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建立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税收制度入手,重点分析了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在数字经济下的不足以及改良对策,旨在为改进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探索更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

  • 标签: 数字经济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数字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双置管法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87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发生食管吻合口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内镜下置入瘘腔引流管至瘘口,置入三腔营养管至空肠。术后观察患者瘘口情况及转归。结果8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瘘腔引流管及三腔营养管,双管置入后,瘘口最终均闭合。瘘腔引流管留置中位时间为15 d(11~19 d),三腔空肠营养管留置中位时间为19 d(15~23 d)。8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均可耐受,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下双置管法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食管吻合口瘘效果较好。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双置管法 吻合口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鼻管置管方法,以提高留置鼻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80例ICU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并旋转管90~180°的方法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用时和置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呛咳、误入气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6.157,P=0.000),置管用时少于对照组(t=20.145,P=0.000),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275,P=0.012)。结论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并旋转管90~180°的置管方法,能够提高留置鼻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插管法 胃管 昏迷
  • 简介:管置入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由于脑卒中或其他原因引起因昏迷、球麻痹不能自己进食,为保证其摄入足够营养,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或防止误吸和及时注入药物,监测内变化,往往需要安置管进行鼻饲食物及药物。脑卒中伴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随时都有发生误吸的可能,即刻留置鼻管可以将这种可能降低。留置鼻饲管与其他留置管相比,营养的吸收要快15h以上,而带来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不增加,国内外均认为留置鼻饲管能更快的达到护理目的。

  • 标签: 神经内科 胃管 改良 综述
  • 简介:管喂养主要是因为呼吸系统症状妨碍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为有异常呕吐反射的新生儿提供一条肠饲通路。新生儿管喂养以早产儿尤其是亟低体重儿居多,胎龄越小,管喂养的时间越长。临床上通常用从口插入管,其缺点是管不易固定,常发生患儿不自主拔管或滑管。2005年2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早产儿 胃管喂养 胃管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管中的应用及护理 。 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收的 60 例进行管的 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0 例。 其中, 对照组使用传统留置管的方法,而实验组使用 盐酸丁卡因胶浆 留置管的方法,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护理干预。 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 91.15 % ),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 73.33 % ),组间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结论: 对患者实施 盐酸丁卡因胶浆 联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管后的不适反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盐酸丁卡因胶浆 插胃管 临床效果
  • 简介:管是临床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普通病人,按普通教科书上的要求方法常规操作,一次性捕管的成功率为60%左右,而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的捕管成功率更低。根据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的解剖结构和病因,采用了导丝辅助鼻管置入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吞咽困难病人 鼻胃管置入法 导丝辅助 脑卒中 胃管法 基础护理操作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溃疡病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据报道,在住院治疗的溃疡病患者中,约25%的人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行之有效的溃疡病外科治疗方法是大部分切除术。由于大部分切除术的术式和方法不同,患者在术后常会并发吻合口出血和炎症水肿等并发症。为此,本文特对大部切除手术程序及止血方法的改良进行论述。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手术 手术程序 止血方法 改良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传统置入法存在失败率高、易导致并发症等问题;鼻管插入后,对其位置的确认是管置入术的重要环节,其置入深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后期的营养、给药能否成功,误入气管则会导致其他并发症。本文对改良管置入法、管位置的确认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管置入术 位置确认 改良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留置管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3月入住我科需管饲喂养的早产儿85例,经口留置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法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并采用新法固定管;对照组采用直接经口留置管,按传统方法固定管,比较两组患儿留置管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高于对照组,插管所致患儿的不适症状低于对照组,管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经口留置管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并采用新法固定管能有效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插管所致患儿的不适症状,管固定效果好。

  • 标签: 早产儿 改良胃管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合并肺部病变患者行不同体位管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合并肺部病变患者98例,将其按照插管体位分成端坐组、半卧组和仰卧组,对其插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插管方式易于接受和难于接受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组失败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且操作时间长(P<0.05)。结论在对患者行插管时应掌握好插管部位,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使患者易于接受,为治疗提供基础条件。

  • 标签: 腹部手术 肺部病变 插管体位 成功率 操作时间
  • 简介:目的比较近端胃癌行近端切除并食管-残吻合+残-空肠Roux-en-Y改良重建与全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的临床效果,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合理的重建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施行的近端胃癌根治术采用近端切除、食管-残吻合+残-空肠Roux-en-Y吻合与全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大体分型、病理类型、组织分型、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或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倾倒综合征、腹泻、返流性食管炎和Visick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近端切除组和全切除组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5%和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行近端切除、食管-残吻合+残-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与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并不增加返流性食管炎的风险,而且患者远期生存率相当.

  • 标签: 近端胃癌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 全胃切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式推注冲管法在脑卒中患者留置管冲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长期需鼻饲的病人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实验组鼻饲后给予温开水20ml脉冲式推注冲管,对照组鼻饲后给予温开水20ml匀速推注冲管,观察两组病人堵管发生率、胃出血、潴留、胃肠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堵管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出血发生率、潴留发生率及胃肠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患者鼻饲后进行冲管时采取脉冲式推注冲管法优于匀速推注冲管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留置胃管 冲管 脉冲式推注 匀速推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管引流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经改良后的一次性硅胶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果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88次置管引流均一次性成功,仅2例张力性气胸需改换大号流管,2例肺未复张转外科治疗,治愈率达97.7%。结论改良成胸腔闭式引流管,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容易、痛苦小等特点。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改良胃管 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