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新生儿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发生缺氧缺血新生儿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无窒息正常新生儿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电解质水平、血糖水平、心肌酶谱(CK、CK—MB、LDH和AST)水平和肾功能(BUN、Cr和UA)。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钾和血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血钠和钙水平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CK、LDH、CK—MB、ALT、AST、BUN、UA、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的Cr和TBil水平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产妇的保健,做好有合并疾病产妇的护理,做好新生儿出生时窒息的复苏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生化指标 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HIE)患儿CT分度对评价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5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CT分度与远期CT结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T分度中度HIE患儿预后优于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HIE患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应根据实质内低密度的范围、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CT值综合诊断和分度,合理的分度是后期治疗的重要依据,对HIE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HBO)疗法对缺血脑血管疾病(ICVD)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ICVD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应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16.28%),显效14例(32.56%),有效10(23.26%),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2.09%;应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的观察组,基本痊愈22例(51.16%),显效15例(34.88%),有效3例(6.98%),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高达93.0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疗效情况更好,且P<0.05,X2=6.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疗法治疗ICV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良好。应推广于临床。

  • 标签: HBO 疗法 ICVD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与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和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扫描,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特点,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CT在缺血股骨头坏死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头出现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的影像学特点则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Wl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1WI、T2WI混杂高信号。MRI对缺血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为95.92%,CT的检出率为79.59%,MRI的检出率高于CT。结论缺血股骨头坏死患者借助CT及MR的扫描中呈现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准确对缺血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判断,MRI对缺血股骨头坏死的评估更为准确。

  • 标签: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影像学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通过进行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后对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脑部血流改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搭桥组与贴敷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均十分理想,搭桥组相对更好一些。结论脑血管重建术可以有效改善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流,尤其是对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预防卒中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重建术 脑血管疾病 搭桥术
  • 简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属于骨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普通诊断X线片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诊断.致使病情恶化,临床发现后多已进入中晚期,对临床治疗与患者康复影响极大。本组研究通过选取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分别选用磁共振成像(MRI)与CT进行临床诊断,比较分析2种诊断检查方法的效率。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诊断 磁共振成像 CT 临床治疗 常见多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缺血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32例IC和45例UC患者资料,对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肠镜表现、病理结果、复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以老年女性居多,基础疾病多,多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便血,病程短,有自限性,肠镜下病变多累及一侧肠腔,直肠少受累,呈节段性分布,病理结果以慢性炎症为主,小血管纤维素血栓形成,少见中性粒细胞浸润,2周后复查肠镜,镜下炎症明显消失。UC病程长,腹痛不明显,粘液血便为特异表现,镜下病变呈连续性,多源于直肠,溃疡与炎性增生并存,病理学表现为大量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浸润,典型者可见隐窝脓肿,2周后复查肠镜,仍可见溃疡面。[结论]IC与UC极为相似,应全面结合病史及内镜特点进行诊断。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前后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RPLS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采用影像学方法、脑电图检查进行病情诊断,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出现头痛6例,视力障碍4例,意识模糊3例,答应迟钝4例,癫痫发作2例,偏瘫1例,注意力下降9例;15例患者病变主要发生于后部白质13例,侧脑室旁1例,小脑白色质与脑干1例;1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RPLS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可以恢复到发病之前的水平。

  • 标签: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
  • 简介:目的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肝性(H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术后定期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观察术后HE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HE影响因素。结果TIPS在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门静脉压为(2.37±0.29)kPa,较术前明显下降(t=22.8,P〈0.01)。随访期间27例(27/102,26.47%)确诊出现HE,术后6、12、24、36及48个月H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及66%。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1)和支架术后门静脉显影情况(P=0.007)为HE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HE发生率较高。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术后门静脉分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术后HE发生率明显升高。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支架 肝性脑病
  • 简介: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缺氧肠上皮屏障功能调控的作用。方法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分为3组:常氧组(21%氧浓度)、缺氧组(2%氧浓度)、缺氧+环巴胺组(用5mmol/L的环巴胺预处理30min后,再给予2%氧浓度进行缺氧处理)。RT-PCR检测Hh信号通路IHH、PTCH、GLI-1mRNA的表达变化,电阻测定仪检测跨上皮电阻(TER),Westernblot检测IHH、紧密连接蛋白经典表达分子胞质附着蛋白(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常氧组Hh信号通路IHH、PTCH、GLI-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6±0.009、0.459±0.087、0.142±0.023;缺氧组分别为0.303±0.052、0.678±0.073、0.483±0.0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14.05,一11.85,一6.52,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组和缺氧组的IHH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06和0.9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8.08,P〈0.05)。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环巴胺组的TER分别为(134±5)Ohm/cm。、(100±6)Ohm/cm2、(118±5)Ohm/c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d,P〈0.05)。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下降约27.7%(t=7.84,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环巴胺组回升约16.4%,但仍低于常氧组(t=4.23,P〈0.05)。常氧组胞质附着蛋白一1、咬合蛋白、闭合蛋白一1的表达分别为1.184-0.24、0.80±0.13、0.90±0.09,缺氧组分别为0.58±0.08、0.32±0.05、0.50±0.09,缺氧+环巴胺组分别为0.92±0.21、0.43±0.10、0.82±0.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88,10.09,P〈0.05)。缺氧组较常氧组分别降低48.7%、40.0%、55.6%(t=12.86,

  • 标签: HEDGEHOG信号通路 环巴胺 肠上皮屏障功能 跨上皮电子阻 紧密连接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中3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心跳骤停患者中,13例患者心跳恢复,11例心跳及呼吸均恢复,8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身体完全康复,3例患者处于恢复状态中,2例因为原发病死亡。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及时正确地实施CRP、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和电除颤以及患者原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心肺脑 复苏 心脏跳动骤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转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本室治疗的肺癌转移病例164例,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放、化疗结合疗效明显比单一进行放疗或化疗好。相较于无效组即SD+PD病人,治疗有效组即CR+PR病人的生存期长得多(P<0.05)。结论对出现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采用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要密切注意病人情况,严密观察其症状,合理指导治疗,以保障有效治疗。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放疗 化疗 预后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皮层以及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移瘤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一共收治了转移瘤患者9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疗+全放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福莫司汀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R、PR、SD、PD分别为5、13、5、2,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对照组CR、PR、SD、PD分别为2、10、6、2,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转移瘤患者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 福莫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