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的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其治疗前后患龋特点,并探究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83例2~4岁、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的S-EC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7、13个月采集其口腔检查、临床诊疗内容和调查问卷信息。统计分析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和口腔保健习惯等在治疗后无龋和再次患龋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分析治疗后再次患龋特点及龋坏类型(分为再发龋和继发龋,前者指对原发龋病灶进行修复后在同一牙齿其他部位发生的龋,后者指在已有修复体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结果在完成7~13个月随访的70例患儿,29例(41%)在13个月观察期内保持无龋,41例(59%)在13个月观察期内出现个别牙再次龋坏。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后除下颌乳切牙外其他牙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再次患龋,其中上颌乳切牙以继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和12),上下颌乳尖牙及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均较高(上下颌乳尖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2和6,上下颌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6和1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以再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9和5)。治疗后再次患龋牙面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乳磨牙邻面(37)、乳磨牙面(28)、乳尖牙邻面(13)、乳磨牙颊舌面(12)、乳前牙唇舌面(10)、乳尖牙唇舌面(8)和乳前牙邻面(5)。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和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在治疗后保持无龋和再次患龋的两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和口腔保健习惯方面,治疗后7和13个月随访时患龋组甜食摄入频率均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结论2~4岁S-ECC患儿全身麻醉下治疗后有较高的再患龋风险,定期复查维护十分必要;复查应着重预防和治疗乳磨牙新发和继发龋坏,以及乳前牙继发龋坏;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是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龋齿 重度低龄儿童龋 麻醉,全身 患龋风险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儿童单眼重度弱视使用遮盖法和近距离压抑治疗来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g根据我院接收的单眼重度弱视儿童来进行研究分析,此次的患者均是7岁至15岁之间,全部患者共77例,将其中32例患者作为1组,使用近距离压抑联合弱视治疗,45例作为2组,使用单眼遮盖联合弱视治疗,对这些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这两组患儿在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其视力恢复情况如下,1组患儿的实力提升3行以上的为71.88%,2组提升3行以上的为31.11%。结论临床我们发现近距离压抑治疗的效果比单眼遮盖治疗的效果要好,因此临床我们比较推介使用近距离压抑治疗的方式。

  • 标签: 近距离压抑 弱视 遮盖法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急性上气道梗阻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病因多,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延迟的诊断及呼吸道清理最终可导致儿童死亡。除了传统的技术和硬式支气管镜检查外,软式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儿童上气道梗阻的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上气道梗阻的病因以及软式支气管镜下的识别和治疗。

  • 标签: 儿童 上呼吸道梗阻 软式支气管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评分更好,护理满意度为96.00%,较对照组(80.00%)更高,早产、阴道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合并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并完成12个月随访的50例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合并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儿童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合并症[过敏性鼻炎(AR)、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相关评分量表、肺功能检测指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间比较。结果1.症状控制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11岁的42例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评分从(20.98±5.03)分升至(26.95±0.22)分(F=18.189,P<0.001);50例儿童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从(0.89±0.11)分降至(0.10±0.02)分(F=5.662,P=0.006);47例哮喘合并AR视觉模拟评分从(11.00±1.65)分降至(0.2±0.14)分(F=14.901,P<0.001);13例哮喘合并CSU控制评分从(4.82±0.88)分降至(1.87±0.61)分(F=4.329,P= 0.018)。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50例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从(124.50±32.13)分升至(159.40±6.21)分(F=12.052,P<0.001);哮喘全球疗效评估评分从(2.23±0.70)分降至(1.07±0.26)分(F=68.865,P<0.001)。3.肺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1秒率<80%的患儿从13例(26%)减少至1例(2%),平均值从(91.39±12.88)%升至(96.96±8.54)%(χ2=11.960;t=2.486,均P<0.05);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从(86.73±16.05)%升至(94.01±13.11)%(t=2.445,P<0.0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2个指标<65%的患儿从31例(62%)减少至7例(14%)(χ2=24.450,P<0.001);FeNO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治疗和随访期间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显著改善过敏性哮喘伴AR和CSU患儿的临床症状、小气道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有望成为治疗儿童多种过敏性疾病的靶向药物。

  • 标签: 奥马珠单抗 儿童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合并症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穴丛刺分区脑超替代疗法治疗MR儿童疗效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MR儿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为三个处理组,头穴组采用头穴丛刺分区脑超替代疗法结合特教,普超组采用常规脑超疗法结合特教,对照组只接受特教,经6个月治疗,于疗前、疗后由专业评估师进行智力和社会适应性评估。结果1.智力和社会适应性评估结果,头穴组、普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智力评估结果头穴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头穴组智力和社会适应性结果均数都大于普超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丛刺分区脑超替代疗法对MR儿童智力及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优于普通脑超,优于单独特教,头穴丛刺分区脑超替代疗法作为无痛、无创伤性疗法,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在临床中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头穴丛刺 超声波 智力障碍 殊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极重度听障儿童习得汉语时平叙句语调的特点。方法采用两组共8个'四声聚合'句作为测试材料,对一名10岁极重度听障儿童和5名同龄、同性别的健听儿童产出的语调进行对比分析,利用Praat等软件及听辨实验等手段对结果进行语音分析。结果先天极重度听障儿童非自然习得的汉语平叙句语调整体上缺乏必要的趋降趋势;这种经过语训后的声调同语调有着很强的干扰关系。结论声调同语调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层级,但在听障儿童习得有声语言的特殊环境下,会产生某种干扰现象。且在上声句的情况下,声调对语调有着绝对的干扰效应。

  • 标签: 声调 语调 先天极重度听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临床干预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1例w-AIHA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21例重度w-AIHA患儿平均年龄8.0(2.5,20.0)个月,随访时间33.0(18.5,110.0)个月。10例(47.6%)患儿血红蛋白低于30 g/L,5例(23.8%)患儿表现为Evans综合征,5例(23.8%)患儿为继发性病例,9例(42.8%)患儿有感染史,2例患儿摄入花粉诱发;溶血危象5例(26.3%),12例(57.1%)存在配血困难,8例(38.1%)入住ICU,5例(23.8%)出现休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皮质类固醇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6例(76.2%)患儿予以二线方案(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治疗,15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及死亡。结论感染仍是儿童重度w-AIHA病例的重要诱发因素,继发性病例比例高,继发病因以免疫缺陷病为主,溶血危象发生率高,且存在配血、输血困难,成功输血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重度w-AIHA患儿应早期入住ICU密切监测,利妥昔单抗需提前应用,保证成功输血。

  • 标签: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儿童 重度贫血 输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3 - 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重度AD且同时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评估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首次皮下注射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儿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AD积分指数(SCORAD)、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指数(DFI)变化情况,同时收集首次注射至4周后首次访视时的不良事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则采用符号秩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自身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这5种因素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EASI50的影响。结果39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21例,女18例,2 ~ < 6岁21例,6 ~ < 18岁18例,年龄M(Q1,Q3)为65.0(53.0,111.0)个月。度普利尤单抗单次皮下注射后4周,18例(84.85%)EASI评分下降≥ 50%,13例(60.61%)下降≥ 75%,18例(75.76%)峰值NRS下降≥ 4分,20例(81.82%)下降≥ 3分;15例(68.75%)SCORAD评分下降≥ 50%,7例(18.75%)下降≥ 75%。所有患儿注射度普利尤单抗后至4周访视时,均未出现结膜炎、皮肤感染、注射部位反应等常见不良事件,亦无严重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水平、自身合并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对EASI50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单次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重度AD患儿瘙痒症状、皮损严重程度,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短期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亚单位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度普利尤单抗 单次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l0月264例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Gcs评分≤8)病人的治疗方案与预后,探讨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GCs评分≤5)186倒(手术治疗94死亡50例,死亡率53.2%,保守治疗92例死亡84例,死亡率91.3%;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是手术治疗的死亡率的1.7倍)。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5Gcs评分≤8)78例(手术治疗38例,死亡12例,死亡率31.5%,保守治疗40例,死亡18例,死亡率45%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是手术治疗的死亡率的1.4倍)。结论积极的外科治疗可以明确的降低重度、极重度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度脑出血 极重度脑出血 高血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和儿童呼吸困难评分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观察组根据儿童呼吸困难评分评价结果分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 8分≤儿童呼吸困难评分≤12分)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分≤儿童呼吸困难评分≤7分);对照组根据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评价结果分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50分)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26分≤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50分)。对中度哮喘患儿调配1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重度哮喘患儿调配1名护师和1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PEF、FVC、FEV1%Pred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EEP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a治疗慢性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LEEP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a治疗。结果尽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治愈率94.29%,显著优于对照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5.48±1.01)周,显著短于对照组(7.87±2.5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a治疗慢性重度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LEEP刀 重组人干扰素a-2a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 临床效果
  • 简介: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人群。重度痤疮更是皮肤科严重的损美性疾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如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重度痤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阐述了痤疮的发病因素,介绍了光动力疗法以及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痤疮的机制、应用和特点,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痤疮的治疗方法及进展。为临床上治疗重度痤疮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还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重度痤疮,临床上都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重度痤疮 治疗方法 进展
  • 简介:应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报道了一例PPH术后盆腔脓肿,术中行外痔切除者25例(32.89%)

  • 标签: 中的临床 临床应用 治疗中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度烧伤护理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切削痂、植皮等手术,分析护理过程中常见伦理问题,并运用伦理学知识制定相应解决措施。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30例重度烧伤患者,预后良好29例,1例死亡,护理满意度93.33%。结论患者面对功能丧失及毁容而出现的精神压力、伤情与预期值差距较大、治疗费用昂贵、护患矛盾等重度烧伤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伦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伦理学知识制定相应对策,可促进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度烧伤 护理 伦理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