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早期患者50例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0例与胃部黏膜正常或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分别作为B组与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在A组中,低分化型患者糖链抗原(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与Ⅳ期患者、肝脏转移患者的癌胚抗原(CEA)、CA242、CA19-9、CA72-4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C组相比,A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显著高于单一使用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给予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减少漏诊率与误诊率,保证患者早确诊早治疗,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早期检测 肿瘤标志物 胃癌患者 联合检测
  • 简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源于职业决策理论,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准确自知、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5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于一个人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起到重要作用。而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广义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

  • 标签: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 职业信息 目标定向 影响因素 成功性
  • 简介:如何培养与激发高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关键,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与热点。

  • 标签: 高校学生 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 培养 激发 学习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所有66例患者中共有87株细菌,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伤口分泌物,其次为呼吸道、血液、尿道、胆汁和腹腔引流液等部位。而所有87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在分离菌株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1.4%、16.4%、14.6%、10.3%。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后,有62例(93.94%)患者治愈出院,另外4例患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在进行医院感染检测过程中,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感染微生物种类,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检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果糖二磷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0例伴有心肌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保护心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加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保护心肌治疗。根据患儿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后均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果糖二磷酸钠在心肌保护作用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贞芪扶正颗粒 果糖二磷酸钠 手足口病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制备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月龄3~3.5月,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舒芬太尼组(M组),纳洛酮组(N组)。S组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观察3小时;I/R组暴露SMA,动脉夹夹闭1小时,再灌注2小时;M组缺血前15分钟颈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3μg/㎏,其他同I/R组;N组输注舒芬太尼前10分钟给予纳洛酮3㎎∕㎏,其他同M组。(2)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TNF-α的含量.结果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TNF-α的含量与I/R组比较,M组血浆中TNF-α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参与介导,减少血浆TNF-α激活有关。

  • 标签: 舒芬太尼 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监护室环境对术后患者影响的极大,本文根据病情分析患者易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监护室环境 手术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中期老年期痴呆患者丰富环境干预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老年期痴呆治疗的非药物干预治疗办法。方法4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且诊断为“老年期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标准化药物治疗。实验组为标准化治疗+丰富环境干预治疗。干预后通过MMSE、HAMD、BADL量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日常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老年期痴呆患者12周的丰富环境干预后,MMSE、BADL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拼图游戏、音乐治疗和运动疗法构成的丰富环境干预的非药物干预治疗的康复模式,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问题、生活质量改善有效,在延缓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病情方面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丰富环境 老年期痴呆 非药物干预治疗
  • 简介:目的对中小学班级环境和学生学业效能感的关系及其特点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我的班级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80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班级环境总量表及其5个维度与学业效能感总量表及其2个维度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中小学班级环境具有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良好、秩序纪律和竞争气氛较高,学习负担中等等特点。中小学生的学业效能感的平均得分在中间值以上。结论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效能感之间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中小学班级环境在总体上是融洽、有序和健康向上的,因而,是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业效能感。

  • 标签: 中小学 班级环境 学业效能感 相关 中小学生 学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标签: 智力低下儿童 环境刺激 早期干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门诊外科就诊秩序,营造舒适、整洁、安全、流程明畅的医疗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方法应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门诊外科环境的管理,制定不同阶段的明确要求和实施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按标准执行。结果门诊外科就诊环境洁净,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标识醒目,取用方便快捷,有效地提高了门诊外科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结论培养医护人员自律性,纠正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有效改进门诊外科就诊环境,提升医院窗口整体形象。

  • 标签: 5S理论 病房环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酐及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SP70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SP70在第3、7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CK-MB)在治疗3d时显著升高第7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诱导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内HSP70更好更快的表达,从而有效保护心肌,避免损伤。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肌损害 HSP70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重要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600例,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并将其报废情况、报废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男性的报废率更高,于30~39岁的占比更多。结论于血液采集前行氨基酸转移酶初筛检验,可降低其报废率,保证血液检测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强化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以此降低血液报废率。

  • 标签: 血站血液检测 献血者 初筛检验 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采用MAICOERO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500例42天婴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检测,同时对婴儿家长施行听力筛查前后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可有效推进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施行。

  • 标签: 健康教育 听力筛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即给予丙戊酸钠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的利培酮以及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参比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的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周和第6周的HAMD-17量表得分均优于参比组,对比两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好,极大的改善HAMD-17量表得分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剂量利培酮 强化抗抑郁剂 双相抑郁发作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积极作用。方法在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10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51)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n=51)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强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以及营养状况。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营养良好率是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强化饮食护理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有积极作用,并能纠正其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强化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育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会激发很多心理矛盾,情绪波动变化较大,如果未能合理排解,在加上学业或是家庭的双重压力,很容易产生抑郁。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中的应激事件等都是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将结合青少年抑郁实例具体剖析家庭环境在青少年抑郁的预防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 家庭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五家旅店客房进行,选取5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取综合指数法对所选客房的环境卫生质量进行计算,得出综合指数。结果将控制质量中的温度、台面照度、茶具细菌总数、二氧化碳以及空气细菌数作为评价指标,对于五家旅店的卫生质量综合指数加以计算,其中A旅店的综合指数为1.010,属于较差等级,D旅店属于良好等级,剩余三家旅店全部属于合格等级。结论对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采取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属于一类客观并且有效的评价方法,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通过计算得出综合指数,可以掌握公共场所卫生情况,保证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下。

  • 标签: 公共场所 环境卫生质量 综合指数法
  • 简介:(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000)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手段的使用,肿瘤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有效治疗感染的同时,也诱发或导致治疗更加困难的多重耐药和医院的二重感染。医院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美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5%~10%,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为175~350亿美元。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外,更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医院感染的发生有3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外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携带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院感染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65-01
  • 简介:摘要目的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08名。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8名,对照组200名。两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并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加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津力达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FPG、2hPG、HbAlc、HOMA-β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津力达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合理选择。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2型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