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军区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引导干休所立足自身基础,借助医院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医院与干休所为老干部服务的衔接机制,应对需求抓服务,以人为本解难题,通过管理制度衔接、医疗过程衔接、急救送治衔接、服务保障衔接,既为老干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又促进了干休所卫生工作,为“两高期”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 标签: 医疗保健质量 干部 服务保障 医疗保健服务 “两高期” 干休所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为了便于学生规范地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特别是适应卫生行业执业准入制度。我们在实施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时候,兼顾这一社会发展目标,试行了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之间衔接,为拓宽更新服务平台,做好服务型护士人才培养和输送工作进行探索。

  • 标签: 护理课程 职业资格 相互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1263例初产时胎头未衔接的病例,分析其发生率,分娩方式,提出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6年分娩产妇5466例,其中初产妇胎头未衔接者1263例,发生率为23.1%。结果初产妇胎头未衔接预示有可能难产,手术产率高达54.8%,而初产妇胎头未衔接合并胎膜早破是提示可能发生难产的最初信号。而活跃早期应观察胎头能否衔接可作为确定分娩方式的条件。处理要点①首先应明确有无头盆不称,如无明显头盆不称,可试产,一般试产在4-6小时,最长不宜超过8小时,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初产妇,试产时间不宜过长。②在活跃早期后破膜将有助于胎头的衔接及促进产程进展。结论初产妇胎头浮动或合并胎膜早破是难产的首发信号,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在排除头盆不称时可阴道试产,而活跃早期后破膜可促进胎头下降及产程进展。

  • 标签: 初产妇 胎头未衔接 难产 胎膜早破 衔接 头盆不称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心源性胸痛在当前急救及急诊衔接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价值进行详细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60位心源性胸痛患者作为相应的研究数据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依照数字随机的分配方式,将其进行平均性的氛围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后的30位患者应用较为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的30名患者则应用院前急救及相应的急诊衔接护理模式进行详细的探究,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其自身所存在的就诊时间、心率等诸多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结果:通过相应的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在急救过程中所拥有的就诊时间相对较快,并且其对照组所拥有的心率等诸多患者体征情况与观察组相比相对较差。结论:在进行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充分的对院前急救及急诊先行护理予以有效的应用,能够使整体护理所拥有的高效性得以提升,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心源性胸痛 院前急救 急诊衔接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在急诊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抢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经本院的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的危险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满意度达到84.00%,对照组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危险发生率,还可获取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院前院内 无缝衔接 心梗患者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学习美国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现状及监管模式,为建立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制度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美国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现状及监管模式进行研究。结果:美国护理硕士高级实践护士方向的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且执照注册机构、评审机构、认证机构和教育机构相互协作,共同监管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过程和质量。结论:建议我国明确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衔接的专业护士类资格,健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确保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 标签: 护理学专业学位 高级实践护士 职业资格 监管模式 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膀胱灌注化疗病人中实施无隙衔接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在我医院接受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患者30例,将纳入的病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15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给予无隙衔接护理和常规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获得的护理质量较好,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较高,化疗产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最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膀胱灌注化疗病人护理中开展无隙衔接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从而能够减少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灌注化疗 无隙衔接护理 效果分析
  • 作者: 田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患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全程无缝衔接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显著缩短。观察组患儿的副作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孩子的不适感和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全程无缝衔接护理的实施。

  • 标签: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就无隙衔接护理在膀胱灌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两年内(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医院接受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30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给予无隙衔接护理和常规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获得的护理质量较好,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较高,化疗产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最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膀胱灌注化疗病人护理中开展无隙衔接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从而能够减少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灌注化疗 无隙衔接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优化健康服务,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 务。这对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的要求,需要 学校的护理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应当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方 式与发展。在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临床实践与护理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严重阻碍了 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 升,由此人们对医疗护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护理的实际需求,提高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对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 应对措施,为护理教育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 标签: []高校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急诊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检评估时间,医生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多科会诊等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及转运至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操作,护理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ICU入住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可提高急救效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急诊救治成功率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ICU入住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应急预案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诊内科
  • 简介:[摘要] 该研究着眼于基础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通过对二者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造成目前对接不畅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不相匹配,学生基础差异和适应能力问题等是限制联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层次和目标定位,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注重学生的差异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策略。这些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基础医学与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满足社会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 基础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 简介:[摘要] 该研究着眼于基础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通过对二者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造成目前对接不畅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不相匹配,学生基础差异和适应能力问题等是限制联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层次和目标定位,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注重学生的差异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策略。这些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基础医学与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满足社会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 基础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在急诊科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与去年同期未开展品管圈活动院前急救救治患者,分别将其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收集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活动该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与社区护理有效衔接在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收治的高龄骨折患者,将74例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2组,37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对照组),另一组加用医院与社区的衔接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高龄骨折患者的的ADL评分和HSS评分。结果观察组高龄骨折患者出院45天后的ADL评分(64.52±6.94分)、HSS评分(73.85±3.4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骨折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服务由医院和社区进行衔接可起到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的作用,效果确切。

  • 标签: 高龄骨折 社区护理 出院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 标签: 鼻咽癌 常规放疗 相邻野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本校2016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教改组,以本校2014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以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为内容,传统教学组按五门独立课程教学,教改组以自行开发的疾病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并采用教师团队的方式教学。以教学课时量和考试成绩来比较评价效果。结果(1)相同的知识内容,教改组所需要的课时量比传统教学组减少30%;(2)两组学生的考试总分、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教改组均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使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 标签: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 基础临床综合课程 教师团队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ICU重症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采取无隙衔接护理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2月-2023年02月我院ICU重症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100例病人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采取无隙衔接护理具有的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提升了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无隙衔接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观察其疗效。方法将6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选入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走普通就诊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的各项关键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疗满意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查时间以及其他关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无缝衔接式流程,通过协调分诊台、急诊检验科、CT室、介入科、抢救室等相关科室开通完整的绿色通道,对患者实行先检查后交费的原则,大大缩短了患者从就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患者和家属不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同时有助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绿色通道 脑卒中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