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脾切除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的优点并与传统的子宫全切进行比较。方法对67例妇科患者实施筋膜内子宫全切,对72例行传统的子宫全切,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残端感染率及恢复期阴道出血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恢复性生活时间、残端息肉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优于传统的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筋膜内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裂切除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到2021年2月中的4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研究组采用肛裂切除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并且研究组手术情况比对照组好。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外括约肌切断术 慢性肛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楔形切除治疗小阴唇肥大整形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48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4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单纯切除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下楔形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予以小阴唇肥大患者下楔形切除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下楔形切除术 小阴唇肥大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全胃切除对贲门癌切除后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自2000年4月-2002年4月对20例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留幽门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观察术后生存质量。结果全组术后无返流性食管炎症状,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代胃扩张、幽门开放功能良好,无返流现象;电子胃镜检查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留幽门问置空肠代胃能有效克服近端胃次全切除的弊病,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保留幽门 贲门癌 全胃切除术 根治性 空肠代胃 返流性食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行阴式子宫切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20例子宫全部经阴道切除,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45±20)min,中出血量(100±20)ml,离体子宫重(312±204)g。术后随访无一例阴道残端内芽组织生长。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是一种微创、简便、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在不同子宫大小患者中均可临床应用,经济实用,尤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施行。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前公认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我科从1993年—2003年共手术治疗直径>5cm或>10cm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65例。并配合全方面的观察和护理,除1例因肝衰死亡外,其余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大肝癌 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手术方式 腹水
  • 简介:我院自2000年8月开展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至2007年12月已经累计施行660例。LC在胆囊切除中所占比例已由最初的占所有胆囊切除的20%发展至目前的71%,无死亡病例,疗效满意。LC手术累计发生胆道损伤4例(0.6%),包括胆漏和胆管损伤各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分析 LC手术 死亡病例 疗效满意 胆道损伤
  • 简介:小切口胆囊切除(Minichole-cystectomy,MC)是现代微创外科(MIS)技术在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方法之一。本院将1991年4月至1997年12月完成的MC经验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508例,女性1492例,年龄13~89岁(平均43岁)。急诊手术285例(14.3%),择期手术1715例(85.7%)。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78例,急性结石性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胆囊管 胆囊底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 简介: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由于要在4~6cm的切口下完成手术对麻醉的完善性,肌肉的松弛程度,故在麻醉手术全程中对病人的监护,出现问题的处置能力等要求是比较高的。现将我院从1992年6月至1994年12月774例手术麻醉韵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胆心反射 麻醉医师 例分析 阿托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110例与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性生活影响小之优点。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快,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术 改良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首位,常见病因为淋巴滤泡增生所导致的阑尾管腔阻塞、细菌人侵等,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被较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本文就急性阑尾炎的腹腔镜外科治疗进展及应用做一综述,并提出阑尾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基于外科医生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患者实际病情及经济状况决定的。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损伤6例,包括胆总管横断1例,胆总管电灼伤1例,胆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漏1例,胆囊床或胆囊迷走胆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一期手术;胆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置管引流治愈。结果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胆管狭窄后再次手术,其它患者恢复顺利。结论严格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胆囊管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外胆管损伤 胆道损伤 2004年 回顾性分析 胆总管横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中引起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对象均为我院近4年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共175例)中胆囊床出血患者,案例资料共15例,分析其出血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处理方法。结果:所选15例胆囊床出血患者中,发生胆囊静脉血管出血4例(26.7%),胆囊动脉出血5例(33.3%),肝中静脉属支出血4例(26.7%),在手术中进行剥离胆囊床操作时造成肝包膜、肝实质受损出血2例(13.3%),应用钛夹钳夹治疗和明胶海绵和纱布压迫治疗、电凝止血治疗等方法,治疗效果甚好。4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患者其中1例由于出血较难控制,故采用开腹治疗,成功止血。术后没有再发生胆囊床出血,胆管没有受到损伤。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发生出血现象多数为胆囊床出血,手术医生要具备优良的治疗技术,并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出血症状,才能够不断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床出血 原因 处理方式
  • 简介:本院自1992年4月至1996年12月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6例,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52岁。急性腹痛、黄疸及发热入院急诊手术1例,慢性梗阻性黄疸择期手术5例。术前行ERCP检查4例,CT检查1例,其中1例逆行胆管造影后发热1周。6例均行传统PD,消化道重建用Child法5例,Whipple法1例。病变在胰头1例,Vater壶腹1例,胆总管下段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1例。病

  • 标签: 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 围手术期处理 胆管癌 消化道重建 逆行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90例,根据LCA处理方式分组,研究组45例,保留LCA,对照组45例,未保留LCA,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吻合口漏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对LCA予以保留,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癌 预后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