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年轻恒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施行氢化钙糊剂(CH)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治疗,而观察组施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治疗,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治疗前后患牙牙管壁厚度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3.33%,要优于对照组的60.00%,治疗后观察组的患牙根管比比对照组的变化要小,牙管壁厚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的牙根得到继续健康发育,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MTA 牙髓血运重建术 感染年轻恒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出现根尖周病变年轻恒牙的治疗中牙髓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出现根尖周病变年轻恒牙患者(22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11例。此次研究乙组根尖诱导成形,研究甲组牙髓血运重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患牙冠根比以及牙根管壁厚度进行总结。结果乙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牙根管壁厚度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患牙冠根比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牙髓活力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出现根尖周病变年轻恒牙的治疗中,牙髓血运重建是可行的,该方法促进患牙再发育,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年轻恒牙 根尖周病变 牙髓血运重建术 可行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髓血运重建治疗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患者74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根尖诱导成形展开治疗,观察组采取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1.08%,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患者应用牙髓血运重建展开治疗,治疗结果显著,对恒牙再次发育具有促进效果。

  • 标签: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周病变 年轻恒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例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进行探讨分析,按照均衡、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情况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改了患者的住院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运重建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性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结论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取栓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 简介:目的:评估牙髓血运重建与根尖诱导成形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颗诊断为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采用牙髓血运重建和根尖诱导成形治疗的各13颗牙。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患牙牙根长度、根尖孔大小和牙根面积(RRA)。结果:术后3个月,牙髓血运重建组根尖孔大小的改变和RRA的增长明显快于根尖诱导成形组(P<0.05),而牙根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牙髓血运重建组RRA的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而根尖孔和牙根长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根尖诱导成形相比,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效果更佳。

  • 标签: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流重建中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13例行脑血流重建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和中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时间(6-8小时),中失血量(50-150ml)。结论由于脑血流重建手术是我院刚开展的手术,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熟悉手术步骤,并在术前认真访视患者,与手术医师做好沟通,手术过程中从容有序的配合,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脑血流重建 术中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对于心肌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前壁中间段的b值和k值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肌血运,可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瓜蒌薤白半夏汤 冠心病心绞痛 痰浊痹阻证 心肌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心肌血运重建造成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在观察组中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在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改善心肌血运重建,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痰浊痹阻证 心肌血运 影响
  • 简介:髌骨不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髌骨不稳的原因较多,且有多种方案治疗髌骨不稳,如胫骨结节止点内移、外侧髌韧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股骨滑车成形等。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在维持髌骨稳定方面起主要作用,是髌骨静力性稳定机制中最重要的结构。研究证明,在治疗髌骨不稳的式中,MPFL重建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本文综合学习了相关文献,对MPFL重建的手术技巧、优缺点进行了概括,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

  • 标签: 内侧髌股韧带 滑车发育不良 髌骨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12月为研究时间,采选40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围期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yshoh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期护理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可优化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水平、活动度,是理想的护理方案。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膝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本组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5岁,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子宫骶岬(补片置入)悬吊+阴道顶悬吊+阴道前后壁修补+直肠脱垂悬吊。结果10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8.8d。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监护,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盆底重建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重建在治疗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7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23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中保留椎板-棘突复合体,肿瘤切除后将回复并以微型钛合金异型接骨板固定,行椎管重建。术后卧床5~7天后带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佩戴外固定支具3个月,并禁止手术节段脊柱的过伸或过屈运动。结果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颈段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上肢肌力下降,术后6月随访肌力恢复至3级,康复率为91.3%。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CT三维重建显示,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无还纳复合体塌陷、移位,无固定系统脱落,移位等。结论椎管重建治疗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可使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达到最大化;恢复了脊柱后柱解剖结构,有效防止了术后脊柱不稳;重建了椎管内膜性及骨性结构,避免了硬膜外和椎管外软组织直接接触而形成局部瘢痕粘连及嵌入。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重建术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棘突-椎板复合体 脊柱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腺术后出现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行功能尿道重建的临床护理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8例前列腺术后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仅提供临床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健康宣教及相关排尿护理等;偶数者纳入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尿失禁持续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4%)明显少于对照组(14.71%),且调查两组生存质量发现,研究组术后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术后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功能尿道重建效果理想,同时配合全方位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前列腺 真性 压力性 尿失禁 功能尿道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患有胃癌患者的具体治疗当中,患者接受不同类型胃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相应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内收治的患者当中选择40例患有胃癌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治疗,根据其重建式不同,按照均匀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参照组与改良组,参照组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改良组患者则接受间置空肠代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改良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参照组,且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具体数据在比较后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而言,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治疗的效果较好,该重建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胃癌 重建 根治 切除 术式 近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联合假体即刻乳房重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患侧乳腺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患侧乳腺切除联合假体即刻乳房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以及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外观满意度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联合假体即刻乳房重建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重建术 假体 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腺癌 乳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三切口管状胃与全胃重建食管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全胃重建食管,实验组43例行管状胃重建食管,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肺并发症、胃排空障碍、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指标对比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管状胃重建食管的临床疗效优于全胃重建食管,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长,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三切口术后 管状胃重建食管术 全胃重建食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