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引起的手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分析NTM感染的临床表现、菌种鉴定结果以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至2020年期间浙江宁波地区NTM培养阳性的手部SSTI患者52例,分析年龄、职业、致病因素、感染部位、病程表现、培养结果及菌种特点。结果本组52例患者,标本共57例。培养阳性菌株经菌种鉴定,共发现7种分枝杆菌,其中海分枝杆菌42例(73.68%),龟/脓肿分枝杆菌2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偶然分枝杆菌2例,浅黄分枝杆菌2例,楚布分枝杆菌2例,线虫分枝杆菌1例,未知分型5例。分枝杆菌感染病理报告多提示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肉芽肿性炎。所有患者均在分枝杆菌培养同时开始经验性用药,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左氧氟沙星为主。8例轻症患者接受了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保守治疗,平均3.5个月;余44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平均2.7个月后痊愈,其中5例患者复发感染行二次手术或二次以上手术,仅1例截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海分枝杆菌依然是浙江宁波地区NTM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种,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为主,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彻底的病灶清除手术和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和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气雾剂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58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以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对照组以单纯结核药物治疗为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阴性患者的数量和转化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3.10%,对照组为65.52%,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肤护理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的作用。方法:针对64名大小便失禁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2),和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的研究组(n=3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和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丸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初治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3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肺结核丸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未应用肺结核丸治疗)与实验组(53例:应用肺结核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后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肺结核丸 空洞型肺结核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撕裂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资料搜集法。结果:传统治疗思路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创新治疗思路是压力疗法和其他非手术疗法使瘢痕外形美观,使治疗思路更加完整。

  • 标签: 皮肤撕裂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根据各类型真菌感染的特征进行总结。方法:通过使用皮肤镜对众多皮肤真菌感染的儿童进行观察,并与直接镜检结果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儿童诊断感染率的准确性,并对皮肤真菌感染皮肤镜图像特征进行内容总结。结果:皮肤镜和直接镜对手足股癣检查的准确率并无统计意义,皮肤镜诊断花斑糠疹、甲真菌病、马拉色素毛囊炎以及头癣的阳性率相比直接镜检查较低,皮肤镜阳性病例检查时阳性者为63.33%,而直接镜检查阳性病例时,阳性占比者则为84.33%,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镜可为手足体股癣、头癣提供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皮肤真菌感染则无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皮肤镜 儿童皮肤 真菌感染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气雾剂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58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以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对照组以单纯结核药物治疗为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阴性患者的数量和转化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3.10%,对照组为65.52%,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雾化吸入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抗结 核药治疗肺结 核合并支气 管结核 病的效果。方法:根据2020.10月~2021.10月期间,随机抽取肺结 核合并支气 管结核 病患者,共64例用于研究,以数字奇偶法对患者分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以抗结核药治疗,另外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展开分析。结果: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病患者,临床应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利于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雾化吸入 抗结核药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观察结核丸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这120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有6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抗结核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结核丸联合抗结核的药物进行治疗,讲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调查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P>0.05。结论 结核丸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肯定,这种治疗方法值得被广发应用。

  • 标签: 结核丸 抗结核药物 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临床对肺结核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虽然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改善,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自身管腔阻塞等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是近年来临床治疗肺结核的一种新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支气管结核这一肺结核类型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雾化吸入给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对肺结核应用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做出进展研究。

  • 标签: 肺结核 吸入式 抗结核药物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结核菌耐药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2018年1月到2019年9月的1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离痰结核菌,评价其耐药情况。结果:200例耐药菌株分离出各耐药菌株数为:耐异烟肼(INH)92株(92.00%), 耐链霉素(SM)75株 (75.00%), 耐利福平(RFP)60株(60.00%), 耐乙胺丁醇(EMB)45株(45.00%)。 各药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NH>SM>RFP>EMB。混合耐药率为:耐2药(INH+SM)65株(65.00%), 耐3药(INH+SM+RFP)46株(46.00%), 耐4药(INH+SM+RFP+EMB)26株(26.00%)。结论:对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耐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其对异烟肼耐药性最高,其可以为肺结核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必要辅助。

  • 标签: 肺结核 痰结核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实施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此次研究的实施中,选取82例在皮肤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已经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确认患者符合本次研究入组标准,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最终将82例患者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需要继续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普鲁卡因、维生素C、西替利嗪等,而在观察组中,需应用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对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分析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疗法联合应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中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老年皮肤瘙痒症 中药熏蒸 皮肤保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肺结核诊断中采取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抽选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痰培养检查,痰培养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检测效果。结果: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7.14%,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痰培养检查准确率差异不大,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诊断中采取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准确率高,可以很好的诊断疾病,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更好的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抗结核抗体IgG检测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肺结核诊断中采取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抽选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痰培养检查,痰培养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检测效果。结果: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7.14%,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痰培养检查准确率差异不大,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诊断中采取血清抗结核抗体IgG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准确率高,可以很好的诊断疾病,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更好的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抗结核抗体IgG检测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痉挛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机理更加完善的创新治疗思路和方法。意义:对于后续的数据对比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资料搜集方法。结果:皮肤痉挛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根病变(如外周神经炎、低钙血症等症状)。创新治疗思路同时完成了四项工作:1、热敷;2、针刺;3、维生素B1摄入;4、甲钴胺片摄入。比以往传统的诊疗方法(手术或补钙)治疗机理理论上更加完善。按病机同理性推断:其他身体部位的皮肤痉挛亦可先按此法予以治疗,具体效果也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皮肤痉挛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和痰涂片检验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肺结核检验的患者内选择360例,分别接受结核抗体检验与痰涂片检验,根据检验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0例。实验组接受肺结核抗体检验,对照组采用痰涂片,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检出率为83.33%,对照组检出率为37.5%。对比x2值为29.4097,且P<0.05。实验组的灵敏度为12.5%,特异性为12.5%。而对照组的灵敏度则为7.14%,特异性为7.14%。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结核抗体与痰涂片检验措施,可以发现痰涂片检出率低于结核抗体。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抗体 痰涂片 检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