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免四项再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者酶免四项再检标本1089例,对其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再检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者360例,阳性率为33.06%,阳性献血者中除抗TP多数为双试剂阳性报废外,其余3项均已单试剂阳性报废为主。结论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永久屏蔽会导致合格献血者的流失,因此建议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展开暂时屏蔽,定期追踪,复查阴性后可解除屏蔽,复查阳性则可进行永久屏蔽。

  • 标签: 酶免四项 检验 再检 屏蔽 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呼吸科收治的284例患者,对其进行痰标本培养细菌学检查。结果284例痰标本共检出243株细菌,占85.56%,其中真菌分布最高,占42.9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28%;84例痰标本分离的细菌中,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27.11%,其次为类产硷假单胞菌11.27%,肠杆菌10.56%。结论通过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痰标本 细菌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尿液标本临床分离菌株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老年住院患者尿液标本分离的1845株非重复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老年尿标本分离菌株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86%和96.04%;加酶组耐药性优于不加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为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加酶抗菌药物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 标签: 老年患者 尿标本 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痰液标本采集模式对比分析。方法以2014年2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采集有痰液标本的患者共计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2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通过深度咳嗽的方式采集痰液标本。观察组通过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方式采集痰液标本。结果观察组痰液标本采集成功率为95.00%(190/200),标本合格率为88.00%(176/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方式采集痰液效果确切,较常规的深度咳嗽排痰而言,其采集成功率较高,采集标本合格率较高,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痰液 标本采集模式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样本处理方法对乳汁样本中HBV-DNA定量结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病毒DNA的样本前处理方法。方法4℃冰箱过夜后取中间层乳汁进行检测,以离心后的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沉淀3种方法平行检测52份大三阳产妇的乳汁HBV-DNA含量。结果沉淀方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均P<0.05)。与其他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冰箱过夜后取中间层乳汁离心沉淀检测HBV-DNA是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FQ-PCR HBV-DNA 乳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采集尿标本对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取我院门诊、住院的患者96例,对每例患者均采集晨尿和第二次晨尿两份样本进行尿沉渣分析检验。对尿沉渣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尿沉渣检验指标显示,白细胞、上皮细胞比较,第二次晨尿阳性例数明显高于晨尿,而变形红细胞、红细胞计数比较,第二次晨尿阳性例数明显低于晨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次晨尿不影响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某些指标的阳性率,建议用于替代晨尿作为尿检标本

  • 标签: 尿标本 采集时间 尿沉渣检验 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各个不同时间的血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2例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通过将所抽的血标本在四个不同时间段内进行血糖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血糖临床检验结果,从而得出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结果血标本放置1h至2h,血糖检测结果差异不大,血标本在放置2h以上,放置的血标本的血糖临床检测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断的下降。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明显影响着血糖临床检测结果,血标本放置2h是血糖检测结果数据最为合适的时间。

  • 标签: 血标本放置时间 血糖临床检验结果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检筛,分别对合格的和不合格的痰标本进前处理,对比两种痰标本阳性菌的分离率,同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合格痰标本的阳性菌分离率约为50.9%,不合格的分离率为3%。经前处理的痰标本可以提高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且预处理时间对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影响。结论痰标本前处理有助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痰标本 预处理 细菌学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干化学法检测标本未溶血时和溶血时血氨测定结果,比较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溶血时标本的血氨测定值明显高于未溶血时标本的血氨测定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溶血标本可导致血氨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失去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血氨 测定 溶血标本 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外水平,我国开始大力的实施“走出去”战略,与非洲的合作愈加密切,在这片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随之而来的也有大体积砼在各类构筑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非洲大体积砼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筑业的完善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化建筑的规模、质量以及施工工艺和技术都取得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技术随着我国建筑整体水平的上升而不断改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的大型混凝土施上技术,成为现阶段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本文从大体积混凝土施上的基本内容入手,对大体积混凝土施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建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分布类型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酵母样真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情况。结果(1)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12121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共有酵母样真菌32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07株,占63.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44株,占13.6%、热带念珠菌33株,占10.2%、近平滑念珠菌29株,占9.0%、克柔念珠菌5株,占1.5%,其它6株,占1.8%。(2)本次统计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依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结果表明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相对于唑类药物有优势地位,唑类药物中伏立康唑相对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具有较强优势。结论(1)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及介入性操作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2)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已不能适应现代抗感染治疗的需要,应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将对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3)微生物实验室要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酵母样真菌 分布类型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门诊或住院部临床疑诊为肺癌的患者302例(后非肺癌诊断者28例),支气管镜检查中能直视的病灶130例先活检,后利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不能直视的病灶部分(68例)直接经肺活检后,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部分未行肺活检直接通过支气管镜灌洗(36例)或采取多功能标本采集器灌洗(40例)。其诊断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其中利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阳性率为59.2%);55.8%(其中利用多功能标本采集器吸引阳性率为23.6%);19.4%(7/36);45.0%(18/40)。结论多功能标本采集器联合应用于肺癌患者诊断中可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 标签: 多功能标本采集器 肺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保存条件对肝功能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住院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样,分离血清后测定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将标本保存在4℃、25℃条件下,分别复检1h、24h、48h及72h及96h肝功能指标,对比各项指标差异性。结果肝功能指标在4℃与25℃不同条件下1h及24h测定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与25℃条件下48h以后值72h及96h结果与1h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4℃与25℃不同保存条件下肝功能指标变化显示25℃变化显著大于4℃。结论血液标本保存在不同条件对肝功能测定结果具有较大影响,4℃及25℃保存下24h内肝功能测定结果稳定可靠,24h后测定结果无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标本 保存条件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在30min、8h、16h和24h不同时间进行12项生化项目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测得的生化结果。结果通过将200份血液样本分别放置30min、8h、16h以及24h后,进行12项生化项目的检测,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样本血液中的GLU、ALT、AST、ALP、TG含量减少,且放置时间越长,减少越明显,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样本血液中的LDH、K、TP、ALB、CHO、GGT、CK含量增多,且放置时间越长,增加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检测各个项目,减小结果误差,增加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筛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菌株,同时通过分析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11月临床各科送检的合格痰标本159份,经过分离培养及革兰染色初步鉴定后,将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59份痰标本中共分离鉴定出6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54.1%),其次是大肠埃希菌(34.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上述两种细菌均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和头孢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株,临床治疗首选亚胺培南。但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肠杆菌科 ATB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地区尿石晶体化学成分构成,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无锡地压的人群泌尿系结石标本994例,通过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结石化学成分。结果结石总体构成比上,一水草酸钙634例(63.78%),碳酸磷灰石结石204例(20.52%),无水尿酸结石31例(3.12%),二水草酸钙结石40例(4%),六水磷酸铵镁结石46例(4.62%),胱氨酸结石8例(0.80%),尿酸铵结石5例(0.5%),二水尿酸结石16例(1.60%),二水磷酸氢钙结石9例(0.91%),碳酸钙结石1例(0.1%)。结石的组合成分上,混合性结石810例(81.49%),单一成分结石仅184例(18.51%)。混合性结石主要为含钙类结石。结论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无锡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为主,为无锡地区治疗、预防结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尿路结石 红外光谱法 无锡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