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人类和动植物活的机体中,普遍存在一类特殊蛋白质。它们参与生化反应,而且使反应进行得极快,这类物质是天然催化剂--酶类。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极高的活性,使有机化合物在体内以一定的反应顺序转换。酶是生物细胞合成的,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胞内酶;由细胞内合成而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酶称作胞外酶。各种动物器官、组织和体液中含有酶的种类和数量差别甚大。通常所含酶的总量并不很少,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少,常在百万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因此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与确认要靠较高水平的生物化学技术。酶的发现是十九世纪(1833年)有人从麦芽浸液中提得第一个具有活力的蛋白质--淀粉酶。到目前科学家们已从生物体内提纯确认出八百多种酶。

  • 标签:
  • 简介:摘要脂代谢是指人体摄入的大部分脂肪经胆汁乳化成小颗粒,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里的脂肪酸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有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水解后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和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 标签: 脂代谢 脂肪 检验
  • 简介:摘要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 标签: 白细胞 免疫 检测
  • 简介:摘要厌氧菌是一大群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厌氧菌在人体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中占优势。当人体菌群失调时,厌氧菌可能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发生内源性厌氧菌感染。且感染率相当高,其中部分是厌氧菌单独感染,而大部分是与需氧菌混合感染。感染早期总是以需氧菌占优势,待需氧菌耗尽环境中的氧,机体抵抗力削弱后,造成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便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同时需氧菌为厌氧菌提供维生素K等生长因子,而厌氧菌能保护需氧菌免遭白细胞的吞噬,这种协同作用造成了厌氧菌感染的普遍性。过去厌氧菌感染以经验用药为主,因为厌氧菌对现已上市的药物的敏感性较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药敏试验,多数情况下治疗效果满意。但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厌氧菌的耐药性也逐年增高,出现了耐甲硝唑菌株,耐药率约为5%~10%左右,所以单靠经验用药已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厌氧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 标签: 厌氧菌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尿液样本的留取方式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大。本文作者为确定各类型尿样本的生物变异对结果影响的可靠数据。收集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若容器反复使用,则须用洗涤液和自来水清洗,再用蒸馏水冲洗。尿标本要防止混入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粪便等异物。尿标本收集后应12时内送检,以免细菌作用和化学成分分解。若不能及时检验(如收集24小时尿液),将标本置冰箱保存,若加入防腐剂,保存效果更佳。

  • 标签: 尿液 疾病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肾脏生化检查36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0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胱抑素C(CysC)阳性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上,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脏生化检查中,采用分级检测法,可以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从而有效避免了误诊与漏诊,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应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实践。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PCR检验法对于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阴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接受细菌培养法,试验组接受PCR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检验法能明显提高阴道细菌的检验效果,结果更可靠,具有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检验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尿液样本资料100例施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误差明显尿液样本开展复检,对于检验结果开展分析,总结尿液样本产生误差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例尿液样本通过复检,引发尿液样本产生误差的因素包括采集因素5例,个体差异因素2例,检验结果因素1例,尿液保存因素1例,由于操作人员仪器误差因素1例。结论总结临床检验工作中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其中主要为采集因素,和病人自主采集操作不规范以及生理状态特殊性相关,临床开展尿液检验期间,需要严格控制各项环节,减少临床尿液检验结果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与可靠性,给予疾病准确的判断。

  • 标签: 尿液检验 临床检验 影响因素 采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肾脏生化分级检验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肾脏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应用于患者肾脏生化检验,可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着莫大帮助。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胱抑素C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5例,对照组1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肾脏生化检验,观察组患者接受分级检验。结果观察组胱抑素c阳性检出19例,血尿素氮阳性检出27例,血肌酐阳性检出21例,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生化检验工作实际中,很多患者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变化快,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提高检出率,加快检验速度并减轻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推荐使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发现阳性结果自动进行深入检查。

  • 标签: 肾脏 生化检验 观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快速检验技术运用于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纳入的10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快速检验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96.08%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94.12%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敏感度96.08%、特异度90.20%均高出对照,82.35%、74.51%(P<0.05)。结论 快速检验技术运用于微生物检验中效果突出,能够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有效提升敏感度与特异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检验 快速检验技术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检验因素给生化检验结果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住院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的样本的分析使用同一类型的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检测,分析比较样本的结果。结果6项因为选用不同部位进行生化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波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标本ALT、DB、AST、CK、LDH、Cr、K+和溶血标本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内血清发生分离对指标ALT、AST、CLU、Cr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前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很多,进行采样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就能防止异常结果发生,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检验资料。

  • 标签: 分析前因素 生化检验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丙肝检验中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结果。方法:我站检验科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检测献血者66例,按照奇偶法划分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观察组(化学发光法),组间比例为33:33。比对两组的抗-HCV阳性检出率、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抗-HCV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较对照组低,组间经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检验 丙肝 临床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细胞检验检验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通过检验血液细胞为临床诊断血液等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正因如此,凸显血液细胞检验精准性重要性。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完善血液细胞检验资料控制方式,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医学检验工作效率。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 检验质量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取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与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22.05——2023.05期间至此进行健康体检者共计100名,设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基本血常规检验。所有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后分别开展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将病人复检结果作为对照金标准,判断不同检验的诊断效能和指标差异。在A组总结末梢血检验结果,在B组总结静脉血检验结果,观察组间血液指标。结果:A组、B组MCHC、MCV值相近,比较P>0.05。B组中Hb、RBC、WBC值低于A组;B组中PLT值高于A组,比较P<0.05。结论: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的诊断结果无很大差异,而前者的血液指标检查结果反馈总体更贴近于对象的实际身体状况,更建议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检验 静脉血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干化学检验在临床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与尿沉渣检验应用的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2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尿液检验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6例。其中,接受尿干化学检验的为参照组,接受尿沉渣检验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案下检验的漏诊率、误诊率、准确率及阳性检出率对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尿干化学检验在临床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与尿沉渣检验应用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视情况选择应用。

  • 标签: 尿干化学检验 临床尿液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血脂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和检测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验准确性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

  • 标签: 血脂生化检验 拉网式检验方法 分级检验方法 检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