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女性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宫颈根治术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宫颈根治术前应用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方案行NACT。回顾性分析NACT的辅助疗效,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给予NACT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94/100),肿瘤长径由术前的(10.33±3.04)cm缩小至(5.33±2.19)cm,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9.522、7.843、1.055,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阴道切除长度、术后化疗次数比较,t=2.496、1.221、1.055,P>0.05。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t=1.750、0.690、0.050,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行根治术前应用NACT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 标签: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局部晚期宫颈治疗中应用IMRT(强度被调节的放射放疗)放疗与普通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局部晚期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普通放疗治疗)、观察组(实施IMRT放疗治疗),各3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治疗1年内的远处转移率、复发率。结果:经放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毒副作用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63%

  • 标签: IMRT放疗 普通放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临床效果 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用于中晚期宫颈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中晚期宫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持续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病灶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病灶大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26±0.21)cm和(4.30±0.29)cm,t=0.601,P=0.55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灶均减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2.37±0.17)cm和(3.32±0.20)cm,t=19.490,P=0.000];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24/29),58.62%(17/29),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77,P=0.04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皮疹、蛋白尿、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小肿瘤病灶的大小,且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阿帕替尼 宫颈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临床为中晚期(IIb-IVa期)宫颈患者实施治疗时应用高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局部晚期宫颈患者术前辅助治疗中,应用紫杉醇+奈达铂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病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患者(病例数:78;年限:2020年1-12月),将此次纳入研究患者均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分为2组,各39例,A组予以紫杉醇+顺铂进行术前辅助治疗,B组则予以紫杉醇+奈达铂辅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临床指标及转移复发率。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且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肠胃功能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同时,B组术后转移复发率也明显低于A组(P

  • 标签: 紫杉醇 奈达铂 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按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宫颈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局部晚期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患者71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用一致性系数(C-index)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符合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术后辅助治疗与患者的孕次(χ2=11.506,P=0.001)、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χ2=7.668,P=0.006)、鳞状细胞抗原(SCC-Ag)水平(χ2=19.392,P<0.001)、影像学检查是否伴有危险因素(χ2=16.392,P<0.001)、FIGO分期(χ2=25.686,P<0.001)、肿瘤大小(χ2=9.392,P=0.025)和手术路径(χ2=16.590,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次>2次(OR=1.951,95%CI为1.355~2.808,P<0.001)、SCC-Ag≥1.5 μg/L(OR=2.021,95%CI为1.444~2.829,P<0.001)、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ⅠB3期:OR=1.933,95%CI为1.139~3.282,P=0.015;ⅡA1期:OR=2.723,95%CI为1.556~4.765,P<0.001;ⅡA2期:OR=3.159,95%CI为1.502~6.646,P=0.00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OR=1.867,95%CI为1.051~3.318,P=0.033)、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OR=1.997,95%CI为1.127~3.537,P=0.018)、未行新辅助治疗(术前行辅助治疗1疗程:OR=0.402,95%CI为0.207~0.783,P=0.007)、行腹腔镜手术(OR=2.177,95%CI为1.524~3.112,P<0.001)为宫颈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变量所构建的预测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702)和符合度。结论孕次>2次、SCC-Ag≥1.5 μg/L、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未行新辅助治疗、行腹腔镜手术为宫颈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宫颈肿瘤 列线图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晚期宫颈同步放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9.10-2020.11,抽取98例中晚期宫颈同步放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展开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分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感染率0.00%、护理满意度97.96%与对照组11.11%、83.6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期间,容易发生骨髓抑制,需在骨髓抑制发生后积极实施综合护理,辅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阶段,提升放化疗安全性。

  • 标签: 中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骨髓抑制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患者65例(年龄18~75岁),放疗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化疗采用铂类(奈达铂40 mg/m2或顺铂30 mg/m2)和紫杉醇(60 mg/m2)进行治疗,尼妥珠单抗400 mg/周。观察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2年的临床疗效(每3个月评价1次)。结果治疗后61例患者可影像学评估,最佳疗效评价显示:肿瘤完全消退为完全缓解(CR)43例(70.5%)、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30%)9例(14.8%)、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20%) 6例(9.8%)和肿瘤无进展(SD)3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85.3%(52/6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5.1%(55/6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和79.6%。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抗原(SCC)、糖链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HE4)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评估,主要不良事件为便血、腹痛、腹泻、发热、头晕等,37例是Ⅰ~Ⅱ级。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有较好的临床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使用安全可耐受。

  • 标签: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尼妥珠单抗 同步放化疗 肿瘤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放疗技术加速器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患者共62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化疗组(33例),放疗技术加速器联合化疗组(29例)。以1个月为周期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观察患者急性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放疗技术加速器联合化疗组治疗成功率、1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Ⅱ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及宫颈加量区宫颈中心(HR-宫颈),采用IPSA优化。根据宫颈中心是否加量,分成IC/IS+宫颈中心(HR-宫颈)组(A组)和IC/IS组(B组),比较A、B组间剂量学差异。结果A组宫腔管驻留时间较B组明显提高(P<0.001);宫颈中心的V150%和V200%由原来B组63.94%和30.80%分别提高到91.54%和64.06%;A组D90%及D100%低于B组(P<0.05);危及器官受量相近(P>0.05)。结论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可满足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受量及危及器官限量,并可提高宫颈中心区剂量。

  • 标签: 近距离疗法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疗法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宫颈大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晚期宫颈大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探究,样本源自本院收治的此疾病患者,随机选取74例并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统计并发症率,分析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心理状态(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宫颈大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能够预防多种并发症,提升患者机体健康状况,利于后续医护工作开展,值得借鉴。

  • 标签: 宫颈癌 晚期 大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一例晚期膀胱、直肠均有侵犯宫颈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方法:针对该患者的计划靶区(PTV)分别设计常规七野(7F-Plan1)和适当降低靶区剂量均匀性后的新七野(7F-Plan2)两套IMRT计划,分别对两套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量及受照体积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在满足肿瘤靶区处方剂量的前提下,7F-plan2中膀胱、直肠的Dmean、V40明显低于7F-plan1,7F-plan2中脊髓Dmax明显低于7F-plan1。结论:对于膀胱、直肠均有侵犯晚期宫颈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适当降低靶区剂量均匀性,能够更好的保护膀胱、直肠和脊髓等正常组织,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均匀性 危及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治疗中宫颈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宫颈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治疗中采取宫颈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宫颈癌护理 心理护理 宫颈癌治疗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