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80例,均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宫颈根治术(对照组,n=40)与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术(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局部晚期宫颈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0%,3年生存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30%,35%;观察组宫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0%,2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晚期宫颈在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后,再实施根治术,可保障手术实施成效,提高近期和远期效果,增强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晚期宫颈患者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MART)技术治疗效果。方法:样本取自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患者,“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调强放疗-IMRT,n=34)、试验组(SMART技术,n=34),2组疗效比较。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SMART技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保证化疗安全,值得推崇。

  • 标签: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探讨磁共振在评价局部中晚期宫颈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介入治疗再行放疗的子宫颈患者29例,分别于介入治疗前、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行盆腔MRI常规序列扫描和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肿瘤体积大小。完成介入治疗后,根据是否有效分为介入治疗有效组和介入治疗无效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段ADC值的变化。完成所有治疗后,比较不同ADC值变化幅度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其中治疗有效20例,无效9例。常规MRI图像特征:子宫颈在T1W1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多呈均匀或欠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图像表现: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显示清晰,ADC图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介入治疗有效组ADC值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无效组(P<0.05)。ADC值变化幅度≥35%组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DC值变化幅度<35%组(P=0.021)。结论MRI、DWI检查及ADC值可用于子宫颈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晚期宫颈患者提供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05年至2009年我院共有152例中晚期宫颈患者接受治疗,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一组患者采取单纯放疗治疗,一组患者进行放化疗同步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临床中使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近期有效率为75.5%,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有效率为94.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其临床结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在临床中对于中晚期宫颈患者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有效率比较高。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单纯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 简介: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宫颈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VMAT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适形强调放疗(IMRT)联合同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毒性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盆骨髓(PBM)、直肠及小肠外照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患者近期疗效与IMRT治疗方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VMAT) 适形强调放疗(IMRT) 化疗 无瘤生存率 远处转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中晚期宫颈放化疗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宫颈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设为实验样本,实验样本的纳入量为60例,参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中晚期宫颈患者做分组处理,其中常规组收治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放化疗护理干预,研究组收治的30例患者在常规放化疗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之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指标设定为评价标准。结果:护理依从性的结果对比中,研究组总依从率较高(P<0.0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结果对比中,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患者来说,应在放化疗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干预,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依从性,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中晚期宫颈癌 放化疗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晚期宫颈放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以及骨髓抑制反应等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在中晚期宫颈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 中晚期 宫颈癌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局部中晚期宫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现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局部肿瘤体积治疗后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所有患者阴道充血显著减轻,宫旁组织逐步变软,间隙增宽。②通过疗效评价,127例局部中晚期宫颈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13例(10.24%)、部分缓解90例(70.87%)、无变化24例(18.89%)、进展0例(0.00%),治疗总有效率为81.11%。③化疗后,121例患者接受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率达到95.28%。④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脱发、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经WHO药物不良反应分级,上述不良反应程度分级均未超过Ⅰ度。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的疗效确切,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紫杉醇 卡铂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对58例中晚期宫颈住院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简称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认为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重视行为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 标签: 宫颈癌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中晚期宫颈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化疗联合深部热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病人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疗联合深部热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晚期宫颈中应用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效果明显,且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中晚期 化疗 深部热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的疗效。方法将48例局部晚期宫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放疗联合介入化疗,B组单纯放疗。结果总有效率放疗联合介入化疗组为75%,单纯放疗组为45.8%(P=0.039);5年生存率A组49.8%,高于B组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放疗联合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的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5年生存率。

  • 标签: 放疗 介入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女性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宫颈根治术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宫颈根治术前应用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方案行NACT。回顾性分析NACT的辅助疗效,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给予NACT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94/100),肿瘤长径由术前的(10.33±3.04)cm缩小至(5.33±2.19)cm,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9.522、7.843、1.055,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阴道切除长度、术后化疗次数比较,t=2.496、1.221、1.055,P>0.05。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t=1.750、0.690、0.050,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行根治术前应用NACT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 标签: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的近期疗效与复发的影响。方法对64例Ib2~IIb期的宫颈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38例直接手术的宫颈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宫旁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宫颈复发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近期有效率达84.4%,有效的54例接受了手术,手术切除率100%。新辅助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宫旁阴道切缘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新辅助化疗组、对照组的2年复发率分别为3.7%、13.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并降低2年复发率。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局部晚期宫颈患者在临床中运用不同阴道冲洗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我院接诊的 60例局部晚期宫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对比组患者运用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 p< 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患者在接受临床精确放疗后,再运用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局部晚期宫颈癌 阴道冲洗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期宫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 标签: 宫颈新生物 化疗疗法 辅助 治疗结果 鳞状细胞 阻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