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新生病房积极降噪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 本次样本选取于我院在 2018 年 5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新生 , 将在新生病房采取降噪护理管理对比实验。选取实验样本数据为 : 实施前 (2018 年 5 月至 8 月 ) 和实施后 (2018 年 9 月至 12 月 ) 的新生患者各 60 例 ,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 新生病房在实施降噪管理后 , 噪音明显低于以前 , 且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实 施前 ( 牛奶摄入量、睡眠时间、体重 ) 。 结论 : 对新生病房实施管理降噪护理 , 不仅能减少噪声污染 , 还能增加新生每日牛奶摄入量、每日睡眠时间和体重等。

  • 标签: 噪声 新生儿 病房
  • 简介:摘要针对新生病房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将“希望”护理模式运用于工作中和健康教育方法,并对家庭护理健康教育要点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新生医院感染防止策略进行分析及探究。方法针对于我院在2010年—2016年期间的新生科住院的新生出现院内病房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包括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类型、产生因素等。结果新生院内病房感染的部位多见于呼吸道、血液以及胃肠道,革兰阴性菌、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对于新生重症院内病房感染抢救做到尽早的发现和治疗十分重要。结论针对新生医院感染的情况,需要从积极的预防以及控制两个角度加强,应用针对性的处理举措。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综述了新生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最新经验和研究进展。新生医院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隔离措施不到位等。总结出预防控制新生病房医院感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病房建筑必须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技术及规范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预防新生颅内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认为控制新生医院感染重点在于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实行无陪护母婴同室制度,落实新生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在住院期间获得安全的护理照顾。结论建立健全新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安全管理的关键。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实行无陪护母婴同室制度,落实新生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在住院期间获得安全的护理照顾。结论建立健全新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安全管理的关键。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无陪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实行无陪护母婴同室制度,落实新生安全管理措施。 结果 母婴同室新生在住院期间获得安全的护理照顾。 结论 建立健全新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安全管理的关键。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重症监护室病房新生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选取重症监护室病房新生感染患儿80例进行研究,80例患儿分为两组后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感染情况和其他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后,有2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对照组患儿护理后,有3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感染率为25%,实验组患儿感染率明显较低,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的血白细胞数为(65.33±14.52)×109/L,PCT水平为(0.51±0.25)ug/L,CRP水平为(3.36±2.38)mg/L,对照组患儿的血白细胞数为(485.36±215.63)×109/L,PCT水平为(5.58±4.28)ug/L,CRP水平为(15.53±11.04)mg/L,实验组患儿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新生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儿出现感染的几率,保证患儿的预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预后,对预防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感染 重症监护室病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近2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律失常的新生46例,对其采用心电监护等检查手段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分析其预后。结果交界性心律2例,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可见本实验室上行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率最高,占34.8%,其次是室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43例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预后多与其原发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心律失常的患儿应及时治疗其原发病,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 标签: 新生儿 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致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新生监护病房57例院内感染病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新生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导致新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呼吸道以及血液性感染多见。结论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除了各种高成本的救治措施以外,新生的基本保健工作从未间断,近年来NICU内的基本保健工作为提高NICU新生生存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进一步强化NICU新生的基本保健观念,落实NICU的系列保健内容,从而保障和促进新生的健康与发展。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保健 健康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准确识别新生身份,杜绝识别错误.关键词新生病房;身份识别;安全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7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将手术器械由手术室自行清洗、包装,改为由消毒供应室按标准流程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结果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非护理性操作,保证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同时促进了消毒供应室的发展。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手术器械优于分散管理。

  • 标签: 手术器械 消毒供应室 集中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病房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我院新生科的患儿1977例,标本来源鼻拭子、痰液,进行多重耐药菌分离并统计分析。结果1977例住院患儿中,送检标本鼻拭子1804份,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76株,痰液743份,分离出病原菌79株,多重耐药菌39株,所有标本分离结果考虑为定植菌182例。结论我院新生病房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临床应重视并制定措施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多重耐药 医院感染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病房院内感染预防的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新生收治的新生患儿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新生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新生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16.00%)明显高于研究组院内感染率为(5.00%),P<0.05,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与院内无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对比,P<0.05,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 院内感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自体母乳库的应用方案,确保新生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0例,实施提供自体母乳喂养;对照组80例,实施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营养摄入、体重增长、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家长满意度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营养摄入、平均体重增长,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升。结论自体母乳库的建立,对新生提供母乳喂养是安全有效的,对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母乳库 新生儿 早产儿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