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胚胎,取其大脑皮质后,对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3组,其中灯盏花素组加入10g/L灯盏花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又分为24h、48h亚组。对24孔板中各组细胞各时间点采集图像,之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AmRNA的表达变化。对96孔板中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检测神经元生长活力。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均有随时间点延长,3个指标均上调(P0.05),灯盏花素组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和对照组上调(P〈0.05)。提示灯盏花素促进SD大鼠源性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发挥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灯盏花素 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Ki-67联合检查胶质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标本70例,分析其术前MRI检查结果并统计病例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率。结果MRI与Ki-67联合检查有助于对胶质瘤级别的判断,为患者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结论MRI检查已成为评价胶质瘤的分级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MRI表现各有特征。Ki-67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MRI与Ki-67联合检查胶质瘤对其级别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神经上皮 磁共振成像 KI-67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心理卫生科抑郁症住院病人,时间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共计50例,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共计50例。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人员比较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结果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72.8±13.1pg/mL、4.5±4.9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4.8±6.2pg/mL、4.5±4.9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抑郁症患者与血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表达上升有关,治疗能使得抑郁患者血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机理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43-01
  • 简介: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宜的治疗方法,应当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因此在探讨自噬在恶性血液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如何选择靶向的自噬相关治疗策略亦尤为重要.本文对自噬的发生发展、自噬与恶性血液的关系以及自噬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标签: 自噬 恶性血液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疾病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因其有无创、快速、检出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最有效取代方法。

  • 标签: 出血性脑血管病 CT血管造影 自发性 诊断价值 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调查糖尿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所致终末期肾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为临床上制订更好的DN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39家血液透析中心因糖尿。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58例患者的贫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58例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90.1%,男女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639);各年龄段糖尿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年龄组患者发生贫血率呈上升趋势(P=0.003);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率为85.1%,使用EPO平均剂量为139.50±59.12(17.76~430.11)u/(Kg·W);轻、中、重度贫血组EPO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9);各个不同贫血程度组EPO使用剂量之间有差别(P=0.006),重度贫血组剂量最高,轻度贫血组剂量最低。结论糖尿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其贫血的治疗率较高,但达标率低。

  • 标签: 贫血 糖尿病肾脏病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心脉通胶囊中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及蓝萼香茶菜中有效成分蓝萼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结果葛根素、蓝萼甲素分别在21.9~109.5、5.04~50.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8.7%;RSD分别为1.4%、1.0%。结论本方法可靠稳定,可用于心脉通中葛根素、蓝萼甲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心脑脉通胶囊 HPLC 葛根素 蓝萼甲素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透明隔腔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06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0例精神疾病患者,按照患者病情进行划分,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99例,比较同期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上述检查对象的CT表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透明隔腔检出率为9.9%,其他精神疾病组透明隔腔检出率为1.0%,对照组的透明隔腔检出率为0,精神分裂症组透明隔腔检出率较其他精神疾病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精神分裂症组12例透明隔腔患者中,男性患者数为9例,女性患者数3例,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数明显增加(P<0.05),其中30岁以下青壮年患者数较其他年龄段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透明隔腔的检出率较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和健康者明显提高,证实透明隔腔是为诱发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透明隔腔的C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透明隔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共70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血管通畅率,用lon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症状复发的多因素分析。结果68例(69条患肢)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半年、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0%、71%、39%及31%。2例行踝以上截肢术,保肢率为97.1%。随访中死亡6例。术后22例症状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药物、功能锻炼对症状复发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药物是影响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否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是影响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良好的随访及依从性对症状复发可起到预防作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扩张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基于全球最新大数据证据提示的皮肤性病疾病负担变化,以其中疾病负担最重的艾滋为例,对其皮肤损害证据按临床表现、诊治、护理等主题分类。结果表明HIV皮损具有发病率高、严重、不典型、难治、易误诊、漏诊等特点。检索并分析全球艾滋病防治指南,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指南数量多、质量高、涉及主题广,而发展中国家指南量少、质量低、涉及主题窄;但涉及艾滋皮损治疗的指南仅1篇。基于当前证据,呼吁从事HIV/AIDS防治的各专业医护人员提高认识、更新知识、联合防治;尽快生产高质量HIV/AIDS皮肤损害原始证据和基于这些证据的临床诊疗和防控指南;调整和拓展研究方向,丰富完善交叉学科新知识,开展人员培训和防治知识的公众宣传,及时本土化转化证据,有效保护自己,高效防治疾病,提高国家、医院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 艾滋病 皮肤损害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中西医药物结合的方式之上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运动疗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治疗16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步行试验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加明显(P<0.05);经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生化指标和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应用运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症状。

  • 标签: 中西药结合药物 联合运动疗法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0-01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强制运动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主动运动锻炼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强制运动锻炼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运动锻炼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应用强制运动锻炼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强制运动锻炼 帕金森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3-01
  • 简介:摘要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发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结核菌的特点是易产生耐药性。在结核的治疗过程中,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抗结核药,都容易发生短期内耐药性的出现,使治疗失败或不彻底。所以联合用药是治疗结核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结核病 治疗原则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16s~18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3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2例,海绵窦瘘1例,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头颅血管病变患者,进行MRI与MRA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88例中动脉瘤(12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91.7%(11/12),动静脉畸形11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100%。而海绵状血管瘤8例MRI检出率为100%。血管硬化狭窄MRA的检出率为90.2%,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结论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头颅血管病变。

  • 标签: MR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