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内对新生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感染新生,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4例,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综合组为44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分析,综合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避免患儿出现死亡情况,有助于患儿家属充分认可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新生医院感染防止策略进行分析及探究。方法针对于我院在2010年—2016年期间的新生科住院的新生出现院内病房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包括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类型、产生因素等。结果新生院内病房感染的部位多见于呼吸道、血液以及胃肠道,革兰阴性菌、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对于新生重症院内病房感染抢救做到尽早的发现和治疗十分重要。结论针对新生医院感染的情况,需要从积极的预防以及控制两个角度加强,应用针对性的处理举措。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自体母乳库的应用方案,确保新生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0例,实施提供自体母乳喂养;对照组80例,实施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营养摄入、体重增长、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家长满意度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营养摄入、平均体重增长,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升。结论自体母乳库的建立,对新生提供母乳喂养是安全有效的,对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母乳库 新生儿 早产儿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最近几年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研究血流感染病原菌在新生与非新生中分布的差异。方法对近三年来四川某市儿童医院血培养株菌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近三年共8957份标本中,检测出共有868株血流感染病原菌。在这次检测中,新生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到了53.9%和17.4%,而非新生才占到9.9%和8.6%。对于非新生来说,最主要的血流感染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结论血流感染病严重影响着新生与非新生的健康,家长应该要提高对孩子的保护意识,有效的预防病原体的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并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儿均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在护理操作评分、制度评分、护理书写记录评分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使患儿家属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避免医患纠纷,使医院监护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监护病房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用药前全面评估,针对多巴胺药物机理及新生血管特点等采取预见性及个性化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新生输注多巴胺的风险评估及有效护理策略,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生静脉输注多巴胺,需了解药理特性及副作用,用药前进行风险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用药过程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干预护理,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度1月到10月新生监护病房发生的医院感染患儿病情,为更好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医院新生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92例患儿病情,比较其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测结果、医院感染患儿的预后。结果10月内新生监护病房共收治2247例住院新生,在研究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有92例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其中男59例(64.1%),女33例(35.9%),其中足月儿占30例(32.6%),早产儿占62例(67.4%)。足月儿医院感染发生率2.3%,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医院感染病例经过治疗能顺利康复,但部分患儿预后不佳。早产儿组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曾经接受有创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脐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共47例,比例高达75.8%,早产儿血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有创操作增多可能是早产儿医院感染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新生病区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2136例新生,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总结其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收集我院新生病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36例新生,将其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新生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并且严格控制医院幡然情况,对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照组新生中有208例新生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74%,多数新生为皮肤组织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对照组中新生出现感染的都是早产新生。在对研究组环进行有效护理措施之后,研究组新生中29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6%,对比分析两组新生的感染率,对照组新生明显高于研究组新生,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降低新生病区医院感染情况,应当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措施,真阳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新生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预防 控制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转运装置在新生急救转运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转运的15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按CRIB、转运距离分为观察组(携带转运装置,75例)、对照组(不携带转运装置,75例),比较两组新生的医疗操作、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实施了更多医疗操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自动出院率、转运病死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新生长途转运中,转运装置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救治患儿。

  • 标签: 新生儿 转运装置 急救转运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重症监护病房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新生40例进行比对研究。结果预防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和信任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有效的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去11月通过新生转运系统对新生科130例危重新生进行转运,回顾分析新生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转运系统的组织管理,装备保证,定期培训,转运前期的病情稳定措施与新生转运的关系。结果在对所稳重新生进行转运时,需要按照其疾病顺序进行转运,首先就是重度窒息患者,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早产且体重较低患者,肺透明膜病患者,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以及重症肺炎患者,对比传统的双向被动转运模式,新生转运系统具有较高的转运成功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应用。结论在对危重新生转运期间使用新生转运系统,可以有效处理转运之前治疗医院,途中以及新生重症监护室三个阶段,有效提升新生转运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情况。

  • 标签: 新生儿转运系统 危重新生儿 转运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黄疸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思连康口服联合加味茵陈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思连康口服联合退黄洗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黄疸后疗效显著,且能显著减少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达到预防核黄疸、缩短病程的目的,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退黄洗液 新生儿黄疸 辅助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病房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护理管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232例,收集新生病房感染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生病房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开展护理管理后,我院发生患儿感染3例,约占1.29%。结论在新生病房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控制感染,可使得病房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保证新生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预防 医院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重症监护室监护病房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将高危因素的防治策略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总结,作为临床参考。方法通过资料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所收治的共计100例新生患者作为主要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总结分析发现,我国新生重症监护监护病房高危因素的发生率为5.4%。100名感染的新生当中,早产儿56例,胎龄在2周到31周不等,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具体为入住时间5天到32天。病死率4.3%。新生重症监护病房当中感染与多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以及细菌性传播是当前主要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相关医疗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新生重症监护院内的不规范操作等能够有效的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提升新生的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高危因素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病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病房中收治的3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新生病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病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 新生儿病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新生病房的12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出院前两组新生家长对新生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出院1个月后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长对新生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98.33%)较对照组(85.00%)显著提高(P<0.01)。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不仅能提高家长的新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新生儿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