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1例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例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0月收治的81例新生儿化脓脑膜案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证实,81例新生儿化脓脑膜治疗后,其效果如下:①临床表现为发热88.89%,意识改变37.04%,前囟张力增高23.46%。②81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为显效30例,有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3%。③81例患儿致病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致病44例,B族链球菌致病37例。④81例患儿的发病时间段分布为0-24h 33例,24-48h 20例,48-72h 10例,72-7d 18例。⑤81例患者预后情况显示,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8.86%,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可检测出病原菌。结论:新生儿化脓脑膜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意识改变、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因而需要及时给予其诊断治疗,从而降低患儿疾病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罗培南治疗化脓脑膜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于医院儿科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92例化脓脑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实验组使用美罗培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分别是 93.48%和 73.91%,组间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 13.04%和 32.61%,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化脓脑膜临床治疗中,科学地使用美罗培南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且不会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美罗培南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脓脑膜(P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PM患儿60例(PM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腰椎穿刺指征但最终诊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GR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采用Pearson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和脑脊液PGRN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PM组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42.61 ± 4.79)ng/L比(26.13 ± 4.26)ng/L、(58.46 ± 3.74)mg/L比(1.34 ± 0.37)mg/L、(7.48 ± 0.24)μg/L比(0.31 ± 0.06)μg/L;脑脊液:(3.52 ± 0.43)ng/L比(1.47 ± 0.36)ng/L、(23.06 ± 0.67)mg/L比(2.17 ± 0.45)mg/L、(4.13 ± 0.25)μg/L比(0.18 ± 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与CRP、PCT均呈正相关(血清:r = 0.517和0.546,P<0.01;脑脊液:r = 0.541和0.528,P<0.01)。60例PM患儿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不良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血清:(48.78 ± 4.65)ng/L比(34.15 ± 5.12)ng/L、(67.15 ± 3.84)mg/L比(47.02 ± 4.23)mg/L、(8.46 ± 0.35)μg/L比(6.23 ± 0.31)μg/L;脑脊液:(3.93 ± 0.49)ng/L比(3.12 ± 0.37)ng/L、(27.62 ± 0.74)mg/L比(18.53 ± 0.81)mg/L、(4.97 ± 0.28)μg/L比(3.24 ± 0.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PGRN评估PM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 CI 0.818~0.824)和0.913(95% CI 0.910~0.916),灵敏度为81.23%和89.46%,特异度为72.34%和79.58%,PGRN截断值为41.53和3.54 ng/L。结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PM患儿预后关系密切,为评估PM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脑膜炎 儿童 预后 颗粒蛋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脑膜,是新生儿化脓细菌引起脑膜症。收集我科2008年到2010年收治的24例新生儿化脑进行分析,其发病原因是产前期母患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或出生时分娩时间长,羊膜早破及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格,生通过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及消化进入人体而发病。该病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险病,本病属于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新生儿化脑的确诊主要通过脑脊液检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药敏及涂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明确感染细菌是有效的治疗保证。我科大剂量青霉素40~60万u/(kg/d),联合头胞噻肟钠200mg/(kg/d),疗程2~3周。地塞米松,0.5mg(Kg/d)。其中14例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次25g,用1~2次。同时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和加强支持疗法,结果痊愈18例(75%),好转5例(20.8%),死亡1例(4.17%)。效果满意。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脓脑膜(P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PM患儿60例(PM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腰椎穿刺指征但最终诊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GR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采用Pearson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和脑脊液PGRN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PM组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42.61 ± 4.79)ng/L比(26.13 ± 4.26)ng/L、(58.46 ± 3.74)mg/L比(1.34 ± 0.37)mg/L、(7.48 ± 0.24)μg/L比(0.31 ± 0.06)μg/L;脑脊液:(3.52 ± 0.43)ng/L比(1.47 ± 0.36)ng/L、(23.06 ± 0.67)mg/L比(2.17 ± 0.45)mg/L、(4.13 ± 0.25)μg/L比(0.18 ± 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与CRP、PCT均呈正相关(血清:r = 0.517和0.546,P<0.01;脑脊液:r = 0.541和0.528,P<0.01)。60例PM患儿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不良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血清:(48.78 ± 4.65)ng/L比(34.15 ± 5.12)ng/L、(67.15 ± 3.84)mg/L比(47.02 ± 4.23)mg/L、(8.46 ± 0.35)μg/L比(6.23 ± 0.31)μg/L;脑脊液:(3.93 ± 0.49)ng/L比(3.12 ± 0.37)ng/L、(27.62 ± 0.74)mg/L比(18.53 ± 0.81)mg/L、(4.97 ± 0.28)μg/L比(3.24 ± 0.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PGRN评估PM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 CI 0.818~0.824)和0.913(95% CI 0.910~0.916),灵敏度为81.23%和89.46%,特异度为72.34%和79.58%,PGRN截断值为41.53和3.54 ng/L。结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PM患儿预后关系密切,为评估PM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脑膜炎 儿童 预后 颗粒蛋白前体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 1例化脓脑膜患儿为资料 ,进行对生命体征、高热、控制惊厥抽搐、心理等方面的护理 ,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该患儿治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结论: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病情发展变化 ,作出正确、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提高患儿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病原菌所致化脓脑膜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西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7-2020.7所收治的所有化脓脑膜患儿中外周血及脑脊液检测阳性的25例化脓脑膜患儿临床资料,研究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结果: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数最多,流感嗜血杆菌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后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结论: 西藏地区培养阳性的化脓脑膜患儿中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感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其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高和预后不佳是其主要特点,需要警惕。应早期干预,以期减少其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大肠埃希菌 脑脊液 外周血 临床特点
  • 简介:新生儿化脓脑膜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约有1/4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并发化脓脑膜。由于化脓脑膜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常常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因此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和后遗症几率。对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临床特征加以总结分析,对于及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失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早产儿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醒脑静治疗在成人颅内化脓脑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醒脑静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了颅内压力,改善了脑脊液的化验结果,并在颅内脓液清除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治疗组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之,醒脑静治疗对成人颅内化脓脑膜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醒脑静治疗 成人 颅内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CT在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60例脑炎患者,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分别为2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CT组和腰穿组,各30例,每组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各10例。分别采用CT和腰椎穿刺术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阳性率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组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CT检查阳性率40%、50%和30%明显低于腰穿组腰椎穿刺术检查阳性率90%、80%和9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组阳性率显著优于CT组。结论CT检查在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价值不高,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可作为补充诊断,选择应用。

  • 标签: 脑膜炎 颅内感染 多种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脓脑膜致病菌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化脓脑膜患儿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72例患儿脑脊液标本共分离出菌株209株;革兰阳性菌125株(59.81%),以肺炎链球菌(32.54%,68/209)、金黄色葡萄球菌(14.35%,30/209)为主;革兰阴性菌84株(40.19%),以大肠埃希菌(14.35%,30/209)、肺炎克雷伯菌(13.40%,28/209)为主。肺炎链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9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未见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80%),对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未见耐药。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70%),对阿米卡星未见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8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未见耐药。结论化脓脑膜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较为多见,依据不同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医生可选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病原菌 化脓性脑膜炎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中实施早期诊断对防控化脓脑膜的重要意义。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8月份我院救治的81例疑为化脓脑膜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脑脊液培养、MRI诊断等资料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81例新生儿中,有34例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化脓脑膜。其中经脑脊液培养呈阳性者8例,检出率是23.5%;经MRI诊断符合者21例,占61.8%,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化脓脑膜新生儿实施脑脊液培养的同时,联合颅脑影像学(MRI)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是今后医院单位诊治本病的关键,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早期诊断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对小儿化脓脑膜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于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间收治的 20例小儿化脓脑膜患儿。将上述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 10例(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 1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抽搐惊厥、意识障碍、高热以及颅内压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抽搐惊厥、意识障碍、高热以及颅内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含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价值
  • 简介:摘要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儿化脓脑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的50例新生儿化脓脑膜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PCT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记数(WBC)进行比较。对照组为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中PCT水平、CRP水平及WBC计数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3项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化脓脑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感染组PCT阳性率(97.2%)与对照组(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与CRP及WBC相比,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论PCT可作为新生儿化脓脑膜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 标签: 降钙素原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脑膜。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脑膜。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 标签: 链球菌, 猪 脑膜炎, 细菌性 听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型化脓脑膜致高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重型化脓脑膜致高热患儿65例,按随机数据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降温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综合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75±2.15)d,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6.69±4.84)d,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重型化脓脑膜致高热患儿实施综合化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 高热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化脓脑膜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来年,脑脊液中的其它指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MRI 在新生儿化脓脑膜的早期诊断应用中有了新的进展。本文 主要综述 新生儿化脓脑膜的早期诊断 方法。

  • 标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 16srRNA 基因,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