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施处方点评制对处方质量规范的效果,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门诊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处方点评的相关要求,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7月1日实施处方点评制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都有了明显的降低。结论处方点评制的实施对规范处方管理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在内脏动脉血管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内脏动脉 核磁共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26例患者采用喉镜明视下经鼻气管插管。结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内插管全部成功,出血少,损伤小,插入位置准确,不需二次调整;喉镜明视下经鼻气管内插管用器材少,适用于院前急救。结论2种气管插管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视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 标签: 纤支镜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78.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为65.6%,两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灯盏花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改进方法,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比较2012年改进前与2017年改进后产科工作量和质量。改变产房调度模式,实行病房“大责任”责任制,运用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引导护士正确处理困难。结果当工作量增加时,护理人员能够轻松应对,患者满意度从92.3%提高到98.0%。结论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 人力资源 弹性排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TST组和PPH组,每组36例,TST组采用TST进行治疗,PPH组采用PPH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但是TST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胶体铋剂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显效45例、75.0%,无效1例、1.7%,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32例、53.3%,无效13例、21.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药物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自身各自的特点和效果,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可以取得比胶体铋剂更好地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 胶体铋剂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以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为标准,对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以及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初筛检测的88例患者的血清中,4种方法都是阳性的患者有56例,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阳性79例,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84例,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1阳性56例,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阳性88例。而在88例健康对照组中,经过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后阳性例数为85例,特异性为96.59%,3例阳性血清标本经TPPA确认为阴性(χ2=16.3947,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对TP-CMIA、TP-ELISA所检测出来的阳性血清标本,再做TRUST滴度以及TPPA复检,可以有效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梅毒 检测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使用不同消毒方法对采血护士手消毒效果。方法采血车上工作的采血护士15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B组与C组各50例,A组选择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组选择含乙醇、氯己定消毒湿巾消毒擦手,C组选择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揉搓手。结果A组、B组与C组的手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0%、90.0%和100%,C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采血护士采用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进行消毒的效果好,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手消毒规范的依从性。

  • 标签: 消毒方法 采血护士 手消毒 消毒效果 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椎管狭窄的CT和MRI影像特征及准确率,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36例腰椎狭窄的患者,分别对其CT、MRI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CT诊断符合的有36例,无误诊和漏诊案例,诊断准确率为100%;MRI诊断符合的有32例,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88.9%,其中漏诊的4例分别为黄韧带肥厚钙化2例,体后缘骨质增生1例,下关节突骨质增生1例。结论CT和MRI应用在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皆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具有骨质改变、骨化及韧带钙化等病理改变,CT诊断的特异性更高,能够提供更为客观与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数据,是首选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的辅助诊断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CT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1-2013.1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0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干眼症 双氯芬酸钠 人工泪液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适用性、安全性、应用效用。方法将选择常规胃镜检查者72例纳入普通组,按照年龄(±1)、内镜检查指征、相同性别比例一对一选择同期72例无痛胃镜患者纳入无痛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普通组术中应激率、呛咳率、恶心率、咽喉痛率、流泪率、合计例次率高于无痛组,无痛组置镜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普通组,退镜时心率、舒张压高于普通组,普通组置镜时、退镜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麻醉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诊断效用无显著差异,但普通胃镜不良事件较多,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考虑到无痛胃镜价格并不昂贵,应作为胃镜检查首选,若有要求普通胃镜符合条件者,有无痛胃镜禁忌症者,采用普通胃镜也可满足需要。

  • 标签: 无痛胃镜 普通胃镜 对比 效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内镜诊断和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在诊断慢性胃炎时的表现,探讨其相关性并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到我院进行内镜检查确诊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做病理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得到的检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96.8%,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4.6%,两者一致性较好;通过对两种检查手段的具体指标分析比较发现,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慢性胃炎类型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的确诊应采用内镜与病理检查相配合的诊断方式,防止漏诊、误诊。

  • 标签: 慢性胃炎 内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老年胆道结石诊断对比研究。方法对78例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老年胆道结实的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MRCP和ERCP的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影像学的分析讨论。结果两组方法所得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病人的胆道结石都能清晰得显示轮廓,MRCP的准确率能达到98.7%(77/78),ERCP的准确率能达到94.9%(74/78),两者在数据上比较接近,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RCP和ERCP都能较好的显示胆道结石,而且MRCP具有无创性好,安全性高,诊断准确性高,不需要造影剂以及没有检查后并发症等优点,老年人比较愿意接受这种治疗诊断手段。

  • 标签: 胆道结石 MRCP ERC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颅脑外伤准确率为95.2%,CT诊断颅脑外伤准确率为74.2%,组间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脑挫裂合并血肿95.0%、硬膜下血肿94.7%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诊断颅脑外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 MRI 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脂血症采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40mg/d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LDL-C水平、TG水平、TC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相关HDL-C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恶心、胃胀、腹痛等不适为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脂血症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率,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 标签: 不同剂量 辛伐他汀 老年 高脂血症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脑干梗塞的临床特征,对48例脑干梗塞的磁共振改变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检查,少数行MRA检查。结果脑干梗塞具备典型交叉性麻痹者少。脑桥梗塞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其中交叉性麻痹12例;四肢瘫3例;纯偏身感觉障碍4例,其中2例伴肢体共济失调;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明确脑神经麻痹2例。脑桥梗塞肢体共济失调可为同侧,亦可表现为对侧。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塞最有意义的检查,阳性率95.8%,阴性结查与扫描时间过早过晚有关。怀疑脑干梗塞,尽可能做MRI检查。

  • 标签: 脑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癌或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记录其胃镜表现。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并将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中,有35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15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病理检查结果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有23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良性病变。与胃镜检查结果相比,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14%。结论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均具有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确诊率。

  • 标签: 胃癌 胃镜表现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0例剖宫产术患者,为剖宫产组,再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2000例自然分娩患者,为自然分娩组,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障碍、体重指数、脂肪、下肢肌肉分布系数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自然分娩组,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了正常体重、消瘦组、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外,其他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需推荐自然分娩,严格掌控剖宫产手术指征,以缩短患者产后的恢复时间。

  • 标签: 剖宫产 自然分娩 产妇预后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