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按照学术界几十年来的通行做法,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者叫做断代,诸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等.单元为什么这样划分?代为什么这样断?学界似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讨论,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乍一看,这样的划分是以历史朝代的更迭为根据的,好像并未作更多考虑,但稍加分析又不尽然,因为它没有完全以历史学的断代而断代文学史,而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朝代放在一起构成了相对独立的联合单元.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而不是其他,这其中又不能说完全没有文学研究者的理性设计在内.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绝对不仅仅为咬文嚼字,而是基于对一种文学史研究合理性的探索.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惯例"都不会横空出世的,它自有形成的原因和根据,我们一方面要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还要对其保持适当的警惕,因为"惯例"以其持久而普遍的影响往往可能造成对某些历史事实的"遮蔽".就文学史断代问题来看,断代是否标准,单元组合是否合理,直接牵涉到对相关文学史发展变迁的确认,特别是两个阶段文学史研究能否接榫、如何接榫的问题.有时候"惯例"制约着研究现实,研究者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强大的"惯例".如此一来,两者就有可能合力导致文学史研究与原生态的文学变迁产生隔膜.……

  • 标签: 两汉文学 历史变迁 变迁文学史
  • 简介:钟俊昆先生的新作《客家文化与文学》,于2004年11月由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应该说。选择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因为据笔者粗略统计,涉及客家文化及客家文学的已有的论文专著,多达600余种。要在这些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目前学术界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的诸如来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歧。例如,对客家文学的定义,争议就十分激烈,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专门反映客家社会生活的作品,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客家籍作家写成的文学作品,还有人认为应该是用客家语言写成的作品,等等。如何厘清这些分歧以及坚持什么样的标准,是研究客家文化或文学时首先面临的难题。因此,要写关于客家文化和文学的著作,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 标签: 客家文化 客家文学 宏观叙事 历史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 简介: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老大且落后的清帝国成为它首选的侵略目标。日本妄图通过“经略中国”而“雄飞海外”,于是先在国内建立和强化以皇权为核心的军事封建专制制度,鼓吹“王法为本”、“皇权神授”、“皇运万世一系”之类观念,把天

  • 标签: 日本 间谍 佛教徒 藤岛武彦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日本侵略者接受投降内幕[湖北]高士振最后通牒1945年以来,日本侵略者在中、美、苏、英等盟国军队的沉重打击下,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早日投降中美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发出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7月26日上午7时,日本当局外...

  • 标签: 日本战犯 波茨坦公告 日本侵略者 天皇裕仁 主战派 麦克阿瑟
  • 简介:她是鲁迅晚年的挚友之一。他们书信往来,互赠诗稿、礼物,交往频繁,友谊深厚。从1932年8月到1936年5月.她先后写了二十九首怀念、颂扬、敬仰鲁迅的短歌。

  • 标签: 鲁迅 挚友 日本 书信 颂扬
  • 简介:自日俄战争日本得到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后,打着“人口过剩”“有支配东北之必要”的旗号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略步伐。1933年2月,关东军特务部设立移民部,作为其拓植事业的中心统制机关。1936年,日本广田内阁制定了二十年间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户的计划,东北移民成为日本基本国策之一。本篇史料即是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亚东司的杨觉勇对日本在东北移民的概述和检讨,揭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面目。

  • 标签: 日本 东北 移民 检讨
  • 简介:日本慰安妇制度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日本近代公娼制度为打造以军队"慰安"和性病管理为基轴的国家管理卖春体系奠定基础;"南洋姐"的海外扩张和公娼制度的殖民地移植,构筑起东亚地区女性人身贩卖网络;日本军队与公娼制度的"合流",呈现出"慰安"由民间主导走向官民联营乃至军方主导的演变进程。进入1930年代,面对"慰安"的庞大需求与慰安妇征募的困境,日本政府在国家与性的关系问题上,判断基准发生重大变化,完成了从"娼妓"到"慰安妇"的概念转换,加上废娼运动的变节,畸形、残暴的慰安妇制度全面出笼。

  • 标签: 慰安妇 公娼制度 娼妓 性病防治 殖民地
  • 简介:战时日本对外政策制定主要分为两种决策运作模式:临机性合议决策模式和内面性指导决策模式.在前者的运作过程中,陆、海军、外务省,都不具有对外政策的最终决定权,他们对外交的影响力,一般被限制在辅弼或辅翼的职责范围内.然而各派的政策主张还是借助御前会议、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或四(五)相会议的平台,在反复折冲的和议中,彼此包容地存在下来;在后者的运作过程中,天皇通过直接的幕后指示或元老、宫内大臣的襄助,贯彻了自己的政策理念,体现了作为国家最高决策者的权威,从而达到了以"亲临"的名义,实现"亲政"最大化的目的.

  • 标签: 天皇 元老重臣 外务省 军部 御前会议 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
  • 简介:公元十三世纪後期,寓居江南姑苏城内一位中年读书人郑思肖,悲愤地在《泣秋赋》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蒙古族的元朝已经占领了苏杭一带,仓皇南逃的宋朝二王不久即覆亡了,但郑思肖仍痴盼着“南国正统”的复归。引入注目的是,在他独立寒秋,怅惘四顾时,还“东望蓬莱”。想像中的日本烽烟昏迷,是因为当时元朝有侵曰之擧。那麽,这篇赋当作於1281年秋。同时,他还写了《元鞑攻日本败北歌》。数月前,他又写过《元贼谋取日本二绝》。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反战意识,後都收於《心史》一书中。

  • 标签: 郑思肖 《心史》 日本 南宋时期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本文日本正仓院所藏文物及相关文献资料考证认为:日本奈良时代后期(天平宝字二年公元758年)孝谦天皇于奈良内宫举行的“初子祭”(又称初子仪式)乃中国古代“躬耕帝籍”与“躬桑亲蚕”祭祀仪式的联合搬演。它表明了中国礼制文化对日本的传承关系,同时也显示出公元6-8世纪间日本古代政治中强烈的“东方小中华”意识。

  • 标签: 初子祭 躬耕帝籍 躬桑亲蚕 东方小中华
  • 简介:<正>日本第27届阿尔泰学者会议(库里勒台),于1990年7月15—18日在长野县上水内郡信浓町野尻湖饭店举行。研究北亚、中亚和西亚的学者共45人参加了会议,其中蒙古学学者有:石桥崇雄、梅村坦、宇野伸浩,海老泽哲雄、小泽重男、片山章雄、河内良弘、神田信夫、菊池俊彦、北村高、盐谷茂树、田村建一、东城敏毅、桥本胜、原山煌、林俊雄、樋口

  • 标签: 阿尔泰学 会议 蒙古学 蒙古语 学术讨论会 早稻田大学
  • 简介:本文试图在深入发掘日本史料的基础上,多角度地论述中国义和团运动在日本引起的反响。如通过剖析《山县有朋意见书》等史料,揭露日本统治集团的侵华野心。以《大阪朝日新闻>等报纸为典型,考察日本报刊关于义和团的言论。评述服部宇之吉、柴五郎等人的《北京笼城日记》及田冈岑云、堺利彦等随军记者的战地报道。最后重点介绍官崎滔天、幸德秋水、青柳猛等日本进步人士反对日本侵华与同情义和团的正义呼声。

  • 标签: 幸德秋水 统治集团 冈岑 山口素臣 西方传教士 瓦德西
  • 简介:我的家世我的祖籍在浙江诸暨。祖父徐尚书小时候家里很穷,16岁还在放牛,但为人聪明勤快。16岁那年,他与姓赵的女子订婚,她就是我的祖母。赵家比较有钱,于是出资让女婿到私塾读书,经过科举考试,祖父先是中了秀才,不久又中了举人。后来他到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杭州大学的前身)教书,那里的工资不错,每个月有100元大洋。由于祖父教书成绩出色,曾受政府奖励前往日本游学。祖母很会持家,她用祖父挣来的钱在家乡造起了房子,并购置了田地。

  • 标签: 日本 经历 中国 杭州大学 科举考试 师范学堂
  • 简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列岛曾兴起过一阵“辜鸿铭热”:辜鸿铭20年代中赴日讲学的某些言论,竟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所谓“大东亚文化建设”的“有力根据”;辜氏的讲学内容被编成《辜鸿铭论集》四处流布,频频出现于书刊报章乃至电台广播中。与此同时,正与日本帝主义浴血奋战的一般中国人却

  • 标签: 辜鸿铭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列岛 书刊报 电台广播 东亚文化
  • 简介:前不久在"百度"查"项楚"词条,其末段称:"他对敦煌学的研究折服了自诩‘敦煌学在外国’的外国学者"。该词条下还见《谢谦写项楚》一文(题作《我在四川大学最敬重的学者》,2007年9月17日作),其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敦煌学’已成国际汉学界的‘显学’,日本汉学界扬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拟召开一个‘国际敦煌学研讨会’,弘扬这一主题。"旋后,日本汉学界得到项楚先生的一份关于敦煌学研究的手稿复印件,

  • 标签: 敦煌学研究 汉学界 项楚 八十年代 藤枝晃 谢谦
  • 简介:<正>一、清代(1840年以前)1991年日本的清史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以下分别略作介绍。地域社会常建华《中国近年来的明清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与文化》6,茂木敏夫译),介绍并考察了1986年下半年至1990年期间中国学术界有关明清时代社会史研究的状况。中国自解放以后,社会史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至八十年代,才深切感到社会史研究的必要性,并开始对知识阶层以及宗教、宗族等问题进行考察。其中,在宗族制废方面,宗教经济的研究成效很大,在士大夫的研究方面,则以与乡绅,商人有关问题的成果较多。在研究方法上,也由以往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转而注意利用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口学等

  • 标签: 阶级分析方法 清史研究 清朝政府 知识阶层 日本 士大夫
  • 简介:  "河豚鱼计划"是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提出的一项计划,希望采取扶植、亲善犹太人的政策,来巩固他们在"满洲国"的统治,并影响英美的对日态度.1934年正式出现了"河豚鱼计划"的说法.日本人把犹太人比作河豚,认为要去其"毒素"后,再食其美味.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就"河豚鱼计划"达成一致意见.此后"河豚鱼计划"的内容更加详细完善,提出在中国的上海或"满洲国",建立一个犹太人居留地的建议.那么,日本缘何如此青睐犹太人,这其中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历史秘密呢?……

  • 标签: 推行河豚鱼 日本推行 河豚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