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肠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肠造病人,按照出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肠造的主要症状(81.25%)、日常饮食(93.75%)、并发症的预防(90.63%)、运动知识(90.63%)、皮肤护理(87.50%)等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知识水平(46.12分±13.27分)、自我概念(20.83分±6.32分)、自我责任感(17.61分±5.86分)、自我护理技能(29.36分±8.52分)等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肠造病人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肠造病人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肠造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健康教育 肠造口病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手足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普通手足病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手足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为重症手足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手足病患者临床特征重视,准确掌握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提高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Lysholm 评分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改善儿童手足病合并脑炎的作用。方法 选择 2017 年 6月至 2018 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手足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50 名 进行常规护理,并作为对照组; 另外 50 名患儿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并作为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前后,评估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血糖含量,住院时间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等一系列指标,并对两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和其他脑炎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等脑炎指数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 0.05。此外,干预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和其他脑炎指标均显著 低于对照组, P< 0.05。经过不同方案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 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庭成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显著 的差异( P< 0.01)。结论 手足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循证护理措施, 干预疗效显著 ,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了病情,提高了护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儿童手足口病合并脑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肠造护理中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肠造患者86例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做随机分组处理,常规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改进组43例患者针对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改进组两组患者肠造并发症发生率各为18.6%、7.0%,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肠造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造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肠造口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患儿为30例,来院治疗时间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利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足病合并脑炎的临床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加速患儿的恢复,缩短其治疗时间,保证患儿健康。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 脑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86例伤口造患者展开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应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明显优于对照组13.9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39%;观察组日常生活、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家庭支持等方面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伤口造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 标签: 伤口造口 延续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低位结肠癌患者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对比两组低位结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护理进行肠造瘘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佳。

  • 标签: 低位结肠癌 肠造瘘口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术后护理对低位结肠癌肠造瘘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低位结肠癌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造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术后造瘘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针对性进行并发症观察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适合在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结肠癌 肠造瘘口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小儿手足病治疗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中心收集的146例手足病病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试验组(n=73),对照组选择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选择风险管理模式,比较2组临床效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手足病治疗防控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风险管理 治疗防控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后对肌酐检测的交叉污染。方法将30份低值血清肌酐(〈44μmol/L)、30份中值血清肌酐(44~133μmol/L)和30份高值血清肌酐(〉133μmol/L)分别以方式1(独立测定肌酐)、方式2(同时测定两者但在仪器上把磷试剂设置在紧靠肌酐的前面)、方式3(同时测定两者但在两者试剂之间放置3个其他项目)和方式4(按照方式2不过把磷的试剂换成罗氏原装),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方式2测定的肌酐的值比其他方式测定的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后对血清肌酐检测有严重的交叉污染,可以通过合理编排测定顺序或者改变磷的试剂(测定方法)来消除。

  • 标签: 生物化学/仪器和设备 肌酸酐/血液 磷/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2017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ACL重建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则在ACL重建术上增加PR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ACL重建术并在同时应用PRP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腱骨愈合,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PRP 前交叉韧带 ACL重建术 腱骨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手足病患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重症手足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为21例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观察组为21例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病患儿,对两组患儿的病情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等血常规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38.10%,对照组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1.91%,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42.8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如果出现体温身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并伴有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则极有可能发展为手足病,需要尽早加强防治。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早期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术后护理对低位结肠癌肠造瘘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低位结肠癌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造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术后造瘘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针对性进行并发症观察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适合在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结肠癌 肠造瘘口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癌术后患者留置造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治疗的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术患者80例,按照其手术时间平均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留置造进行细致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水肿,溃烂出血,坏死等各种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留置造的护理,可有效减少造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患者 造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手足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0)与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n=30),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6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病合并脑炎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其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病患儿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60例手足病患儿分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就两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和手足病转归率、CRP、IgG、LDH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手足病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RP、IgG、LDH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LDH明显低于对照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病患儿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缩短病程,加速症状消退,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足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5例手足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1)。医院严格按照病区感染预防和消毒规定进行操作。比较儿童手足病的护理效果和预后。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缩短了康复时间,减轻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恐惧和焦虑。医院严格执行感染预防和消毒措施,未发生感染(2)。结论科学合理的预防教育和积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儿童临床治疗效果(3)。严格的预防和消毒措施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手足病的扩散。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