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油脂是人类膳食中的基础营养素之一。不论是食用油脂还是含油脂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贮藏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以各种方式发生反应而逐渐被破坏变质,从而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口感、风味,甚至产生有碍健康的物质。我国是油脂大国,对油脂的变质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油脂在通常的环境条件下会自动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面逐渐破坏变质,尤以氧化为甚。氧化首先发生在甘三酯的双键和α碳位,脂肪酸基团的α碳失去氢离子而形成脂肪自

  • 标签: 油脂食品 油脂抗氧化剂 食用油脂 营养价值 变质问题 氧化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虾青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为空白组、模型组(H2O22mmol/L)、虾青素+H2O2组(0.1,1,10μmol/L虾青素预处理48h后,加2mmol/LH2O2处理1h)。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DCFH-DA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nnexinV-FITC流式细胞术和DA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H2O2能明显造成HUVEC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虾青素可以降低H2O2引起的细胞死亡,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使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凋亡率减少,Caspase-3和p53的表达下调。结论:虾青素对H2O2引起的HUVEC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 标签: 虾青素 氧化损伤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为开发燕麦芽茶,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燕麦萌发,测定总多酚等7种水溶性成分在不同发芽期的含量,确定最佳发芽期并评价燕麦芽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44h为最佳萌发期,此时芽长4-5cm,可溶性糖、蛋白质、总酚、VC、Fe离子和Ca2+含量分别由原来的4.8%,11.63%,5.63%,3.1mg/g,96mg/100g,98mg/100g增至12.71%,13.04%,9.97%,26.9mg/g,137mg/100g和142mg/100g,而β-葡聚糖含量从3.16%降至2.89%;燕麦芽总多酚含量(x)在2.9-17.4mg/mL,VE(y)在0.174-0.399mmol/L范围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相当,y=0.015x+0.1437(R2=0.9859);x在0.29-1.74mg/mL范围与y在0.796-0.811mmol/L范围对Fe3+的还原能力相当,y=0.0138x+0.7935(R2=0.9814)。可通过发芽技术开发具有抗氧化活性以及富含可溶性糖、蛋白质、Ca、Fe及VC的燕麦芽茶。

  • 标签: 燕麦萌发 燕麦芽茶 水溶性成分 总多酚
  • 简介:日本一家公司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了一种利用苹果榨汁后的剩余物作为原料生产出健康食品,使废弃物得到了充分利用。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物质对能致癌的氧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产品主要是将苹果榨汁以后的剩余物进行干燥、煮沸,从中提

  • 标签: 榨汁 果胶 苹果汁 健康食品 抗氧化 干燥
  • 简介:研究首乌藤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对小鼠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LS300B树脂适宜于首乌藤黄酮的分离纯化,参数优化条件为:2.5×60cm层析柱,以浓度为0.80mg/mLpH值为4.5的黄酮2BV/h的流速上样;用4BV体积的50%的乙醇以2BV/h的速度洗脱.体内抗氧化结果表明:首乌藤黄酮可以提高受试小鼠血清、肝脏、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说明首乌藤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首乌藤 黄酮 分离纯化 体内抗氧化
  • 简介:目的:以三文鱼皮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制备胶原肽,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酶解液分子质量分布;测定胶原肽成品清除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优酶解条件:酶量0.15%(以鱼皮计),鱼皮-水质量比1:3.0,酶解温度55℃,pH6.0,酶解时间6h。在此条件下,胶原肽的最高得率74.28%。酶解液中分子质量在180~1000Da之间的肽占88.08%。胶原肽成品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为1.302mg/mL,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其中2.5mg/mL胶原肽的还原力是相同浓度BHT的0.69倍。结论:由本法所得胶原肽是以分子质量180~1000Da之间的寡肽(约2~8个氨基酸残基)为主的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三文鱼皮 胶原肽 制备 寡肽 抗氧化活性
  • 简介:探索了竹叶抗氧化物(AOB)在双汇西式肉制品——牛肉王(高温产品)和富乐火腿(低温产品)中的应用效果,整个添加过程直接在生产线完成,样品制备量分别为400kg和200kg。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01%~0.03%的AOB能显著增强产品的抗氧化性能;色差分析、质构测定、综合感官评定的指标显示:添加适当比例的AOB对产品原有的色泽、风味和口感无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产品的保水性。亚硝酸盐测定结果显示:添加AOB能有效降低制品中的亚硝酸残留量.并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因此AOB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肉制品的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 标签: 竹叶抗氧化物 西式肉制品 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 简介: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对鱼糜制品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金线鱼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OD,均可使其凝胶的破断强度、破断距离、凝胶强度及持水性增加,而对其白度无影响。当加工工艺为40℃30min至90℃20min时,添加0.5‰的GOD对鱼糜制品质构改良的效果最明显,凝胶强度提高18.2%。对鱼糜盐溶蛋白及肌动球蛋白浊度、巯基的分析表明,GOD可促进金线鱼鱼糜蛋白中巯基的氧化交联,形成不溶性蛋白质。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鱼糜制品 凝胶强度 蛋白浊度 巯基
  • 简介:大量研究发现,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体外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然而动物学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多酚类物质经胃肠消化后结构遭到破坏,生物活性降低有关。本文以富含花色苷的蓝莓多酚为原料,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人体胃肠对蓝莓多酚的消化,通过检测蓝莓多酚特征光谱、总酚及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观察蓝莓多酚经胃肠消化后的成分变化;采用ORAC法评价蓝莓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结构花色苷的稳定差异性,探讨花色苷的消化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多酚在胃消化过程中较稳定;经小肠消化后,蓝莓多酚的特征光谱明显减弱,总酚、总花色苷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降低了42%,67%和28%;花色苷糖基配体上的甲氧基越多越稳定,羟基越多越不稳定。该结果证实了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消化过程中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

  • 标签: 蓝莓 多酚 花色苷 抗氧化
  • 简介:目的:对微波辅助碱液提取孔鳐软骨多糖的方法及其抗氧化和血管生成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波辅助碱液提取与木瓜蛋白酶水解相结合的加工工艺,以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还原力、DPPH·和·OH清除实验对多糖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对其血管生成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微波辅助碱液提取最佳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650W、提取温度60℃、碱质量分数15%、液料比35:1、提取时间7min。木瓜蛋白酶脱蛋白精制孔鳐软骨多糖的最佳条件是:酶解温度50℃,pH7.0,酶解时间2h,酶量1.0%。在此条件下精制的多糖为白色粉末,得率13.77%,纯度88.75%。在相同浓度下精制孔鳐软骨多糖抗氧化能力均大于粗提多糖。精制多糖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与硫酸软骨素(CS)相当,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微波辅助碱液提取和木瓜蛋白酶脱蛋白所得精制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血管生成抑制活性。

  • 标签: 孔鳐软骨 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 血管生成抑制活性
  • 简介:广西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永安智胜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杭州快凯高效节能新技术有限公司的成套工艺技术与装置,精制提纯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现已获得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认证,并获国际饮料协会颁发的产品合格证书。这表明我国食品级二氧化碳制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备装置完全实现国产化,为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据悉,

  • 标签: 广西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永安智胜化工有限公司 食品级二氧化碳 精脱硫 制备装置
  • 简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BPO)被还原剂盐酸羟胺还原后和β环糊精(β-CD)作用,β—CD与苯甲酸形成主体:客体为1:1的包结物,此法用于测定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由于β—CD具有较强的分子识别性能,此法最大的优点为选择性好,操作简便。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Β环糊精 过氧化苯甲酰 苯甲酸 面粉
  • 简介: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海洋中致病性中温嗜盐微生物,人们食用带副菌海产品常引起食物中毒,本研究通过对几种易于实施的食品消毒及常用食品消毒方法在虾仁样品中的应用试验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消毒对副菌作用的规律性。结果,用氯制剂对样品虾中弧菌的杀菌作用受介质虾影响较大,通过测定有效氯变化规律及相应的抗菌试验得出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样品中有效氯的降低,二是虾样品介质对菌质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增强了弧菌对消毒的抵抗力;有壳虾体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常见 消毒剂 有效氯 冷冻 抗菌试验
  • 简介: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黑曲霉 紫外诱变 亚硝酸钠诱变 复合诱变
  • 简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对小麦粉中苯甲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的同时分析方法。对影响2种物质分离和定量的因素(流动相、洗脱程序、提取试剂、色谱柱和提取时间等)进行选择。优化分析后的方法表明,样品用乙腈提取10min后采用普通C18分析柱,以乙腈/20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可对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有效分离,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正确度和回收率。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小麦粉中苯甲酸和过氧化苯甲酰。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同时测定 苯甲酸 小麦粉 液相法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以菊苣茎为试验材料,利用DPPH、·OH自由基和FRAP法研究菊苣茎中5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DPPH和Isobologram分析法研究菊苣酸、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之间的相互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种抗氧化组分对DPPH、·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是:菊苣酸〉木犀草苷〉绿原酸〉咖啡酸〉酒石酸,对铁还原力能力的排序是:酒石酸〉咖啡酸〉木犀草苷〉绿原酸〉菊苣酸。菊苣酸与绿原酸或木犀草苷复配后,效应点均在相加线和95%置信区间的下方,且相互作用指数γ值均小于1,表明菊苣酸与绿原酸或木犀草苷复配后呈现协同抗氧化作用,且菊苣酸与木犀草苷的协同效果强于菊苣酸与绿原酸的协同效果。

  • 标签: 菊苣酸 抗氧化 Isobologram分析法 协同抗氧化
  • 简介:采用不同浓度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模拟氧化,研究自由基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交联和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自由基氧化体系均会导致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交联和聚集。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增大,且当H2O2浓度为10mmol/L时达到最大粒径396.1nm;在超氧阴离子氧化体系中,蛋白质主要发生降解作用使粒径减小,而黄嘌呤浓度为1mmol/L时仍有部分大粒径的蛋白质生成。两种自由基体系中,总巯基的不断减少以及二硫键含量的增加表明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是肌原纤维蛋白主要的交联方式之一。二聚酪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氧化蛋白质的聚集也与其他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生成有关。SDS-PAGE显示,两种自由基体系氧化引起的蛋白质聚集主要由二硫键交联所致,而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肌球蛋白重链受到其他交联方式的影响。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蛋白质交联和聚集影响比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更为显著。

  • 标签: 蛋白质氧化 肌原纤维蛋白 自由基 交联与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