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微量元素硒被WHO(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人体必需",并被赋予"生命火种"的美誉.国际最新研究显示:缺硒与人类的40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硒制品中最新一代有机硒--硒酯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标签: 硒酸酯多糖 理化特性 食品工业 应用 有机硒化合物
  • 简介:目的建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分型方法,并对4株模式菌株和19株分离菌株进行分型。方法选用4种低频限制性内切酶(ApaⅠ、EcoRⅠ、HindⅢ和PstⅠ)和2种高频限制性内切酶(MseⅠ和TaqⅠ)进行组合,对FAFLP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进行优化,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与VITEK2GN生化结果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比较。结果ApaⅠ-G/TaqⅠ-G组合将19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为7个群,菌株间最低相似度为80.85%,最高相似度为98.77%。PstⅠ-T/TaqⅠ-G组合将19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为10个群,菌株间最低相似度为48.68%,最高相似度为99.67%。两种FAFLP组合均能将菌株进行完全区分,而VITEK2GN和16SrDNA序列分析无法将菌株进行完全区分。结论ApaⅠ-G/TaqⅠ-G组合与PstⅠ-T/TaqⅠ-G组合FAFLP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本研究建立的FAFLP分型方法可应用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子分型和溯源。

  • 标签: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 分子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分析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及其构成。结果菜籽油中的特征脂肪为芥;花生油中为C20∶0、C24∶0和C22∶0脂肪;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达75.45g/100g,是其特征脂肪;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为α-亚麻;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为亚油酸;稻米油中棕榈含量范围为15.13~16.37g/100g,可以此作为其特征进行鉴别;大豆油中n6/n3比值最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值;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及棕榈和硬脂酸含量的组成特征比较稳定,可以此作为芝麻油的鉴别依据;玉米油中脂肪特征不明显。结论结合单体特征脂肪、脂肪构成以及n6/n3比值分析可达到常见植物油定性检测的目的。

  • 标签: 食用植物油 特征脂肪酸 检测 鉴别
  • 简介:以八角茴油为原料,辛烯基琥珀淀粉酯(OSAS)为乳化稳定剂制备乳化八角茴油。利用戴维斯结构因子法计算OSAS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计算显示,随着酯化取代度的增加,OSAS的HLB值增加。以乳化稳定性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乳状液乳化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乳化八角茴油制备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证明,OSAS是亲水性乳化稳定剂,能稳定水包油型的乳化八角茴油。OSAS稳定乳化八角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OSAS取代度0.03685,OSAS质量分数4%,八角茴油质量分数5%,乳化温度50℃,匀浆时间6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化八角茴油,稀释1000倍后在72h内仍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

  • 标签: 木薯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亲水-亲油平衡 八角茴油 乳化香精
  • 简介:富马淀粉甲酯(SMF)的合成分为2步:先由富马单甲酯(MMF)与亚硫酰氯反应生成富马单甲酯单酰氯(MMFC),MMFC再与可溶性淀粉反应可得SMF。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酯化度为12.03的SMF合成工艺为:摩尔比为3:1的亚硫酰氯和MMF在100℃下回流45rain,得无色MMFC液体,收率可达92%以上。摩尔比为40:1的MMFC与可溶性淀粉在25℃反应16h,再分别经40%乙醇溶液和10%KHCO,溶液洗涤至pH=7,所得白色固体即为富马淀粉甲酯,其抗菌活性与富马单甲酯相当。

  • 标签: 防腐剂 富马酸单甲酯 富马酸淀粉甲酯 合成 抑菌活性
  • 简介:建立了测定琥珀单薄荷酯含量的非水滴定方法。采用电位法和指示剂法指示滴定终点,对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法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用甲醇钠标准滴定溶液对琥珀单薄荷酯进行非水滴定,采用电位法和指示剂法的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置信度95%);体系中水分含量≤1%时,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非常适用于琥珀单薄荷酯含量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 标签: 琥珀酸单薄荷酯 非水滴定 电位法 指示剂法 气相色谱
  • 简介:用简单的混消化法处理样品,用微富燃火焰原子化以及采用钾的非灵敏线进行原子吸收法测定,对乙酰磺胺钾中常量钾的分析结果表明。定方法比FCC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 标签: 原子吸收法 测定 乙酰磺胺酸钾 食品 甜味剂 钾含量
  • 简介:L-抗坏血酸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然而L-抗坏血酸有稳定性不佳、脂溶性较差等缺点。本文以L-抗坏血酸和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对L-抗坏血酸进行分子修饰,合成了甲氧羰基丙烯-6-L-抗坏血酸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后,确认为目标产物。反应条件为:马来酸酐和甲醇摩尔比1∶1,60℃保温反应2.5h得马来单甲酯;L-抗坏血酸和马来单甲酯在摩尔比2.5∶1的条件下,25℃-26℃反应32h得产物。实验表明:本产物保留了L-抗坏血酸高效的抗氧化性能,进一步对其抗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效果进行研究,生长曲线的测定可以表明产物有较广的抗菌谱系,对细菌、酵母和霉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它们的最终生长量,而且效果优于常用防腐剂山梨钾,是一种有潜力的食品添加剂。

  • 标签: L-抗坏血酸 甲氧羰基丙烯酸-6-L-抗坏血酸酯 抑菌活性 合成
  • 简介:本文将介绍两种新型的乳化剂产品:磷胺酯(YN)E442,聚甘油聚篦麻酯(PGPR)E476及其在巧克力和冰淇淋涂层中的功能特性。磷胺酯是一种大豆磷脂的替代产品,无味,稳定,安全,除有磷脂的功能外,与聚甘聚蓖麻酯有更好的协同作用。聚甘油聚蓖麻酯是用甘油和篦麻油聚合得到的多聚物,与磷脂或磷胺酯配合使用可降低巧克力浆料的粘度和屈服应力,并使其具有相当的耐水能力。上述特性在文章中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配方实例和对比效果。结论对于巧克力和冰淇淋涂层的生产具有指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磷胺酯 聚甘油聚篦麻酸酯 巧克力 冰淇淋 粘度 屈服应力
  • 简介:采用含有亚抑菌浓度(1/2×MIC)山梨钾的LB琼脂平板连续传代的方法,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进行诱导,获得具有一定耐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定量竞争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与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的acr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个菌株经过含有亚抑菌浓度山梨钾的LB琼脂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诱导菌株,与普通LB琼脂平板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菌株相比可以耐受更高浓度的山梨钾,并且acrA-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中比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大肠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中acrA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可能与大肠杆菌对山梨钾的耐受程度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定量竞争性RT—PCR 亚抑菌浓度 山梨酸钾 耐受性 acrA—mRNA
  • 简介:提供了一种采用毛细管柱测定丙二醇脂肪酯产品中的总单酯及游离丙二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样品与硅烷化试剂(BSTFA、TMCS)反应形成挥发性硅烷化衍生物,采用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与标样对照,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5%以上,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之内。该方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求。

  • 标签: GC 丙二醇脂肪酸酯 丙二醇单硬脂酸酯 总单酯 游离丙二醇
  • 简介: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对肉制品等营养丰富食品中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和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进行检验时,常常会因保留时间的漂移,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判定。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样品pH,流动相pH及色谱柱长度对色谱检测的影响,来有效控制保留时间的漂移现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和山梨受流动相pH的影响最大,其保留时间和响应值均在pH6.0条件最低。流动相pH与保留时间规律性变化受色谱柱长度影响。碱性极值pH14.0条件是提高肉制品中山梨的检测效率的最简单的方法。

  • 标签: 防腐剂甜味剂 PH 高效液相色谱国家标准
  • 简介:按照《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工作规定》有关规定,《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等59种化合物的测定》《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中二氟尼柳等18种化合物的测定》《豆制品中碱性橙2的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矿物质元素的测定》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发布。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保健食品 检验方法 豆制品 化合物 测定
  • 简介:本刊北京讯:由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委托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承担的2011年度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进展顺利,部分标准已完成标准文本和行业内征求意见工作。2012年6月26-27日,在北京国安宾馆召开了“琥珀二钠等五项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初审讨论会”,讨论和审查了琥珀二钠、脱乙酰甲壳素、柠檬亚锡二钠、维生素A棕榈酯、维生素E等五项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主持,除各标准起草单位委派的标准负责人参会外.还邀请了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化工研究院.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专业机构及科研院所的资深专家参会。会议首先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讲话.他强调了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的制定得重要性.并对标准制定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而后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制定工作情况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 琥珀酸 讨论会 食品发酵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