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阐述氧化锆自身的优点,分析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结论氧化锆陶瓷具有的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近乎完美的美观性,使其在生物材料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更是与日俱增。

  • 标签: 氧化锆陶瓷 口腔医学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枸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所得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方法:分别以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宁夏枸杞中的黄酮类物质,以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条件,并将不同方法所得提取物对油脂的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提取法对总黄酮的提取量高于回流提取法,且超声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也较强.结论:超声提取法更有利于枸杞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保持.

  • 标签: 枸杞 总黄酮 回流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 抗氧化作用
  • 简介:采用电子束和真空白耗电弧熔炼法制备Nb-Ti-Al(质量分数,%)合金,利用料浆熔烧法在合金表面制备Si—Cr-Ti涂层,研究在1400℃下合金与涂层的氧化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研究基体与涂层氧化前后的组织形貌变化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Nb.40Ti-7A1合金在1400℃氧化1~11h后,氧化产物均主要为TiNb2O7、TiO2、Al2O3;氧化前,涂层丰要由(Nb,Ti,Cr,A1)Si2主体层与(Ti,Nb,Al)5Si3过渡层组成,高温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含有A1203、Ti02的Si02阻挡层;合金与涂层的氧化行为均遵循抛物线规律,合金在1400℃氧化11h的单何面积质量增量为161.98mg/cm2,而涂覆涂层后单位面积质量增量降至9.56mg/cm2,表明Si-Cr-Ti涂层具备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 标签: Nb-Ti-Al合金 硅化物涂层 Si-Cr-Ti 高温氧化
  • 简介:目的研究温郁金内生真菌的抗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温郁金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有21株内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温郁金含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 标签: 温郁金 内生真菌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拜耳法生产氧化铝中,溶出工序和分解工序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溶出工序是将铝矿石、苛碱和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铝酸钠溶液的过程,而分解是把铝酸钠溶液降温并加入晶种(氢氧化铝)搅拌使其析出氢氧化铝的过程。溶出过程中溶出Rp值(即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与苛性碱的质量比,是衡量循环母液中所溶解氧化铝量的指标,溶出Rp值是反映原料磨铝土矿和循环母液配比以及溶出效果的质量特性值。)不能过高,否则铝土矿会进入赤泥,造成巨大的浪费。而高Rp值的铝酸钠溶液分解率更,并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能。因此在溶出后分解前的工序中提高铝酸钠溶液的Rp值对生产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途径。

  • 标签: Rp值 氧化铝 溶出 分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苯甲酰摄入量与肝脏毒性作用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灌胃,连续8周。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肝组织中SOD活力下降。大剂量组大鼠的血清中TBIL,ALT,AST,ALP,肝组织中MDA量增高。病理学检查可见各实验组肝脏炎性表现。结论长期摄入过氧化苯甲酰对大鼠肝脏存在毒性作用。随剂量增加,毒性增加。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大鼠 肝毒性 剂量-毒性
  • 简介:研究了不同风速下激光辐照C/C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利用温度场计算结果,结合氧气在空气中的传质速率,计算了激光辐照下C/C复合材料氧化放热.结果表明,在亚音速的风速下,氧化对C/C复合材料烧蚀的贡献很小,因此,作为激光防护材料,可以忽略C/C复合材料在激光辐照期间的氧化烧蚀.

  • 标签: 氧化烧蚀 氧化放热 C/C复合材料 风速 激光辐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急救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中毒症状减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化指标;减少或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联苯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但有关其对鱼类毒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以环境相关浓度(1,10,100ng.L-1)的联苯菊酯对褐菖鮋进行48d的水体暴露,检测其对褐菖鮋肝脏与脑抗氧化防御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鮋脾脏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且这些变化与药物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褐鲳鮋在联苯菊酯暴露下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造成了损伤.实验的结果说明,联苯菊酯的长期使用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水体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褐菖鮋 联苯菊酯 杀虫剂 抗氧化防御系统
  • 简介:近几年来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关注空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呢?这是由于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上升。而CO2浓度升高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进而很多低海拔地区会被海水淹没。

  • 标签: 二氧化碳含量 测定方法 空气 CO2浓度 工业革命 海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迎春花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高剂量迎春花提取物组。给药30天,心脏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检测血液、心、脑、肝等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迎春花提取物对小鼠心、肝等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心、脑、肝等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迎春花提取物具有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作用,能改善小鼠体内异常的过氧化状态,减轻对机体的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 标签: 迎春花提取物 抗氧化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小鼠
  • 简介:以大通量、大孔径的FeAl金属问化合物多孔材料作支撑体,在其上制备1层小孔径的同质FeAI多孔膜,得到均质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采用SEM和孔结构测试,研究膜层厚度对FeAl多孔膜材料最终孔结构参数的影响,并对FeAl膜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FeAl多孔膜材料表面平整,无裂纹等缺陷;随膜层厚度的增加,FeAl多孔膜材料的最大孔径、透气度均降低,相对十支撑体,膜厚为120pm时的最大孔径从11.7pm减小至9.3pm,透气度减小幅度为45.2%。FeAl多孔膜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经550℃循环氧化40h后,膜厚分别为120、180和260pm的试样的质量变化率仅分别为1.87%、1.25%和0.25%。

  • 标签: FEAL 多孔材料 透气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种二氧化氯消毒液的遗传毒性进行探讨,对其应用于饮水消毒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彗星试验应用于消毒剂的安全性评价进行研究。方法按《单细胞凝胶电泳体内外遗传毒性试验指南》(2000)2进行彗星试验。在5mg/ml的剂量下ClO2消毒液作用于小鼠肝原代细胞,其彗星试验尾长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二氧化氯消毒液无致突变性,是一种良好的饮用水消毒剂,长期饮用不会致机体产生遗传毒性效应。彗星试验是一种良好的评价消毒剂遗传毒性的方法。

  • 标签: 二氧化氯 遗传毒性 彗星试验
  • 简介:用无水乙醇、钛酸丁酯作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溶胶—凝胶法得到TiO2纳米微晶.探讨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凝胶时间以及产品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使用XRD、TG-DTA和激光粒度仪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钛酸丁酯/冰醋酸=10∶3.5,煅烧温度为600℃时制备的颗粒粒径最佳.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钛 微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人群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尿样DNA中8-OHdG的含量。结果尿样DNA中的8-OHdG水平显示,高于半年病程2型糖尿病病例和2型糖尿病伴肾病病例分别为(2237±562)ng/mgGr和(2380±758)ng/mgGr,明显高于健康人的(1574±610)ng/mgGr(P<005)。结论高于半年病程2型糖尿病病例和2型糖尿病伴肾病病例的DNA氧化损伤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对于预防和监测2型糖尿病病人,测定尿样中8-OHdG含量是一个简单、准确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ELISA 8羟基脱氧鸟苷(8-OHdG)Analysis of situation of oxidation damnification of DNA of type2 diabetic 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