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流异常患者脐带异常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脐血流异常患者149例,149例患者分娩前行脐血流检查异常,(S/D≥3),分娩后仔细检查脐带情况,记录脐带绕颈、脐带过细、脐带扭转、脐带过短、脐带真结及正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周小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脐带绕颈15例,脐带过细25例,脐带过短2例,脐带扭转13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10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12例,脐带扭转14例,脐带过短1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8例,正常孕妇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2例,脐带扭转8例,脐带过短4例,脐带真结1例,正常14例。子痫组及糖尿病组发生脐带异常的比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脐血流异常的患者往往存在脐带因素的异常,尤其是高危妊娠,产期进行脐血流监测对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脐血流 脐带因素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正常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SD大鼠动物实验,比较常规DIEP皮瓣及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的疗效,从而得到Flow-through后对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便指导临床工作,同时有效地推动重建机理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健康的SD大鼠20只,进行随机分配为A、B两组,每组10只。①A组为常规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予以常规结扎。以此模拟常规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②B组为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不予以结扎。以此模拟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游离移植,既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修复主要动脉缺损重建患肢血液循环。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于皮穿支供血进行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6 h,1 d,3 d,5 d,7 d,2周,3周血流参数;采用激光多普勒超声测量皮瓣血流灌注值(PU)。结果 :两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比较: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成活面积A组(49.62± 0.81) cm2,B组(50.21± 0.64)cm2。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穿支点射血分数较常规DIEP皮瓣降低,同时皮瓣灌注量略减少,但灌注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反而有利于皮瓣成活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血流桥接式在增加皮瓣成活质量同时,重建了远端的血液循环,达到了一举两得双重效果。

  • 标签: SD大鼠,DIEP皮瓣,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成活面积及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领域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脑网络分析的热议,揭示局部性损害对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阐明局部性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网络的变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否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影像学标志。本报告就对核磁共振技术中有关结构像与功能像的现状研究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损害 脑网络 核磁共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对慢性肾脏疾病肾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1-2022-.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其分为三组,即轻度组30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44例。对各组患者实施CDFI检测,记录各组患者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各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经对比后发现,VI、FI、VFI等数据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数值水平依次降低,且两两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后发现,三组的PI、TTP、AUC等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PI、AUC等数值依次降低,TTP依次升高,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可有效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情况,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 血流定量技术 慢性肾脏疾病 肾血流灌注
  • 简介: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血流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9例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作为观察对象,获得其左心室血流向量成像图像,分析其舒张期不同时相涡流特征并比较两组的定量参数.结果健康对照组在等容舒张期未见明显涡流图像,舒张早期和晚期在二尖瓣前后叶下方可见2个较小且对称的涡流,舒张中期显示充盈左心室腔较大的整体涡流.心肌梗死组在舒张期各时相的涡流变化规律与健康对照组相似,但舒张早期、晚期的二尖瓣下涡流横径、纵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2±6.77)mmvs(24.53±4.73)mm,(41.50±5.87)mmvs(25.55±4.72)mm,t=12.916、23.248,P均<0.05)];舒张早期、中期、晚期涡流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0±4.60)mmvs(13.23±4.25)mm,(28.65±3.75)mmvs(15.20±4.38)mm,(17.70±3.79)mmvs(12.59±4.20),(40.93±7.33)mmvs(26.13±4.83)mm,(51.69±11.41)mmvs(22.84±4.52)mm,(36.00±8.25)mmvs(21.50±3.59)mm,t=9.618、18.528、13.336、17.266、36.805、27.528,P均<0.05==.心肌梗死组舒张期各时相涡强度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5.24)/svs(15.18±4.39)/s,(19.33±3.67)/svs(11.23±3.53)/s,(33.42±5.38)/svs(21.17±6.32)/s,t=8.542、10.358、9.751,P均<0.05)],而最大向量速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FM可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血流状态的变化,并可对涡流的特点作定量分析.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涡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额颞叶挫裂伤并内血肿合并疝的手术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额颞叶挫裂伤并内血肿合并疝患者,将40例采用额骨去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额骨保留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额骨保留术在额颞叶挫裂伤并内血肿合并疝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额颞叶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脑疝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脓毒症保护方面的疗效评定及不良事件评估。 方法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6 月我科收治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2012 年脓毒症拯救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 48 小时;每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动脉血乳酸水平。 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脓毒症病发生率分别为 37% 和 5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脓毒症病发生率,应用安全简便,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 标签: [ ] 亚低温 脓毒症脑病 脑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慢性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上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肾病提供实践上的参考。方法本组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诊断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为3个亚组,采用阿洛卡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并测量肾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对比。结果慢性肾衰各亚组患者的V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肌酐浓度的增加,Vs值越来越低,C组的Vs值最低。各组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可以对慢性肾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很好的观察,对慢性肾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慢性肾病 诊断 阻力指数 血肌酐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流变指标在临床疾病中的检查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所接收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同时纳入7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的血流变检查指标。结果经过试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统计,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黏度、TG、CHO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正常人员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变相关指标的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观察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可以强化在这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血流变检查 血浆黏度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古老的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而自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来,主神明之论大行其道。然而,心主神明的理论在领床中依然指导着广大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无不见效。鄙人今不论心为何主神明,兹仅提出一些例证和依据来说明,为何不能主神明。

  • 标签: 神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etionCRBSI)是一种并发症,其中在许多并发症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住院费用不断积累增加,同时病死率也会上升。通常患此病的患者年龄普遍较高,病情比较危险,还伴随着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ICU入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静脉输注含糖及胃肠外营养液体,使用抗菌药物均为CRBSI的危险因素;但是要想减少CRBSI病情发生的概率,可以选择正确的置管部位、导管材质、结构;另外,还有许多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CRBSI,比如置管前后加强卫生的依从性,为患者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具有熟悉的操作技术以及选择正确和快速的对患者进行敷料的更换都是有效减少CRBSI的措施;现阶段,依旧有部分医务人员缺少预防控制CRBSI的知识,因此,有关部门和意愿应该对医务人员的知识通过教育培训来保证每项措施准确无误,确保最大程度上能够控制CRBSI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生命体征的临床资料,阐述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进展。结果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对于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其监测下治疗及配合正确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目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各有特点,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配合,严密观察动态变化,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