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我院美沙酮社区门诊吸毒人群艾滋病抗体(HIV)、丙型肝炎抗体(HCV)和梅毒抗体(TP)感染状况,及维持治疗期间新发生的感染状况。初步评价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对控制HIVHCV、TP感染作用。方法对参加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VHCV和TP血清学检测。并每半年进行一次HIVHCV和TPF复检,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参加维持治疗前吸毒人群HIVHCV和TP感染率分别为4.81%%、71.12%、7.66%;参加维持治疗后吸毒人员中,HIVHCV和TP感染检出阳性率,随着维持治疗时间延长逐年下降。结论积极开展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这些传染性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对控制HIVHCV、TP感染有效。

  • 标签: 吸毒人群 HIV HCV TP 随访
  • 作者: 曾婉嘉 高林 徐艺玮 陈香梅 王福生 鲁凤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三〇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三〇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在接受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DAAs)治疗后,可有效抑制HCV复制并实现丙型肝炎治愈,但存在HBV再激活风险,后者可导致严重肝损伤甚至暴发性肝炎的发生。现对HCV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特点以及激活天然免疫应答的差异进行了总结,探讨了DAAs治疗后发生HBV再激活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临床预防措施。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 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 再激活
  • 简介:一、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但未作深入具体阐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延缓HCC的发生。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召开了三次专题讨论会,系统收集分析了现有HCC综合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回顾了HCC治疗中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进展,依据现有病毒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资料,综合部分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分级的GRADE系统(表1)进行细化和补充,针对这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达成共识,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供国内同道参考,以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依据新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修改和更新,进一步完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实施。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4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HCV检测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7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4.49%,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重型肝炎最高(50%)。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血清抗-HCV阳性率增加;而HBVHCV重叠感染的患者中,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IgM阳性率对于乙型肝炎患者(P<0.001;P<0.001;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CV可使HBV复制受到抑制,随着病情加重病程延长,HCV的感染率越高。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生化免疫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1/HCV合并感染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总HIV-1 DNA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未进行抗HCV治疗的30例HIV-1/HCV合并感染初治患者(合并感染组),以同期收治的42例HIV-1单一感染初治患者为单一感染组。观察两组HAART后12、24、48、72及96周的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PBMC中总HIV-1 DNA变化规律及其与外周血HIV-1 RNA、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AART后血浆HIV-1病毒抑制率、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升高,PBMC中总HIV-1 DNA水平均降低。HIV-1/HCV合并感染组HAART 72周时的HIV-1病毒抑制率低于HIV-1单一感染组(χ2=7.93,P<0.01)。HIV-1/HCV合并感染组HAART 12、24、72、96周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HIV-1单一感染组(U=313.50、329.00、286.00和204.50,P<0.05或<0.01)。HIV-1/HCV合并感染组HAART 48周时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HIV-1单一感染组(U=294.50,P<0.05)。HIV-1/HCV合并感染者基线和HAART 12周时PBMC总HIV-1 DNA低于HIV-1单一感染者(U=362.00和359.00,P<0.01或<0.05)。两组患者PBMC总HIV-1 DNA与HIV-1 RNA、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HIV-1/HCV合并感染组患者PBMC中总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b=-0.001,P>0.05),而HIV-1单一感染组患者PBMC中总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b=-0.001,P<0.05)。结论HIV-1/HCV合并感染者HAART后外周血总HIV-1 DNA水平下降,合并HCV感染延缓HIV-1感染者HAART后总HIV-1 DNA的下降。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DNA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雅安市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2007-2009年HBsAg淘汰呈递减趋势;抗-HCV淘汰呈递减趋势;梅毒淘汰2007—2008呈递增趋势,2008-2009递减趋势有的增加;抗-HIV初筛阳性和确诊阳性均呈递增趋势。结论:雅安市2007—2009年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有的递增,有的降低,但均在较低的范围内。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HBSAG 抗HCV 抗T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3600例,输血前所选患者均接受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00例患者中,血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512例、抗HC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31例、抗HI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4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126例,这些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主要分布在肝胆病科,脾胃病科次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 血HBsAg 抗HCV 抗HIV 梅毒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阳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贵阳市监管场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其人口学、行为学及血清学信息。结果纳入分析的吸毒者共4040例,平均年龄为(37.29±8.8)岁,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水平占76.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7.4%,HIV阳性率为0.6%,梅毒为7.8%,HCV阳性率为46.8%。结论贵阳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最为严重,HIV感染率逐年下降,梅毒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应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标签: 吸毒人群 艾滋病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的肝功能、机体免疫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年收治的2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单一HIV感染患者506例和单一HCV 感染患者131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抗HIVHCV病毒治疗前的肝功能、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均以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各组性别间差异没有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IV组和HCV组患者的感染年龄较HIV/HCV组偏大。HCV/HIV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 组患者,白蛋白、白球比均低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高于单一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单一HIV 组患者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CD4+/CD8+ 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HIV 合并感染患者的 CD4+ T 细胞数量、CD4+/CD8+ 细胞比值水平比单一HCV感染者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数量水平与单一 HCV 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HIV/HCVHCV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一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IV/HCV组和单一HCV组的HCV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与,HIV/HCV合并感染者较单一病毒感染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CD4+ T细胞和CD4+/CD8+ 比值降低,免疫功能更加低下,HCV病毒载量升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重叠感染 细胞免疫 肝功能 病毒载量
  • 简介:海珠区正常人群HBV标志物与HCV双重感染的调查朱月娥,曾德荣,源柏定,曾莲香广东是乙肝高发区,为了解区辖内健康体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我们对部分HBV阳性血清进行HC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 标签: HBV标志物 双重感染 正常人群 肝炎病毒 海珠区 感染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其HIVHBV合并感染艾滋病抗病临床效果,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在来我院就诊的HIVHBV合并患者中选取23例,对其予以依非韦伦(EFV)、拉米夫定(3TC)以及替诺福韦(TDF)联合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体内血清学转化情况、CD4+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病毒载量等作研究。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对比其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学转换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直至消失;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损伤情况。结论将依非韦伦(EFV)、拉米夫定(3TC)以及替诺福韦(TDF)联合应用在HIVHBV合并患者的治疗中,使患者的免疫力得到明显提高,降低HIVHBV病毒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有助于患者免疫机制重新建立。

  • 标签: HIV HBV 感染 艾滋病抗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发病率。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5年,共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31人,5年随访率为82.0%(164/200)。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第5年尚未发现HIV阳转。研究队列共有89名HCV阴性注射吸毒者,观察总人时为384.6人年,HCV发病率为0.26/100人年。结论该地区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需继续在吸毒人群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控制该人群HIV传播。

  • 标签: 注射吸毒人群 前瞻性队列 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发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2007—2012年广东省内HIV-1感染的静脉吸毒者(IDUs)中HCV基因型的种类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2012年HIV-1抗体阳性IDUs样本进行HCV抗体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提取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HCV核心基因Core片段和非结构基因NS5B片段,目的片段测序后通过分子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209份样本分别来自惠州、东莞、阳江、云浮、清远、佛山、中山和江门,以阳江和东莞为主,占36.84%(77/209),以男性为主,占93.78%(196/209),年龄在18-49岁之间。HCV抗体阳性166份,阳性率为79.4%。进化树显示样本序列分别与标准株1a、1b、2a、3a、3b和6a等6种亚型聚集在一起,la、lb、2a、3a、3b、6a基因亚型构成比分别为10.6%、9.9%、1.4%、22.7%、11.3%、44.0%。结论6a是广东省内被检测HIV-1感染IDUs中HCV主要流行亚型,其次为3a亚型。

  • 标签: HIV感染 肝炎 丙型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 标签: HCV HIV TP HBsAg 血液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前采用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及抗 -TP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申请或需输血的 2026例患者为对象,输血前均行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及抗 -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HBsAg、抗 -HCV、抗 -TP、抗 -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1.15%、 0.99%,、 1.09%和 0.10%;男性患者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 12.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 9.5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抗 -HCV、抗 -TP、抗 -HIV等的检出率上,男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各种传染病在输血前均有所发生,输血前对患者的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早诊断,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治疗,也可有效避免感染及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强化应用。

  • 标签: ELISA法 HBsAg 抗 -HCV 抗 -HIV 抗 -TP
  • 简介:摘要随着抗HBVHCV治疗学的进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此版共识在以往专家建议/共识基础上,对近年新证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关推荐意见,以期为肝病专科、感染科以及这些科室以外从事与肝癌诊疗工作相关的临床医生及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治疗学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