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镜作为一种先进的皮肤表面显微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皮肤科医生不可或缺的诊断辅助工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镜在提高皮肤疾病诊断准确性和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皮肤镜在临床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操作技能要求以及数据解读的主观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皮肤镜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挑战,以期为其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皮肤镜 皮肤科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丸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至我中心就诊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患者共60例,单纯采取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共60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结核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化疗后的痰菌阴转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后的空洞关闭率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取结核丸联合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痰菌阴转数高,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治疗 结核丸 利福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有所回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1986~1990年间41.5%的发展中国家和25%的发达国家结核病的疫情在上升。

  • 标签: 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 疫情 人类 回升 控制
  • 简介:我的学生小曹在公安系统工作,最近一次见面,她告诉我说她正在进修,进修的内容是学习如何使用测谎仪。我听了很好奇,问她:"那玩意儿准吗?"她笑了笑说:"这样的问题,我差不多是第一万次听到了。"

  • 标签: 告诉我 她说 曹家寨 曹家庄 心理痕迹 琴瑟和谐
  • 简介:日晒、风吹、抓挠、摩擦、挫伤……你的皮肤承受着很多侵扰。这正是它的大部分工作。皮肤就像一件盔甲。它不坚硬,也不反光。然而,它比任何金属盔甲更能保护你的安全。

  • 标签: 皮肤 盔甲 日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皮肤癌可来源于任何皮肤结构。比如从来源于表皮成分(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细胞(恶性黑素瘤),到少见情况下来源于血管(血管肉瘤),结缔组织(如隆突皮肤纤维肉瘤)和其他皮肤附属结构(如微囊性附属器癌)。皮肤也可被淋巴瘤细胞浸润(T细胞性和B细胞性)以及其他系统恶性疾病也可侵犯到皮肤

  • 标签: 皮肤癌 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结构 血管肉瘤 恶性黑素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例1,男,37岁。面颈、双上肢多发暗红色丘疹伴瘙痒5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双上肢泛发孤立红色丘疹,粟粒至黄豆大小,质韧。例2,女,53岁。臀部红色丘疹2年。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肘部、臀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暗紫色丘疹、斑块,约豆粒至钱币大小,有浸润感,质韧。两例患者皮肤镜下均可见橘黄色无结构区、白色线条及白色瘢痕样色素减退、线状血管及线状分支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裸结节',结节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散在的多核巨细胞。诊断:皮肤结节病。

  • 标签: 结节病 皮肤镜 诊断
  • 简介:头面颈部皮肤病损较为常见,如色素痣、皮肤恶性肿瘤、皮脂腺痣、瘢痕等.因其影响外观容貌且可造成组织器官变形,故患者治疗愿望迫切.既往治疗多以激光、冷冻、高频及化学腐蚀药物为主,往往遗留明显的治疗后痕迹(瘢痕),效果不甚理想,患者难以接受.自1998年-2002年,我们应用整形外科理论,采用美容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头面颈部上述皮肤病损共278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头面颈部 皮肤病 皮肤外科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传统的磨削术主要是用砂纸、砂轮去掉皮肤上的浅表瘢痕,由于其并发症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晶磨削、激光磨削不仅表现出较好的磨削效果,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目前正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 皮肤磨削术
  • 简介:皮肤癣菌是侵犯表皮角质层或有角质结构的毛发和甲而引起人和动物浅部真菌病的真菌。目前已报道的皮肤癣菌约有45种,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20余种。皮肤癣菌所致的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 标签: 皮肤癣菌 浅部真菌病
  • 简介:近年来,皮肤影像的快速发展,例如皮肤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又称皮肤CT)、高频超声等的无痛、无创、实时检测方法,能够为儿童以及家长所接受,提高皮肤科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皮肤活检。但临床上对于皮肤影像手段选择及图像术语解读方面仍存在局限和误区。本文旨在介绍色素增加/减退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毛发与甲等的儿童常见皮肤疾病的皮肤影学像特点,以及影像手段的选择。

  • 标签: 儿童皮肤病 皮肤病 皮肤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高频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创伤后皮肤缺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73.3%vs.50.0%,P<0.05),愈合时间(9.7±1.7)dvs.(13.9±2.5)d,P<0.05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14.6±2.9)dvs.(18.9±3.5)d,P<0.05均短于常规组;两组的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感染的病例报道,仅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时间及Ⅰ期愈合率与常规皮肤伸展术相当,但前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皮肤愈合及创面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可替代常规皮肤伸展术用于创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 标签: 常规皮肤伸展术 改良皮肤伸展术 伤后皮肤缺损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引起的手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分析NTM感染的临床表现、菌种鉴定结果以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至2020年期间浙江宁波地区NTM培养阳性的手部SSTI患者52例,分析年龄、职业、致病因素、感染部位、病程表现、培养结果及菌种特点。结果本组52例患者,标本共57例。培养阳性菌株经菌种鉴定,共发现7种分枝杆菌,其中海分枝杆菌42例(73.68%),龟/脓肿分枝杆菌2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偶然分枝杆菌2例,浅黄分枝杆菌2例,楚布分枝杆菌2例,线虫分枝杆菌1例,未知分型5例。分枝杆菌感染病理报告多提示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肉芽肿性炎。所有患者均在分枝杆菌培养同时开始经验性用药,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左氧氟沙星为主。8例轻症患者接受了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保守治疗,平均3.5个月;余44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平均2.7个月后痊愈,其中5例患者复发感染行二次手术或二次以上手术,仅1例截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海分枝杆菌依然是浙江宁波地区NTM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种,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为主,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彻底的病灶清除手术和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和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