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对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认识一般来源于梅尼埃病。1938年HallpikeCairns发现梅尼埃病的病理学改变为内耳膜迷路积水,又称内淋巴积水。其实,膜迷路积水是许多耳科疾病内耳损伤后相同的病理改变,梅尼埃病只是其中一种,称为有症状特发性膜迷路积水。内耳膜迷路积水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动物模型的建立,成为为研究眩晕机制且最终根治眩晕的关键。掌握不同种类膜迷路积水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

  • 标签: 内耳膜迷路积水 临床诊治 梅尼埃病 耳科疾病 鉴别诊断 病理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叶钩藤药学药理学。方法分析大叶钩藤生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大叶钩藤药理学研究,并分析大叶钩藤对中枢神经的影响。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均在0.02~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带钩茎枝钩藤碱含量为0.1502mg/g,异钩藤碱含量在0.0471mg/g,给药前给药后30min,各组之间自发活动次数无明显差异,给药1h后,各组组间差异明显,空白组小鼠自发活动次数显著高于其他五组,叶高剂量组可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阳性组与其他组比较,惊厥作用差异明显。结论大叶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大叶钩藤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自主活动,延长睡眠时间。

  • 标签: 大叶钩藤 药理学 中枢神经
  • 简介: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10%~25%,是影响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的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迄今为止,在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南中,200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变应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和手册(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已经成为指导各国专科医师的临床规范性文件。2006年,ARIA的主创者Bousquet等学者根据新发表的符合循证医学的文献,总结提出了治疗的新观点。2007年,Bousquet等学者总结了2241篇文献,对ARIA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总结了关于变应性鼻炎的机制、诊断、治疗以及上下呼吸道炎症相关性的进展。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规范化治疗 上呼吸道慢性炎症 吸收 引进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中外的历史上都有过先天或后天的、个别的残疾人成才并对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名人.但以学校安置形式的残疾人教育是二百多年前才开始的,残疾人的高等特殊教育机构出现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社会发展到近代、的事情.

  • 标签: 残疾人 高等特殊教育 义务教育 康复措施
  • 简介: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耳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耳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耳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调节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药物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率。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非综合征型耳聋 链霉素 巴龙霉素 庆大霉素
  • 简介:1背景听力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键概念关键术语。因为一个术语可能会成为一个时期的一种学派或一种技术的代名词,这可能是听力学这门年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

  • 标签: 动态数据库 工具 诊断 耳鸣 教学原则 听力学
  • 简介: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世界各国耳鼻咽喉科专家讨论变应性鼻炎(AR)对哮喘(AS)的影响(ARIA)时,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oneairwayonedisease)的观点。提出此观点的理由是上、下气道在组织结构上是连续的,上、下气道的疾病是密切相关的。但现实临床却分属二科,上气道的AR属耳鼻咽喉科诊治,下气道的AS属内科或呼吸科,好似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往往缺乏统一的观念。“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提出是有依据、有道理的。

  • 标签: 下气道 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耳鼻咽喉科 变应性鼻炎 专家讨论
  • 简介:在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现干预过程中,漏筛随访丢失是最常见的问题。美国的听障儿童早期发现干预体系力求从制度流程上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以保证所有听障婴幼儿都能及时纳入干预体系中。本文介绍了美国听障儿童早期发现干预(EarlyHearingDetectionandIntervention,EHDI)体系,主要包括其实施架构、绩效评估的关键指标及成功经验等内容,以期为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听障儿童早期发现干预体系提供借鉴。

  • 标签: 早期听力检查和干预 听障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道肉阜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护理等的研究分析,从而了解这类疾病,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6例尿道肉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同时给予患本组10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及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且本组患者中97例患者治疗后术前症状消失,9例患者出院时仍伴有尿频、尿急症状,但患者均在出院后一个月内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患者有效的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肉阜 病理机制 围术期护理
  • 简介:颈段食管癌或喉咽癌侵犯颈段食道时,修复喉咽食道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手段包括胃代食道、游离空肠、结肠代食道、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等修复,其中胃代食道临床应用最广。传统的胃代食道采取颈腹两组同时进行,在国内综合性医院,通常由头颈外科与胸外科或普通外科合作。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管状胃 食道 成型术 颈段食管癌 综合性医院
  • 简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什么样的思想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思想决定行为的方向.在听障儿童机构康复模式中,听障儿童家长要想更好、更快地见效,会同康复机构共促孩子快速康复、成长,除了要树立康复发展观、特殊教育需要观、康复学习主体观、康复教育价值观等科学理念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意识心态.1要有团队意识一个人若想成功,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要么加入一个团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选择了成功.家长朋友一般都选择将孩子送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这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康复团队.因为听障儿童康复涉及听力补偿(重建)、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语言教育、学前教育等诸多方面,同时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康复机构的听障儿童康复不仅需要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言语治疗师、学前教师等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协调实施,家长也须密切协作,共同承担.

  • 标签: 中听障 儿童家长 听障儿童
  • 简介:近年来,听力学家、听觉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助听器工程师听力康复专家等通过充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的聆听活动其实是学习的能动过程,即使遭受创伤后,人类的听觉系统仍然具有自我恢复矫正的能力。因此,研发能帮助患者"学习"声音的助听设备是目前助听器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互动助听器 前沿技术方向 助听器康复
  • 简介:通过良好的物质心理环境,笔者在听障儿童教育活动中改进教学方式.提问方式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结果表明,听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在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创造力。

  • 标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物质环境 心理环境 策略
  • 简介:耳硬化症由Valsava于1704年首次发现,而AntonvonTroltsch于1872年首次使用了耳硬化症(otosclerosis)一词,以区别于鼓室硬化症(tympano—sclerosis)。正常情况下,人类耳囊自发育完成后即不再改变,

  • 标签: 耳硬化症 中国 治疗 鼓室硬化症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 标签: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康复 听觉
  • 简介:2009年2~5月我有幸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嗓音吞咽障碍诊疗中心学习近4个月,学习期间全面了解了中心的医教研情况,提高了对嗓音疾患吞咽障碍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认识。

  • 标签: 吞咽障碍 住院医师 嗓音 造影检查 戴维斯 加州大学
  • 简介:目的评价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旋律及音色的感知能力。方法对13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26.5±6.9岁)分别进行音乐聆听行为评估旋律辨别、乐器辨别测试。实验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MU(Munichmusicquestionnaire)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musicalsoundsincochlearimplant)进行评估。对照组为40例听力正常受试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6.8±6.7岁)。结果①人工耳蜗组与听力正常组的年龄及音乐经验相互匹配。②人工耳蜗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69.3%,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51.2%,听力正常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0.4%,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旋律感知能力音色感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听力正常者。

  • 标签: 人工耳蜗 音乐感知 旋律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