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关节镜下钻孔减压治疗膝关节地图型骨挫伤,评价其短期随访的疗效。方法2006年11月至2009年6月之间收治的13例膝关节地图型骨挫伤患者,女8例,男5例。年龄平均42.8岁。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主诉膝关节疼痛,MRI检查证实为地图型骨挫伤。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钻孔减压术,术中用2mm克氏针使用电钻在骨挫伤部位的负重关节软骨面以外区域进行钻孔。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和影像学分级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有进一步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钻孔减压治疗膝关节地图型骨挫伤的短期随访结果是良好的,可以作为骨挫伤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膝关节 地图型骨挫伤 关节镜 钻孔减压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经聚合酶链反应(PCR)确诊并有治疗后PCR随访结果的103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03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男性67例(65.05%),女性36例(34.95%),年龄17~58岁,平均(29.48±6.79)岁。38.83%(40/10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中29.85%(20/67)无明显临床症状,女性患者中55.56%(20/36)无明显临床症状。56.31%(58/103)患者存在混合感染,45.63%(47/103)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10.68%(11/103)合并淋病。92.23%(95/103)患者治疗后PCR复查沙眼衣原体核酸阴性。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常为混合感染,且临床症状轻微或隐匿,临床应对有不安全性行为史的患者及其性伴做全面性病检查。PCR方法值得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性病 混合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武汉市洪山方舱医院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2月6日至3月10日武汉市洪山方舱医院收治的117例确诊为新冠肺炎并治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其影像学检查资料,以期为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117例达到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49.00±11.88)岁,住院时间为(17±6) d,其中91例患者出院后无明显症状(占77.78%),少部分患者出院后有胸闷、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7例患者出院后有胸闷表现,有咽痛和心悸的患者各为5例,4例患者出院后仍有咳嗽表现,有气喘和胸痛的患者均为3例,有头痛、腹泻、呼吸困难的患者各为1例。7例出院患者的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复阳率约5.98%,均在达到出院标准后10~19 d出现核酸复阳情况;大部分患者出院后未再行胸部CT检查,但随访时行胸部CT检查的30例患者中有24例表现正常,6例患者CT结果均较出院时吸收或正常。结论武汉市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存在2019-nCoV核酸复阳现象,未造成续发传播,且这些核酸结果复阳的患者与其住院时间及出院后临床症状存在与否和CT表现无明显相关性。建议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增加粪便或其他标本的检测,同时对出院患者加强定期监测和随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复阳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中远期住院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88例老年SCHD患者,均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按所测定的静脉BNP浓度分为BNP≥108pg/ml组(44例)和BNP〈108pg/ml组(44例)。随访两组5年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次PCI等心血管原因和非心血管原因住院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62.7月,高水平BNP组的全因住院事件率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62.1%(141/227)比37.9%(86/227),P=0.041],非心血管原因住院率非常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39.2%(89/227)比16.3%(37/227),P=0.010]。结论: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中基线B型利钠肽水平较高者的远期住院事件率较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住院
  • 简介:摘要:通过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实时监控患者心率、血糖等体征信息,为随访管理员跟踪干预提供数据依据,在IPTV智能电视、手机等多终端场景实现居家模式。通过居家瑞金的场景模式,为诊后、术后患者提供直观有效的健康跟踪服务,建立完善的健康随访计划维护管理功能。

  • 标签: 可穿戴 智能设备 实时监控 IPTV 智能电视 随访
  • 作者: 颜小挺 唐富琴 徐玲珑 谢红燕 李春胜 王燕青 吴琼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7期
  • 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痛风中心),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台州 318000,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院办,台州 318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随访系统在高尿酸痛风患者院后随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治疗后出院的12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试验组实施基于云随访系统的随访随访前和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随访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随访前,且高于对照组随访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云随访系统的新随访模式有助于提高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 标签: 痛风 随访 云随访系统 尿酸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作者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骨髂骨块前路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术后9个月和21个月分别采用CT测量植骨块的体积和长度,评估自体髂骨植骨块前路重建后植骨块体积的变化。在155例胸椎和腰椎骨折的手术患者中27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稳定手术,随访时CT扫描在内固定器械取出前和取出后1年时评估植骨块体积和长度的变化。

  • 标签: 自体髂骨块 胸腰椎骨折 体积变化 前路重建 随访结果 CT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初步形成的成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修复技术体系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科施行主动脉瓣修复手术79例。2018年5月前多采用的简单修复技术治疗43例为A组;2018年6月开始采用组合的修复技术体系,即瓣环成形术、窦成形术、瓣叶成形术、窦管结合部成形术一体化治疗的36例为B组。对术前一般资料、合并手术、术中基本情况、术前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术后中短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有2例单纯主动脉瓣修复,41例同期合并其他心内手术;B组有23例单纯主动脉瓣修复,13例同期合并其他心内手术。A组多采用交界下对合、嵴部悬吊等技术;B组多采用瓣环成形、瓣叶成形、窦管结合部成形等技术。A组多数患者术后反流减少至中度和轻度;而B组大多数患者术后反流减少至轻度。A组有7例重度反流修复无效,其中有2例修复后反流较术前加重。B组有8例修复无效,再次转机后3例继续修复满意。术后1年(或最后1次超声心动图随访)时的主动脉瓣反流情况:A组轻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4例;B组在1年内有2例接受了再次换瓣手术,余29例中轻度20例,中度7例,重度2例。结论成人中度和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中,采用组合瓣膜修复技术体系施行修复,近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修复 技术体系
  • 简介: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股骨近端骨折,经初期保守或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需要后续治疗。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初期治疗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THA治疗经初期治疗失败的29例(29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随访期间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失随访2例,最终23例(23髋)获得随访。23例接受THA时的年龄为41~80岁,平均(62.0±12.6)岁。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结果依据术后X线片。结果:23例获得随访的时间为24~151个月,平均(70.7±39.7)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3~53分,平均(19.2±1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61~100分,平均(88.0±9.8)分(P〈0.001)。22例使用非骨水泥股骨柄,其中18例发生了骨长入,另4例为稳定的纤维固定,未见股骨柄松动或下沉征象。无一例需要翻修。结论:采用THA治疗经初期治疗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较为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但在假体选择和手术操作技术上存在诸多难点,需要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正中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的中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该技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72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的腰椎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患者,并获得>5年随访且资料完整,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51.23±10.16)岁(范围24~72岁)。病程(46.5±47.60)个月(范围8~360个月);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节段病变55例,两节段病变17例。病变部位:L3,4 2例,L4,5 43例,L5S1 10例,L3,4及L4,5 11例,L4,5及L5S1 6例。均采用正中切口显露、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观察其5年或以上随访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出现椎弓根入点处骨折3例、终板损伤4例;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神经根损伤1例,考虑为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顶压所致,予螺钉调整术。获得(81.52±12.34)个月(范围60~10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有症状的深静脉栓塞。随访过程中出现融合器沉降17例23个节段。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较好的恢复,但在随访中出现明显的丢失。所有节段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100%。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无移位。出现邻近节段退变4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5±0.87)分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0.72±0.54)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58,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2.77±2.57)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27.1±1.68)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1,P<0.05)。结论正中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或两节段病变,既有操作的便利性、快捷性、安全性,亦有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且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邻近节段退变率低、无严重并发症或永久性损害,可作为部分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腰椎 骨螺丝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时辰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时辰组采用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DDP)+氟尿嘧啶]时辰诱导化疗2个周期,每周期21 d。诱导化疗结束3周后,行调强放疗(IMRT)同步DDP方案化疗。化疗从放疗的第1天开始,每周期21 d,直到放疗结束,共3个周期。常规组常规行TPF方案诱导化疗和IMRT同步DDP方案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中位随访31个月,观察远期不良反应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时辰组听力损伤、吞咽困难和颈部皮肤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2.72%、0和4.54%,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39.13%、8.69%和15.94%,均P<0.05)。时辰组和常规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0%和92.8%,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3%和81.2%;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7.0%,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2%和73.9%;1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0%和95.7%,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4%和92.8%;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7.0%和98.6%,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9%和9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联合IMRT相比,时辰化疗联合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并不降低患者的远期生存,但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鼻咽肿瘤 时辰化疗 调强放疗 不良反应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围绕子宫内膜腺肌症实施桂枝加芍药汤治疗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全部选入的调查目标都是子宫内膜腺肌症症状者,符合要求者为70例。双盲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主要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干预,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桂枝加芍药汤治疗,每组分有病患35例,主要对组间治疗疗效分析,评估患者痛经情况,对患者干预前后月经量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比较疗效治疗情况,观察组有效病例高于对照组;痛经改善程度,观察组恢复佳;对患者实施随访,评估月经,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腺肌症的治疗,实施桂枝加芍药汤方法能够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改善病症程度,经过随访,显示远期效果更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易复发的呼吸道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其发病率高,难以彻底治愈,每年都会复发,尤其是在冬季,属于高发期。也正是由于支气管哮喘的这些特点,导致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笔者对自己所在医院260例患者中的130例进行电话随访,发现电话随访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要低。可见电话随访对降低患者复发率有显著作用。

  • 标签: 电话随访 支气管哮喘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3~2006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8个月~6年,平均32.5个月。结果两组合并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伤后入院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及功能评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点(1)避免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问题;(2)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3)治疗时间短;(4)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骨折 老年人 髋假体 内固定器
  • 作者: 王美君 许洪梅 葛甜甜 邢秋玲 宋振强 丁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6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足病科 糖尿病足诊疗中心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护理部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病案统计科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后5年复发和死亡结局,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足病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3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后记录患者足溃疡复发和死亡的情况,并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17例患者中完成随访者292例,随访率92.1%。随访患者5年累计复发率为71.2%(208/292)。5年间同一部位复发率29.8%(62/208),多次复发率41.3%(86/208),前足部位的复发率最高为32.7%(68/208),具有骨髓炎的122例患者中溃疡复发率为73.8%(90/122)。5年累计死亡率为39.7%(116/292),复发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未复发患者[分别为44.2%(92/208)和28.6%(2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髓炎、足部护理行为、照顾者反应、糖化血红蛋白、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分期、终末期肾病为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Bathel指数、照顾者反应、糖化血红蛋白、LEAD分期、终末期肾病、心脏事件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骨髓炎、足部护理行为;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Bathel指数、心脏事件;照顾者反应、糖化血红蛋白、LEAD Ⅳ期、肾病5期同时是患者溃疡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愈合 复发 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兰州出发,我们乘汽车前往康乐县五户初中。康乐县是甘肃省的贫困县。五户乡地处康乐县南部高寒地区,总面积43.8平方千米,有10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教学点6个。五户乡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由于生活所迫,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

  • 标签: 初中 随访 康乐县 高寒地区 信息闭塞 外出打工
  • 简介:摘要:肿瘤,也称赘生物,是常见的一类疾病,部分欧美国家指出,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随访,是医院对曾就医患者以不同方式进行定期了解其病情变化,以及为其提供健康指导的一种观察方法。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积极急性随访,可获取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复发转移等方面信息,以指导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医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为此,现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对肿瘤的随访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促使打架进一步了解、认识肿瘤随访工作。

  • 标签: 肿瘤 随访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肾活检患儿疾病转归情况。方法对我科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218例经皮肾活检儿童的随访资料进行整理。结果218例儿童肾活检病例随访3~17年,其中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均临床痊愈。微小病变肾小球病26例均临床痊愈。肾小球轻微病变16例中15例临床痊愈,1例并发水痘死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6例中66例临床痊愈,8例尿常规异常,2例死亡(1例并发淋巴瘤死亡,1例并发脂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死亡)。IgA肾病23例中18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5例。IgM肾病3例均有尿常规异常。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0例中7例尿常规异常,3例出现氮质血症。膜性肾病36例中29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7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薄基底膜病4例,均有镜下血尿。Alport综合征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结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肾小球病、肾小球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膜性肾病、IgA肾病、IgM肾病预后次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和Alport综合征预后最差。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是肾小球疾病重要的死亡原因。病理类型对评估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活检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心脏设备植入手术的日益成熟,获益病人数量的急剧增多,加强术后随访,特别是选择科学合理的随访时间,对减少设备植入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42例心脏设备植入病人,包括81例永久起搏器和61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病人进行随访,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及发生时间谱。评估心脏设备植入病人术后护理及随访的重要时间点。结果随访的142例患者接受心脏设备植入手术。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伤口不良反应是所观察到的最常见的体征,多发生在术后两周内。稍严重的并发症如囊袋血肿、气胸及电极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有12例(8.4%),多出现在术后的一周内。结论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心脏设备植入术后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随访,根据不同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导,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心脏设备植入 术后随访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