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120例受检人员进行研究,对实际的检测要求进行分析,结合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不同抗凝比例、不同时间等),对血液细胞检验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使用正常比例和非正常比例抗凝剂的情况,对比的结果有很大差异,而且,在抗凝剂正常比例下的RBC、WBC、HGB以及PLT都比抗凝剂处于不正常比例下高出很多。结论 有很多因素都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具体检验阶段一定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临床医学的构成部分,检验科与临床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有效增加临床诊疗效果,就必须增加检验科与临床的结合与交流。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的工作是新项目的验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项目的挑选和结合、检验信息的解释等。本文探究了加强检验科和临床之间交流的积极意义、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检验科与临床交流与结合的方法策略。

  • 标签: 检验科;临床;交流;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免疫检验作为病症确诊的重要辅助环节,此过程的质量紧密关乎着最终能否及时并且准确的对于所面临的病者进行病症定性。因此本文要根据临床免疫检验中严格控制质量是否对于不断改进检验工作发挥成效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人员,所需人数为200人。按照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将所有实验参与人员进行平均分组。两组的唯一变量为是否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用于进行实验对照的常规组进行的是常规质量控制。最后观察的指标为两组人员的指标差异平均值。其内容包括血清胰岛素、甲胎蛋白、胰岛素抗体。其英文表示分别为INS、AFP、LAb。结果:实验组(实施严格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数据大小均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并且P小于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INS、AFP、LAb)对比为(40.11±3.60与57.54±3.47)、(31.24±3.33与48.84±3.19)、(39.24±3.64与48.57±5.17)。结论:严格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价值更高。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严格质量控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有效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研究效果。方法: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筛选后共计40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结果。结果:在各形态学检验指标异常结果的对比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以研究组异常率更高。结论: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医学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从而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中临床医学检验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择 2018 年 5 月到 2019 年 3 月血型相同的人员 150 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后,样本的放置时间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从而影响临床诊断。 结论: 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可有效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此血液质量控制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重要的操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8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院内 580 份血液样本,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两种稀释比例做处理,甲组 290 份( 1:5000 ),常温下保存。乙组 290 分( 1:10000 ), 低温保存。观察稀释比例以及保存温度对血液样本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 血液 RBC 、 RLT 以及 WBC 均在不同稀释比例下产生差异;低温保存条件下 RBC 、 WBC 、 RLT 三项指标较常温下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对最终检验结果又较大的影响,其中室温和稀释比例是影 响血细胞检测值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 方法: 在 2018.2-2019.2 期间,抽取 130 例免疫检验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常规免疫检验)与试验组(全程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均 65 例,对比检验情况。 结果: 对照组变异指数均比试验组高( P < 0.05 )。对照组患者免疫检验后治疗总有效率 66.1% ,低于试验组患者 95.3% ( P < 0.05 )。 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为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药品检验中化学试剂的质量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实验室多种药物中的尼莫地平和阿尼西坦作为标本,对照组使用10%乙醇,观察组使用无水乙醇,对两组药品检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药物进行检验时,溶出含量和标准值存在差异,对照组的溶出量和溶出度均高于观察组。结论 药品检验过程中,需要重视化学试剂的质量,降低不良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升准确度。

  • 标签: 化学试剂 药品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诊断期间分别应用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检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以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对照试验,抽检病例每组为100例,入组对象均实施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观察阳性检出率、血糖水平。结果:相较于常规检验结果,生化检验所得阳性检出率较高,对比差异显著,所得结果为P<0.05;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生化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断期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充分反映患者血糖指标,为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 标签: 糖尿病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检验组和生化检验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生化检验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检验而言,对临床糖尿病患者实施生化检验的医学价值更高,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检验结果。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血糖检验病人一共71例实施研究分析,均应用快速血糖仪(博士医生DM5200系列)与常规生化仪(MINDRAY-BS3900)进行血糖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所得平均血糖值和检测结果误差率。结果 两种检验方式所得平均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检验方式检测结果误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博士医生DM5200系列)与常规生化仪(迈瑞MINDRAY-BS3900)在临床血糖检验中均可获得准确检验结果,但是快速血糖仪操作简单,可缩短等待结果时间,所以更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血糖检验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我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6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有49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常规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65.00%、63.27%、72.73%、91.18%、30.77%,生化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5.00%、83.67%、90.91%、97.62%、55.56%,相比于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更加优异,(P<0.05)。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2h糖耐受值指标中,糖尿病患者为(8.53±1.20)mmol/L、(8.46±1.15)、(5.24±0.48)mmol/L、(2.73±0.52)mmol/L、(1.02±0.32)mmol/L、(3.46±1.21)mmol/L、(11.30±2.01)mmol/L,非糖尿病患者为(5.58±0.79)mmol/L、(5.30±0.94)、(2.29±0.53)mmol/L、(1.20±0.31)mmol/L、(2.57±0.83)mmol/L、(1.75±0.85)mmol/L、(4.65±1.59)mmol/L,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生化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糖尿病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中临床医学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73例行血液检验受检人员开展研究,以环境温度和标本放置时间为依据分组,检验相关指标,分析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结果 不同温度下放置0.5h和4h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直接影响到检验质量控制效果,临床应及时送检,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
  • 作者: 陈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建筑医院检验科陈丽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查中最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血常规检验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人体血液状况及所患疾病,而在如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血常规检验也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但由于人的自身因素或机器保养等不可控原因,血常规检验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误差,因此通过检验结果判断疾病仍还需要医生的大量临床经验及进一步的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检验与临床诊疗之间密切相关,检验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的诊疗方式产生帮助。因此在日常的临床检验中,其检验主要涉及到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内容,通过借助具有先进性的检验仪器对上面所提到的检验对象进行检测和化验,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数据。本文主要浅谈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为日后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指标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药品检验的发展已从一种简单的技术支撑逐步发展成为药品监管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品检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 标签:   药品检验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丙型肝炎通过输血、注射、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进行相互感染,发病率高,是严重的全球化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危害到了人群健康。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也逐渐发展了抗原、抗体等主要检测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便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是用于人们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切实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药品检验工作是药品科学监管的主要技术支撑,对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1]。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药品检验工作现状,找出药品检验工作存在的薄弱点,并思考解决措施,希望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 标签: 药品 药品检验 质量安全 现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使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标本,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检出率91.00%,明显高于电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77.00%、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出率79.00%(p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法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