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生儿化脓脑膜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约有1/4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并发化脓脑膜。由于化脓脑膜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常常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因此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和后遗症几率。对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临床特征加以总结分析,对于及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失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化脓脑膜临床治疗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化脓脑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8例患儿,治疗后,外观浑浊率、蛋白潘氏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白细胞数及葡萄糖血糖比值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80/88),8例因多功能脏器组织衰竭死亡,并发症发病率为52.50%(42/80),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20例出现后遗症。结论小儿化脓脑膜经综合治疗,保证了临床疗效,挽救了患儿生命,避免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

  • 标签: 小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化脓脑膜患者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内二科就诊的化脓脑膜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化脓脑膜患者协同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疾病治愈率。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化脓性脑膜炎 心理状态 预后效果
  • 简介:自打墙角那树泡桐开花起,雨天便统治了这一带。潮湿的雾水终日在河面萦绕。也许更远的陌生之地没有雨。她能想到最远的地方就是二十里地远的尖庄镇。那里有汽车通往更远的地方:县城或者省城。但这些超出她想象之外。眼下,她只能将想象定格在尖庄。那里有唯一的一条柏油马路贯穿整个集镇,两旁的房屋大多装上了蓝色的铝合金玻璃窗。晴天的时候,蓝色玻璃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她猜不出是些什么人住在里头。

  • 标签: 蓝色 脑膜炎 铝合金 想象 玻璃
  •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脑膜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小儿化脓脑膜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化脓脑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鞘内注射 万古霉素 地塞米松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可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引起。急性化脓膜炎是指由化脓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所引起的急性腹膜腔感染。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按累及范围可分为弥漫和局限性两类,局限性常形成腹腔脓肿,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化脓性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球孢子菌脑膜患者的脑脊液很难培养到病原菌,因此该疾病的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脑脊液中球孢子菌抗体,但在部分患者,特别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常常检测不到抗体。球孢子菌抗原(CAg)的检测是真菌脑膜检测的另一手段,其诊断的可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检测CAg的试剂盒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者曾在尿液中使用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球孢子菌 抗原检测 脑膜炎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法 真菌性脑膜炎 试剂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化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化脓膜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应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白细胞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是96.5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是75.86%,治疗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化脓膜炎运用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化脓膜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而且手术后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效果十分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医治急性化脓膜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康复率高,值得采纳和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分析TBM的临床及时间。结果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各种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治疗情况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 脑脊液细胞学
  • 简介:结核脑膜是小儿肺外结核中最严重的类型。在西藏地区,除了特殊的自然环境、民族习惯及宗教信仰外,小儿肺结核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率低、小儿免疫力低下、缺少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等是小儿结核脑膜患病影响因素,结合该地区小儿结核脑膜患病的上述影响因素,在制定和采取针对小儿结核脑膜预防措施时可作为参考依据。

  • 标签: 西藏地区 影响因素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tuberculous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对其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结果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0.05)。细胞学诊断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0.05)。结论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结核脑膜患者临床诊断及早治疗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结核脑膜者经治疗,治愈3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死亡2例。结论结核脑膜患者的治疗必须早期、足量、联合、规律、全程治疗,并予以营养和休息辅助治疗。结脑预后很大程度决定于是否早期化疗,有些病人即使不能立即确诊,只要不能排除结脑,也可先行化疗,以免延误治疗。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