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详细论述了13—14吐鲁番维吾尔人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以农业为主的维吾尔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过实际的事例加以佐证。

  • 标签: 维吾尔人 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 少数民族
  • 简介:选堂老人的学术生涯中,与国际汉学界顶尖学人交游频繁,该文考述其与荷兰汉学名家高罗佩的交游,介绍高罗佩的汉学成就,并就两位汉学大师均有大成就的古琴学和悉昙学两个方面,考述其交游切磋之雪泥鸿爪。

  • 标签: 饶宗颐 汉学交游 高罗佩 古琴 悉昙
  • 简介:笔者运用法学原理,以《蒙古—卫拉特法典》①(以下统称为《蒙古-卫拉特律》)为依据,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17蒙古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原则、从事法律职业的专门人员和专有法律名词,通过探讨"乌日古格"、"搏德日克"、"札鲁忽赤"、"雅鲁忽赤"、"额勒赤"和"格日赤"以及"原告""被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概括和阐述了17蒙古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 标签: 蒙古—卫拉特律 诉讼制度 蒙古诉讼法
  • 简介: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湖南辛亥革命形势的成熟与粮食危机有一定关联。在辛亥革命的酝酿时期,湖南出现了以粮食匮乏和粮食价格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粮食危机。面对缺粮的挑战,湖南地方官府消极被动,调控失当,未能发挥粮食流通、储备在缓解粮食危机上所起的作用,造成粮食危机频发,人心思变,民变叠出不穷。革命派有意地利用粮食危机造成社会动荡的形势;立宪派与官府在粮食危机处理上不断发生龃龉,最终分道扬镳。湖南爆发革命的时机成熟。

  • 标签: 湖南 粮食危机 官府调控 社会动荡 辛亥革命
  • 简介: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创造了无数传奇的巨人,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蕴含深切、感人肺腑的神话。2090年代以来,毛泽东题材电影形成创作热,运用新的人物描写策略,为我们塑造了立体化的毛泽东形象,在宏大的叙述视野中弘扬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及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 标签: 毛泽东题材 电影创作 价值 策略
  • 简介:19中叶,侵华欧洲军队在每次海陆战中都使用了英人康格里夫发明的带有长尾杆的金属筒装火箭,与中国传统火箭技术相比技高一筹。不过,其威力也是相对的,总体上来看仅是对前装滑膛枪炮性能的补充。随后,由于船炮等军事技术和性能的提高与挑战,迫使西洋火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技术决定战术,由于火箭在海陆战中的使用,其对战术的完善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清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感知其威力的巨大,在随后的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其技术,但总体上对军器影响甚微。西洋火箭技术及其在华传播史表明:技术的发展、超越与取代是其必然的规律。

  • 标签: 鸦片战争 炮利 火箭 康格里夫火箭 线行战术
  • 简介:摘要20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美术史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改步变古、推陈出新和交流开拓三个时期的发展演变,从研究人员、研究资料、研究方向、撰述形式和研究方法五方面对中国美术史的特点以及成因进行了讨论,给20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大方向,在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对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应有的启示。

  • 标签: 20世纪中国美术史 美术通史 研究方法
  • 简介: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对能源安全概念进行“范式转换”,即能源安全不仅要包括能源供需矛盾、能源供需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而且要与环境安全、水安全相结合,形成“广义的能源安全”概念.当前,一系列新因素正在使国际能源格局和能源范式发生重大变化:福岛核电站特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全球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今后世界各国发展核电会更加谨慎;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与普及;气候变暖正在改变能源资源与环境资源相加的自然资源“总格局”;非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开发、天然气地位上升以及美洲能源供给新轴心崛起;“可燃冰革命”及海洋能源进一步开发.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安全既面临风险,又面临机遇.今后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动向主要是:坚持发展核电,但会更加谨慎稳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增大天然气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大力开发可燃冰等海洋能源资源.此外,当前日本政府错误的周边外交政策将成为日本能源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可望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政权采取的鹰派民族主义政策,终将给日本惹祸,首当其冲的祸害对象就是日本的能源安全.

  • 标签: 气候变化 能源安全 能源范式 非常规油气资源 可再生能源
  • 简介:奥斯汀和勃朗特是英国文学留给世人最伟大的遗产之一,由于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在描写女性追求爱情和独立的同时,她们不约而同地为殖民思想的广泛传播摇旗呐喊。因此本文将以文化地理学空间、话语权的建构为依托去解析女性作家是如何看待和审视宗教和军队在这个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在爱情故事里构筑了独特的殖民空间。

  • 标签: 宗教 海军 殖民扩张 空间建构
  • 简介:20第一个二十年(1900一1919)是中国女性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可喜的文学现象,其中女性小说的成绩尤值得称道。中国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成就辉煌,但多为抒情性的诗词歌赋,而叙事性小说的出现则迟至19晚期。目前有文本可据的第一部女性小说是满族女作家顾太清(1799一1877)的《红楼梦影》(1877年出版),殊为珍贵。但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真正形成一个女性小说家群体,则是在20第一个二十年。在这个群体中,杨令茀是值得关注的一位小说家。杨令茀(1887—1978),字清如,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也是一位小说家。

  • 标签: 女性小说 20世纪 中国女性文学 银行 19世纪晚期 《红楼梦影》
  • 简介:西方小说在中国的每一次电影改编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语境密切相关。这种跨文化语境的演变,是中西方文化对峙、妥协与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促使改编者参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符合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亦即跨文化改编中常见的文化渗透与融合的现象。研究早期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对我们理解中国早期电影生产和创作状况、中国早期电影与外来文化的交往状态、中国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以及电影改编理论的自身拓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电影 改编
  • 简介:20之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碰撞的建设性的新时代的开端。以《新青年》为中心的关于“美术革命”的论争,聚焦了20美术批评的许多重要问题。“美术革命”论争在表面上围绕新与旧、革命还是改良等敏感焦点话题,其实质是对美术功能观的不同认识,表征了不同价值取向的知识群体对美术的功能、地位的社会功能倾向的不同认知。这使得美术革命论争涉及了一个重要的美术批评观念即对美术功能的理解和定位的问题。“美术革命”前后批评界关于美术的功能的认识主要有三种:“美术革命”论者,认可并强调美术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美育功能派,强调美术的人生功能或美育功能;艺术革新派则强调艺术本身,追求艺术形式美。“美术革命”论争表征了多元开放的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

  • 标签: 美术 美术革命 改良 艺术功能 美育
  • 简介:19英国中产阶级妇女问题是近年来国外史学界新兴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与私人“两域分离”,中产阶级妇女的财产权、就业经营权和政治权等方面。有些学者认为“两域分离”环境造成了普遍而复杂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对抗,限制了女性的就业、投资和参政活动,使得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另一些学者则通过原始文献、个人日记等新材料,从特定行业、区域的个案研究中发现:19英国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无法真正分离,父权制下的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在家庭和公共领域都积极地行使了诸多权利,19英国中产阶级两性关系向平等方向发展。

  • 标签: 中产阶级妇女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性别角色
  • 简介:伴随着后现代性解构模式的张力建构而来的,是2080年代西方文论从"文学理论"到"理论"的话语变迁。"理论"的建构以对"常识"的质疑为前提。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系统的喜好、选择得以呈现的常识性观念,只能在具体的历史理解中获得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理论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其自反性,我们应对理论自身的有限性和有效性展开更为开放的反思与更为理性的批判。

  • 标签: 文学理论 理论 常识 自反性
  • 简介:实习活动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项常规性教育实践活动,对幼师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初期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活动注重实习时间的充足性、实习管理的精细性和实习的实效性;注重教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践。借鉴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当代幼儿师范教育应安排充足的实习时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实行精细化的实习管理。

  • 标签: 幼儿师范教育 实习 实践教学
  • 简介:2050年代,在毛泽东“开、管、好”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大致经历了初步开展、逐步完善、重大改革这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揭露了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检举、揭发了一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历史环境的影响,2050年代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坚持政治原则与解决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工作方法问题的关系,领导重视、亲力亲为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关系。

  • 标签: 建国初 新闻工作 舆论监督 反腐败
  • 简介:20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现实主义影片一探索片一娱乐片”三个发展阶段。2080年代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有歌舞片、历史片、革命片、生活片、儿童片、探索片和娱乐片七种类型。其中,探索片和娱乐片最值得研究和探讨。20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追求电影语言本体性、先锋性,表达人文关怀,凸显娱乐性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总结其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利于探索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

  • 标签: 少数民族 电影 承前启后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20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20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学相结合。

  • 标签: 20世纪下半叶 苏联教育学 引进
  • 简介:<正>一、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在经历了越南战争、嬉皮士运动、美国民权运动及性解放运动之后,20代90年代美国人迎来了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复苏的繁荣年代。电视、流行音乐、快餐、家庭录像带、有线电视网、DVD等大众文化产物的普及挑战着传统精英文化的绝对统治地位。'在1985年至2002年之间,录像机成为美国家庭的一个标准特征。91%以上的家庭拥有一台或多台录像机。从1997年技术的引入到现在,DVD市场的扩大更是显著的且不同寻常的。仅仅5年的时间,DVD的销售量从1997年的32万台激增到2002年的2510万台。'﹙《美

  • 标签: 大众文化 好莱坞电影 独立电影 精英文化 美国民权运动 独立制片
  • 简介:纵观2090年代以来的农村儿童电影,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下,常常热衷将镜头对准中国贫困的农村,聚焦于即将辍学的贫困儿童,描述儿童为求学而做的种种不懈努力,这为此类电影带来了一些困境。具体来说,这些影片习惯于用道德化叙事甚至悲情化叙事来规避真正的现实危机,一方面展现农村儿童对城市的向往,将进入城市作为终极的成功想象,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农村传统的文化根基和伦理美德在农村儿童身上的体现,作为对城市人焦虑空虚功利的疗救来源。农村儿童电影未来的出路,应不再纠结于城市与农村的二分法,而是立足于"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建构新的农村儿童形象,表现农村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展现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标签: 农村儿童电影 城乡对立 困境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