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睡眠障碍除了不良的睡眠感受,还伴随各种不适症状影响生活。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也影响睡眠,适宜的睡眠环境是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不良的睡眠环境可以导致或者加重睡眠障碍。笔者通过在北京房山区农村调查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以及常见症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期探讨农村睡眠环境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及症状特点。

  • 标签: 睡眠环境 农村社区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对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时选择同期年龄在40岁以上的正常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无肝肾脑等疾病),两治疗组基础干预相同,尿激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SOD、MDA、ET、NO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血清MDA和SOD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的变化,NO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结果①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NO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血浆内ET水平升高(P〈0.01)。②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可降低血浆ET水平和升高NO;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在降低ET和升高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P〈0.01)。③常规治疗组未见SOD、MDA的变化,尿激酶治疗组能够回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组有明显差别(P〈0.05,P〈0.05)。结论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浆ET和升高NO水平,对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尿毒症并发脑梗死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  脑保护研究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特别是上个世纪后叶,随着各种脑损伤机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卒中损伤机制的逐渐明了,给脑保护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卒中是一类病因复杂的疾病,其损伤机制也十分复杂,而且往往是多种病因并存,这样机制的复杂化程度更高.这就给研究带来极为复杂的问题,例如很多实验研究证实了许多脑保护药物非常有效,而临床研究往往效果不尽人意.……

  • 标签: 卒中 神经保护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中国14-15岁的中学生对重要考试的失败后果的担忧情况,比较由于父母、教师、同学以及自身的原因而导致的担忧水平。方法采用“对重要考试失败结果的认知问卷”(FOE),调查14-15岁的中学生603名,并进行了检验。结果学生在父母原因方面的担忧程度最高,其次为教师原因;学生在担忧考试失败后丢面子方面评价等级较高;在问卷4个维度的少数条目上,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结论他人乃导致学生担忧的主要来源;应对考试焦虑不能忽视家庭干预的力量,以及性别差异特点;我国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在中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

  • 标签: 中学生 考试焦虑 教师 力量 父母 性别差异
  • 简介:目的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侧脑室内移植治疗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可行性,并探讨GDNF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株,并用分子克隆技术转导入GFP-GDNF基因,使其可持续分泌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DNF.取75只体重150~180g的健康雄性大鼠,分为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缺血对照组和正常组等.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向移植缺血组大鼠侧脑室注入转导GDNF基因的SY5Y细胞,向注射缺血组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入5U/10μL的GDNF,24h后采用线栓法对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和缺血对照组动物进行手术,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即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在缺血后2d时用Longa五分法评测行为学改变,TTC染色判断梗塞体积大小,用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缺血损伤两天后,移植缺血组动物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缺血对照组,TTC染色亦提示移植缺血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P<0.01).缺血灶周围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含量均明显增高,移植缺血组Bcl-2/Bax的比值高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结论GD-NF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用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效果优于经侧脑室直接给药.GDNF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这可能为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 凋亡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 简介:改善睡眠环境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们对新的睡眠环境产生了很多的不适应现象,由此而产生了睡眠环境学。本文仅从睡眠环境学的睡眠用具--床垫的健康要求角度,探讨改善睡眠环境重要性。

  • 标签: 床垫 睡眠环境学 人体工效学
  • 简介:目的以6一羟基多巴胺(6一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h,挑选出合适浓度50μmol/L。再以50μmolfL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h。用0.01、0.1、1.0mg/mLFuc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6-OHDA共同作用24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6.OHDA处理细胞24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mg/mL的Fuc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mg/mL的Fuc预处理1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褐藻多糖硫酸酯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H2O2作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给予ASPS干预后,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随ASPS剂量增加,作用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ASPS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aspase-3mRNA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刺五加多糖 大鼠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其研究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方法: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收载,发表于2000—2013年期间的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相关论文87篇。结论: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加,中药改善睡眠的实验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在中药改善睡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方法局限,不能体现中药作用特色及某些概念混淆等问题。

  • 标签: 中药 睡眠 实验研究 文献
  • 简介:目的: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临床场景学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师、生两个角度评价课程整合背景下传统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结果: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总体测量评分,师、生得分分别为(3.15±0.13)分、(3.04±0.33)分,处于很好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良好的课程整合大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师生动员、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及沟通能力锻炼、师资要求等方面尚须进一步深入。

  • 标签: 课程整合 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育环境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 简介: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和传递信息的部位,是产生神经功能和维持神经活动的基础。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多种机制介导的突触结构或功能适应性变化。突触可塑性作为神经可塑性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包括突触发育的可塑性、突触形态的可塑性和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突触 可塑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抑制药Ac—DEVD-CHO与钙拮抗药尼莫地平对神经元缺血性损害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新生(〈24h)Wistar大鼠皮质基底节神经元进行原代分散培养,建立氧糖剥夺离体神经元“缺血”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法评价培养神经元的损害程度;并通过荧光免疫吸附酶法检测caspase-3活性,观察caspase-3抑制药Ac-DEVD-CHO(0.50μg/ml)、钙拮抗药尼莫地平(20μmol/L)及二者联合应用对氧糖剥夺4h神经元损害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Ac-DEVD-CHO、尼莫地平及二者联合用药均可显著减轻氧糖剥夺4h后的神经元损害,并可抑制caspase-3活性的升高,与氧糖剥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caspase-3抑制药与钙拮抗药对缺血性神经元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 标签: 神经元 细胞 培养的 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探讨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提高戒毒效果。方法采用社会调查与资料分析的方法封吸毒现象进行研究。结果社会资源封戒毒工作有积极作用.结论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戒毒效果。

  • 标签: 社会资源 戒毒工作 药品管理 戒毒手段 宣传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痛人血栓弹力图的改变.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2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并对其中70例进行治疗前后TEG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脑出血组则存在明显的血液低凝状态.治疗后TEG各值改变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TEG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估计预后.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血栓弹力图 临床检测 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尿激酶并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二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两因素两水平(两因素:尿激酶、硫酸镁;两水平:1水平=不给药;2水平=给药)的析因实验设计.通过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评价尿激酶、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二者在治疗脑梗死时的相互作用.结果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恢复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镁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2).同样,脑梗死体积缩小,在治疗后14天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镁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胃粘膜出血,无1例颅内出血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且有正协同作用.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教学查房主持者的管理措施,提高查房质量。方法:实施筛选并相对固定主持者、制定主持者职责和指引、实施专人专题查房及加强培训等系列管理措施。结果:95%护生对活动后的教学查房质量满意,活动后多种护理教学查房调查评价及护生外科实习理论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改革前(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查房主持者的管理,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

  • 标签: 护理教学查房 主持者 管理 查房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量子共振检测抑郁症相关症状的可靠性及其在精神科应用的价值。方法将精神科医生通过精神科检查提供的精神症状与量子共振检测到的精神症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量子共振检测孤僻、无端烦恼、自卑、注意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障碍、自知力缺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达到100%;检测注意减退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100%;检测注意减退及无端烦恼的准确度100%;无端烦恼、自卑、感觉迟钝、思维迟缓、妄想、注意减退、易激惹性、精神运动性抑制、自杀观念、饮食障碍、早醒检测的Kappa值及Youden值均〉0.75。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仪可以作为抑郁症辅助诊断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抑郁症 诊断 量子共振检测仪 可靠性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局部脑血流特征,探讨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应用99mTC-ECD-SPECT技术,对17例从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测量局部脑血流,并与1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各P<0.05),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各P<0.05);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含单个症状评分和因子分)和疗效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病人存在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但未发现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 标签: SPECT检查 精神分裂症 局部脑血流 右侧额叶 右侧颞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