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接近4000万,患病率上升至3.5%,较20年前增加5倍。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糖尿病患者国家。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异常,每年有7.0%~1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其糖尿病年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倍。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患者实施围期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对我院接诊的41例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患者(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分组,对照组(20例,传统围期护理),观察组(21例,围期细节护理)。结果:应用后,观察组治疗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而对照组有40.00%,观察组发生率相对较低(Χ2=5.510,P=0.01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则为62.00%,观察在有效率更高(Χ2=4.194,P=0.041);观察组护理一周后、出院一周后FACT-Cx分值更高(t=2.118,P=0.041;t=4.674,P<0.001)。结论:围期细节护理效果更优,其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并能增强治疗效果,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新型护理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年轻恒牙 牙髓血运重建术 围术期细节护理 并发症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牙髓再生是再生牙髓病学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分离培养、扩增并移植入预备后的根管内。新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再生中很重要,利于提高移植组织的成活率。本实验研究人牙髓干细胞和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对血管生成过程及牙髓再生的作用。从2014年4月到2005年1月,研究了血管再生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与牙髓再生相关的几个方面中,评估了血管再生、人牙髓干细胞、促进血管形成和抗血管生成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血运重建术 牙髓病学 血管再生 根管
  • 简介:目的观察三支冠脉病变PCI行部分血运重建的远期效果,即3年内的再入院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以来的三支冠脉病变及左主干+三支冠脉病变、不愿意或不能行完全血运重建、选择PCI行部分血运重建的病人进行观察,与药物保守治疗组及PCI行完全血运重建组进行对比,随访3年,观察其远期效果.结果部分血运重建组再住院率、死亡率均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入院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与PCI行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有一定差异,(P﹤0.05,>0.01),远期(3年内)的死亡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支冠脉病变的病人,PCI行部分血运重建,亦能达到减少再入院次数、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远期死亡率的效果,3年的生存率与PCI完全血运重建效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关键词三支冠脉病变;PCI行部分血运重建;远期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在心绞痛患者中普遍存在,相对于传统的心外膜冠脉血运重建,冠脉微循环血运重建对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同样重要。体外心脏震波、增强型体外反搏和远隔缺血预适应等物理康复疗法具有多靶点、多通路作用的优势,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促使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和毛细血管床开放,为冠脉微循环血运重建开辟了新的路径。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微循环 物理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的中药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脂、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胸病、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有效缓解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

  • 标签: 心绞痛 冠脉血运重建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运重建后右室功能及影响右心功能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142例,患者均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处理罪犯血管,根据术后超声心动图情况分为右室功能正常组和右室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壁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右室功能正常组82例,右室功能减退组60例,两组性别构成、左回旋支(LCX)病变、PCI后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7.47、4.90,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整体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分别为(33.5±3.6)mm、(50.6±2.5)mm、(1.86±0.23),右室减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6±5.3)mm、(51.7±4.0)mm、(2.0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2.01、6.61,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右室减退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CX中远段病变、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是急性前壁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急性前壁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进行评价,LCX中远段、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易出现右室功能减退。

  • 标签: 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 心室功能,右 每搏输出量
  • 简介: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cerebralevents,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vs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1.10%,P<0.05)、心肌梗死(4.39%vs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vs10.50%,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空前繁盛,而手作为参与制造的工具,很容易受伤,手指末节完全离断在手外伤中很常见,常见致伤方式有很多种:如切割伤、绞伤、砸伤、碾压伤、撕脱伤、热压伤等。往往使指体失去再植条件,如1、患有全身性疾病体质差或并发有严重的脏器损伤不允许长时间进行手术者不宜再植。2、断指伴有多发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者。3、手指血管床完整性破坏程度严重如由挤压伤引起的手指断离表现为手指两侧皮下瘀血即使接通血管因软组织广泛渗血血栓形成再植手指仍难存活。 4、离断指体缺血时间太长。5、1区的甲半月线以远的离断,指动脉弓终末支损伤,掌侧难以找到适宜吻合的静脉。6、部分小儿断指血管纤细,中无法找到吻合血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n=86),将mRS评分≥3分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前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Suzuki分级≥3、高血压病及收缩压高是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GCS评分较低、术前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缩压高、Suzuki分级≥3及高血压病,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能会降低烟雾病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烟雾病 联合血运重建术 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脉血运重建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4年9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7),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天口服,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天口服治疗,均每日一次,持续给药2周。治疗前后分别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对比;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LDL-C、TC、CRP、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升高,对照组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C、HDL-C、CRP、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与对照组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冠脉血运重建后急性心肌梗塞,均具有显著调脂、抗炎作用,但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水平和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作用更强,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冠脉血运重建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两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363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左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LIMA-LAD)和右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RIMA-LAD)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动脉移植血管分为左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LIMA-LAD组,329例)和右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RIMA-LAD组,34例)。术前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值)等参数,术后1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术前右侧乳内动脉相较于左侧直径更粗、流量更大、搏动指数更优(P<0.05)。吻合于前降支系统后,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流量、搏动指数和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骨骼化获取的原位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并未体现出血流量增加的优势。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中左或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方面均明显改善(P<0.001)。考虑到两组间年龄因素差异巨大,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组间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LIMA-LAD组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313例,其中4例存在不同程度问题。RIMA-LAD组34例均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1例提示远端显影浅淡,余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在术后冠状动脉CTA完成率(P=0.381)和旁路移植血管失败率(P=0.4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中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均显著改善。尽管术前右侧乳内动脉血流参数优于左侧,但吻合于前降支靶血管后两组在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骼化获取的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的血流量优势并未体现。

  • 标签: 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瞬时血流测定 经胸乳内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素涂层人工血管在腔内治疗失败的严重下肢缺血(CLI)患者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腔内治疗失败的CLI患者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变特点,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支架取出、动脉内膜剥脱和成形、人工血管或人工血管复合自体静脉旁路移植等多种手术方式完成下肢动脉血运重建。分析围期并发症、症状缓解和溃疡伤口愈合情况、桥血管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入组患者共27例,其中16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效缓解,11例有足部溃疡和组织坏死者中,9例完全愈合,2例术后半年溃疡面缩小。术后并发症6例,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0±8.9)个月(范围:2~35个月)。通过Kaplan-Meier曲线计算,术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3%、73.7%及49.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1.8%、82.1%及70.8%;保肢率分别为91.8%、86.9%及76.6%。其中15例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2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49.5%;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3.3%、81.7%;保肢率分别为93.3%、81.7%。8例股-小腿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2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45.0%、45.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58.3%、58.3%;保肢率分别为58.3%、58.3%。结论肝素涂层人工血管动脉旁路移植为腔内治疗失败的下肢动脉复杂病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及提高保肢率。

  • 标签: 严重下肢缺血 介入治疗,失败 动脉旁路移植术 肝素涂层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接受不完全血运重建的80例典型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0例患者,两组均于介入治疗后行常规治疗(其中两组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均为瑞舒伐他汀)。A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治疗的治疗方案,即为试验组;B组患者单独给予常规治疗,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方式后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的复发人数在术后用药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2个月、3个月后,A组患者的复发人数较B组患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使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预后有更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 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 不完全血运重建术 预后影响
  • 简介:总结了12例胸壁重建病人的护理体会:术前,应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耐心解释,要求病人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训练病人掌握正确的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密切观察胸壁皮瓣的血供情况。

  • 标签: 胸壁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在年轻恒牙牙髓炎坏死牙髓血运重建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在本院接受牙髓血运重建的80例年轻恒牙牙髓炎坏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三联抗生素糊剂治疗,探究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年轻恒牙牙髓炎坏死牙髓血运重建中,应用氢氧化钙糊剂相较于三联抗生素糊剂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氢氧化钙糊剂 年轻恒牙 牙髓炎坏死 牙髓血运重建术 三联抗生素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疗效。方法收纳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PCI,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结果、院内不良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118例,不完全血运重建组80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长期预后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PCI术 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就诊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5例为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35例为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个体化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比较,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体化运动 康复治疗 血运重建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26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血小板正常的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较差,术后更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冠心病 血运重建 抗血小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完全血运重建和部分血运重建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Collaboration和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阅目前已知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合并MVD的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筛查并纳入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系统评价应用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多支血管血运重建(MV-PCI)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CV-PCI)]治疗合并MVD的ACS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如平均住院日、梗死血管开通时间、造影剂用量、平均造影时间、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平均支架数、主动脉内球囊使用率、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19 674例合并MVD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仅处理罪犯血管的部分血运重建CV-PCI治疗相比,MV-PCI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MD=-4.27,95%CI -5.1~-3.44,P<0.00001),增加患者的支架使用数(MD=0.98,95%CI 0.88~1.09,P<0.00001)、造影剂使用量(MD=72.99,95%CI 33.24~112.73,P=0.0003)以及造影时间(MD=7.27,95%CI 2.2~12.35,P=0.005),但对患者的血管开通时间(MD=-0.64,95%CI -1.69~-0.41,P=0.24)和造影剂肾病发生率(RR=0.99,95%CI 0.51~1.92,P=0.98)、围手术期出血事件(RR=1.11,95%CI 0.84~1.46,P=0.48)和主动脉内球囊使用(RR=1.02,95%CI 0.83~1.24,P=0.88)并无影响。结论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平均住院日,虽然增加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用量、造影时间和平均支架数,但并不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多支血管病变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