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副科钢琴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文章讨论如何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才能提高声乐系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使钢琴成为声乐学生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

  • 标签: 副科钢琴 听力 视奏 弹唱 声乐学习
  • 简介:现今音乐现象如此繁荣,我们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感的时候,却很少去思考关于音乐的规律问题。我们很少去思考音乐是什么,音乐从哪里来,音乐走向何方。当然,我们大可不必先研究“走路是什么”,然后再去走路。但是我们要竞走、要赛跑的时候,那就需要研究研究了,甚至到器材的选择、衣着的讲究等等都离不开研究“走路”这个核心问题。音乐也同理,在人类音乐现象出现很久之后,我们才开始研究关于音乐的规律。一个正确的音乐命题所表达的既是规律,公理也就可以被认为是规律,且是基本的规律。公理若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体系,便可以关联所有的音乐规律。所以我们在这里谈论五个关于音乐的基本规律问题。

  • 标签: 音乐公理 规律 潜在公理 动因公理 自反公理 美学公理
  • 简介:高腔在中国戏剧史上是最接近群众的东西,它被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视为'下里巴入',不屑一顾。因而,它虽有几百年历史并对戏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前人留下的文献史料、唱腔曲谱和理论遗产,却都十分贫乏,使我们在研究高腔时,面临许

  • 标签: 弋阳 青阳腔 中国戏剧史 曲牌体 目连 滚调
  • 简介: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指出音乐信息是音乐传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传播要素;并通过与一般信息的比较,分析了音乐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本文从狭义的音乐信息出发,揭示了在音乐传播过程中,以信息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成为音乐传播活动的主要内容。这种特定的音乐作品信息除了具有抽象性、可共享性及储存、转换随意性等一般信息的共有特性,还具有形象性、表情性和审美性等自身特性。它与人类社会传播活动中的一般信息相比较,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 标签: 音乐传播 音乐信息 音乐作品信息 传播特性
  • 简介: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文化。从楚文化形成之时,华夏文化就分成了以黄河流域为区域特征的北方文化(或称中原文化)和以长江流域为区域特征的楚文化(在其后形成的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都与其有血缘关系)。楚乐文化从它产生之时,便与中原音乐文化共生、交融,甚至每每以其风姿争华夏音乐之先。本文尝试从楚乐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的传播、影响及其艺术特征进行论述。一、楚辞的音乐性

  • 标签: 北方文化 散论 音乐性 《九歌》 区域特征 郊祀歌
  • 简介:平湖派琵琶是我国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一个琵琶流派。它是以近代浙江平湖人氏李芳园高超演奏技艺而立名,更以他于1895年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为标志。李氏上继四代祖传,下承诸多名家,其师承关系脉络清晰。他所命名的13首乐曲,代表着我国传统琵琶曲的精华。

  • 标签: 平湖派琵琶 华氏谱 李氏谱 师承关系 13首乐曲 手法技巧
  • 简介:文章借鉴民俗学的相关理论,从民、民间、民间歌曲等相关概念出发,探讨了"民间歌手"这一社会群体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并对这一常用概念进行了定义.作者通过仔细研究后认为,所谓的"民间歌手"应当是那些拥有"民间歌曲"的、具有口头创作传统和演唱历史习惯的社会群体之中的,并能够在民歌演唱方面起示范和标准作用的个别或一部分.

  • 标签: 民间 民间歌曲 民间歌手
  • 简介:前言声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声乐艺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各种戏曲、各个地区的民歌,都根据本地区群众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地区方言的特点,无论从发声技巧上还是风格塑造上以及感情表达上都有—整套各自的特点和优秀传统。但是,被全世界各国都承认的西欧传统美声唱法,被引进中国才只有百年的历史。他们自己的声乐发

  • 标签: 美声歌唱 声乐艺术 发声技巧 共鸣腔 感情表达 呼吸方法
  • 简介:音乐在用新的成就激发人们新的感情、鼓舞人们的时候,也推动作曲家去进行新的探索和和构思。这个过程是永恒的。

  • 标签: 演奏者 创作 演奏
  • 简介:"捷讥"最早见于元明之际关于院本的曲和曲作。作为院本角色,学界多关注其名称由来及表演特征、艺术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而对其渊源及流变的论说尚有不足。本文拟结合其表演特征及艺术功用,联系参军戏、院本、元杂剧中与之相合的角色类型,论述捷讥的渊源及演变。

  • 标签: 捷讥 节级 谢天香 关目 参军戏 苍鹘
  • 简介:“弹挑”林石城1982年《广州音乐学院学报》第二期刊有本人撰写的《琵琶指法弹挑》一文,分别对“弹挑与琵琶”“弹挑在演奏方面的重要性”“弹挑、夹弹、滚的演奏方法”“弹挑在发音效果方面的要求”等作了介绍。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又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是...

  • 标签: 弹挑 音色 音量 指关节 运动方向 腕关节
  • 简介:<正>声乐训练过程也就是歌者成长的过程。它的范围较广,诸如学习目的性、品德修养、嗓音条件、音乐素质,以及师生间刀对鞘式的密切合作等等,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教师的道业兼备、德才俱全、有较广阔的知识覆盖面和较深邃的艺术造诣、虚心进取精神,以及交以为师的挚诚态度,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国历代有尊师重教、敬业爱生的优良传统,而教师为人师表却更为重要。众多的学生

  • 标签: 声乐教学 训练过程 音乐素质 重要条件 敬业爱生 声乐训练
  • 简介:<正>尾声一词,最早见于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有引子、尾声为缠令。"这句话也见于稍晚一点的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妓乐》。"缠令"是"套数"的先声,到元燕南芝庵《唱》,便说:"成文章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

  • 标签: 离亭宴 缠令 尾煞 黄钟尾 歇拍 啄木儿煞
  • 简介:戏曲与传统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以来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时候,对传统是采取决裂态度的。中国戏曲与传统的关系是割不断的,因此一些激进的文化人便对戏曲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说:“说旧戏改良,变成新剧,是句不通的话,我们只能说创造新剧。”“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决不是脸谱派的戏,要不把那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全数扫除,尽情推翻,真戏怎么能推行呢?”后来经过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了上述看法的片面性。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对于这场文化论争做出了科学的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又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

  • 标签: 戏曲艺术 传统文化 戏曲改革 美学精神 艺术形式 剧目
  • 简介:本文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卷的结构编排入手,通过全面考察横吹曲的记录与传承,揭示了这一音乐品种在汉魏六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文中指出:汉二十八解、簸逻回歌、梁鼓角横吹曲是横吹曲在汉魏六朝时期的三种历史形态,至隋唐时期,作为独立音乐形式的横吹曲不复存在.汉二十八解传世并得到记录的曲调有十八支,而不是过去人们所认识的仅有十支.簸逻回歌与真人代歌的音乐内容相近,它们是北朝乐府的真正代表.梁鼓角横吹曲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不能将之简单视为北朝乐府的内容.文中对吴兢、郑樵对横吹曲记录的失误作了深入分析.

  • 标签: 簸逻回歌 梁鼓角横吹曲 吴兢 《乐府诗集》 汉二十八角 真心代歌
  • 简介:<正>燕乐音阶是指在五声音阶的两个小三度音之间增加一个清角和清羽所构成的七声音阶。其音阶排列如下:宫商清(清角)徵羽(清宫)宫角与清角、羽与清羽之间为半音。清角亦称之为变,清羽也叫做闰。这个音阶,拿现代概念来作表示,就是将自然音列降低了第七级。用现代唱名来表示,就是:

  • 标签: 燕乐音阶 自然音列 七声音阶 清角 清羽 五声音阶
  • 简介:电脑音乐刍舒泽池编者按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交融的结晶。无论是对于专业音乐事业或社会音乐生活,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传播、研究和教育各个方面,电脑音乐都已经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电脑音乐正在中国兴起。对于这个新的...

  • 标签: 电脑音乐系统 电子乐器 电子音乐 电脑音乐创作 合成器 音乐传播
  • 简介:<正>由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于1911年在他的《和声学》一书中所提出的音色旋律(Klangfarben-melodie)的设想,以及后来由他的学生安东·威伯思(AntonWebern)进一步发展而创立的点描技术(Pointillisme,亦称“点彩法”),把音色的运用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这种现代管弦乐作曲技术不但对形成整个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随

  • 标签: 节奏 二十世纪 音色旋律 阿诺德 音色变化 主题
  • 简介: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术语“支点”或“保持”确定了它是决定声音质量的一种关键的特殊技巧(它还涉及到“在呼吸上歌唱”几种含意的表达方式之一),它不单只是能够根据作品的需要自然地扩大音量,还有助于扩展整个发声音域和声音音色的流一,及所有关于音质优美的需要、音色的柔和以及整个发声器官的生理保障。在这些相关密切的歌唱发声的诸多方面,从有关语音声学共振的控制到实际演唱,不可能从所有分隔的部分

  • 标签: “支点” 横隔膜 呼吸肌肉群 声乐教学 术语 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