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治疗中益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D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取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伍使用中药益汤治疗的47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X2=4.107,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指标值明显偏低,LVEF相对较高,心功能分级略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5.141,t=6.423,t=4.102,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伍应用中药益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肯定,将中医疗法应用于该症治疗中旨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身体机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益心汤 舒张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时胎监护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胎心率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观察组进行产时胎监护和临床护理,以此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时进行胎监护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的监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产时胎心监护 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梗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对我院的急性梗患者77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共有实验组48例,对照组29例,前者使用循证护理,后者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是93.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72.4%,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梗患者临床接受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急性心梗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以及流程规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梗患者,对62例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等做出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2例的急性梗患者中,有29例自行入院抢救,33例由急诊出诊入院,其中治愈12例,病情轉归47例,死亡5例。结论有效及时的抢救是急性梗患者存活的根本,而规范急救流程是保证急救成效及质量的保证。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救措施 流程 转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梗患者抢救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16例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58例梗患者。对照组梗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试验组梗患者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梗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抢救时间。结果显示试验组梗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梗患者(P<0.05)。这表明在心梗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心梗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产保健阶段实施胎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几个月收治的临产产妇共100例,按照监护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监护(对照组)及持续胎监护(观察组)。观察组内发生宫内窘迫人数及胎儿窒息比例。结果观察组中宫内窘迫率为18%,对照组仅为6%;但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仅为4%,对照组为14%。结论胎监护可及早发现胎儿异常并对窘迫危险早期处理,降低窒息危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围产保健 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沟通在门诊护理中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将2017年7月-2018年1月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常规护理措施;对2018年2月-2018年8月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患矛盾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97.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3%;并且观察组患者发生患纠纷共4例,发生率仅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组间差异经检验得出P<0.0,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进行患沟通,有利于护理人员提升综合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纠纷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护患沟通 门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实习生进行院感专业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比较2017年6月~10月实习生的院感专业培训前和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院感专业培训后,实习生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院感专业培训后,专职人员和实习生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院感专业培训后,院感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感专业培训可提高专职人员和实习生对院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实习护生 院感 专业培训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采取患沟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呼吸科就诊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76例。实验组采取患沟通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投诉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依从性74例(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62例(81.58%),实验组的护理投诉率3例(3.95%)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14.4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采取患沟通方式开展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同时,还能够减少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患沟通 呼吸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门诊咨询的患者189例,按照咨询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91例,咨询时间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不采取患沟通技巧。实验组98例,咨询时间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取患沟通技巧。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患沟通技巧能够更高的完成导诊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患沟通 门诊导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沟通联合基础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患沟通措施。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82.69%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沟通联合基础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护患沟通 基础护理 老年 脑卒中 不良情绪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沟通在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何作用。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高血压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高血压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患沟通。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00例对照组患者中患纠纷发生例数为8例,患纠纷发生率为8%,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82.35±3.6)分,总护理满意率为83%;100例观察组患者中患纠纷发生例数为2例,患纠纷发生率为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6.25±2.25)分,总护理满意率为97%。结论将患沟通应用于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患纠纷率,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骨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SBAR沟通模式,建立生观察与报告病情的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培训规范生对患者资料的收集、评估过程。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带教的生理论考试成绩提高,操作考试中与沟通和评估有关的操作得分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AR沟通模式使生学会动态观察、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提高了生的病情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使生对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 标签: SBAR 实习护生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研究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0例。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0例,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50.0±5.0岁。分析患者连续24h心电图数据。结果本研究一共20例患者,其中房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内心律失常在总搏中占比达到0.7%-1.3%;室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心律失常在总搏中占比达到2%-20.4%。结论在心电散点图中,Lorenz散点图更有利于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心电散点图 心律失常 快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溶栓与整体护理对急性梗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梗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梗死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溶栓联合整体护理可提高溶栓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溶栓 整体护理 急性心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拟对患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进行温针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有25例患者。观察组进行长达三十分钟的温针治疗。温针治疗需要每天一次,10天即一个疗程,十天之后,间隔两天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一共需要三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同等时间的归脾汤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为92.0%。结论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温针治疗法效果远远好于归脾汤药物法,医学界应该广泛宣传、应用。

  • 标签: 温针 心脾两虚型 失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肌缺血患者接受通络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231例来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115例和治疗组116例,治疗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通络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是97.4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2.18%,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接受通络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有效率高,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通心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麝香保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疗效,评价起效机制。方法2015年4月~2017年5月,医院门诊收治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72例,根据病历号分组。对照组36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6例,联合麝香保丸,持续8周。对比疗效指标。结果两组对象都未见退出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R、BNP、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具有增效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心血管,全面改善微循环障碍,能够减轻心肌损伤,减轻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女性 冠心病 西药 麝香保心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房颤动态心电图与电散点图诊断的结果。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均采用房颤动态心电图与电散点图检查,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出单纯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为67例,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为1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的患者为26例,而房颤伴交接性逸搏的患者为6例。电散点图诊断单纯扇形的患者为70例,扇形伴有格子行的患者为8例,扇形伴平行x、y轴的线状图形的患者为20例,而扇形伴曲尺形的患者为2例。结论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用于诊断房颤的有效方式,需要二者联合使用,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房颤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