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个人观点及临床实践,就心与耳窍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就耳窍与心、肾的关系提出新的见解,提出“心主舌,开窍于耳;肾主耳,开窍于二阴”的心肾与五官九窍的主、开窍的观点.

  • 标签: 耳窍 基础理论
  • 简介:从7个方面论述了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高尚医德.其主要内容如下:①继承发扬了扁鹊等古代名医的传统医德;②悉心钻研医学,敬业乐业,从不追逐功名利禄;③反对保守观点,不断更新医学知识;④治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⑤要求遵纪守法;⑥反对巫神迷信;⑦谦虚谨慎,终身学习.

  • 标签: 东汉 名医 张仲景 医德
  • 简介:正常睡眠是阳入于阴的生理状态,其生理基础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阴阳消长顺乎节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阴阳跷脉经气平顺、五脏之气平和有制、气血盛实充养有源、七情制化无失其度。临床治疗睡眠障碍,当谨守上述六大生理基础,才能知常达变,有的放矢。

  • 标签: 睡眠 中医学 生理 机制
  • 简介:经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是热病为汗病也,而何尝有所谓阴证哉?遍考《素问》《灵枢》诸经,并无阴证之名,故刘守贞伤寒,无问三阴三阳,皆一于为热,而无有寒者。故曰伤寒无阴证,阴证乃杂病也。然而仲景则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夫无热恶寒,则知无阳经之郁热,而发于阴,则知不从阳经之传入,故有四逆、理中之用。而谓伤寒之无阴证乎?不知伤寒之有阴证也。有真寒直中少阴经,而名为阴证者;有房欲伤肾,虚寒上下阴虚,而名为阴证者。

  • 标签: 阴证 无热恶寒 阳经 三阴三阳 四逆 虚寒
  • 简介:"火郁发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发"乃治则,含透散之旨。"火郁发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仲景开"火郁发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发。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火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标签: 《内经》 火郁发之 天人相应
  • 简介:世人患吐衄者多,而洁古则日:见血无寒。东垣亦云:诸见血皆责于热。丹溪亦日:血无火不升。三家之论出,而世之治吐衄者,皆以滋阴降火为法矣。岂知《内经》血溢、血泄,六淫皆有,故《纲目》序失血症,独载运气六淫之邪。王海藏云: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此语大发千古聋聩。夫六气使人失血,此为外感之邪言也。

  • 标签: 失血症 滋阴降火 《内经》 吐衄 六淫
  • 简介:世人患吐衄者多,而洁古则曰:见血无寒。东垣亦云:诸见血皆责于热。丹溪亦曰:血无火不升。三家之论出,而世之治吐衄者,皆以滋阴降火为法矣。岂知《内经》血溢、血泄,六淫皆有,故《纲目》序失血症,独载运气六淫之邪。王海藏云: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此语大发千古聋聩。夫六气使人失血,此为外感之邪言也。

  • 标签: 失血症 滋阴降火 《内经》 吐衄 六淫
  • 简介:探讨《长沙药解》论述升麻特性的学术观点。《长沙药解》认为升麻之性,辛凉升散,专入阳明经,既能清咽喉而止疼痛,又可消肿毒而排脓血。对《长沙药解》的精研有助于《伤寒》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长沙药解》 升麻 咽喉肿痛 黄元御
  • 简介:余尝读《素问·痹》(以下简称《》),深叹先圣之言也精,其理也深.然于中数处,百思难得其解,求教诸师,遍览各注,其义迥异.乃于苦思冥想之中,悟得点滴.兹不揣浅陋,略述于下,敬祈同道指正.

  • 标签: 素问 冥想 点滴
  • 简介:"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篇》,它强调治神是针刺的关键所在,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患者之神,同时调整医生之神,力求达到形神合一,便于得神取气,从而提高针刺疗效,揭示了治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针刺 治神
  • 简介:高等学校向来都被看作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成才之路的炼钢炉.无数青年学子怀揣大学梦十年寒窗,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医药学子也不例外.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祖国传统医学瑰宝继承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发扬人类文明,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民健康护航人的重大使命.院校式教育是当前大多数青年中医基础理论沉淀、中医思维启蒙和医学基本技能掌握的主要途径.因此,当前的中医药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中医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复兴和发展.

  • 标签: 中医药教育 低年级学生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 简介:郝印卿,男,58岁,湖北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伤寒》专家洪子云教授和李培生教授。1981年毕业,现任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郝教授舌耕之余。阐编撰出版《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分册》、《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分册》等论著七部,发表《伤寒内经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伤寒·递变源流叙议》等学术论文30余篇。

  • 标签: 《伤寒论》 中医学院 李培生 内经 脏腑 经络
  • 简介: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具有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中医人才的需要。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存在着重医轻文、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现象,从而导致了人文教育弱化、针对性与实效性缺失,以及中医人才的异化。合理构建中医人文课程模块,促进人文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是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中医教育 人文教育 融合
  • 简介:探讨'督脉入脑'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根据中医经络'督脉入脑'理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脑髓病症的特异性等针灸临床现象,结合无屏障脑区、嗅黏膜-嗅球-室周带SVZ鼻-脑通路等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经鼻给药治疗脑病之实验、临床结论等证据,提出'督脉入脑'途径之假说,以期为'督脉入脑'之实质研究提供思路,为提高脑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督脉 室周器官 嗅神经 无屏障脑区
  • 简介:伤寒六经辨证,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落实在脏腑之上,而脏腑病变又以六经概括,因而六经辨证与脏腑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中有关治肝大法,有方可循,有法可效。本篇试将《伤寒》(以下简称“原书”)治肝法的运用加以归纳整理,并列举病案说明之。

  • 标签: 《伤寒论》 温肝散寒 柔肝缓急 抑肝培木 养肝通络 疏肝理脾
  • 简介: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率先提出了适度观,即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三者要适度。适度观充分体现了陈云同志的唯实性、探索性、辩证性、政治性的思想。这对当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陈云 经济思想 适度观 经济发 经济体制
  • 简介:"生病起于过用"是发病学的重要理论,对临床治疗疾病和养生也具有指导意义.在发病学上,主要体现于情欲无节、饮食过用、劳逸过度和气候异常等几个方面.

  • 标签: 过用 发病 治疗 养生
  • 简介:肺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等。由于肿瘤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分为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

  • 标签: 肺癌 病机 证型 治疗原则 病案 中医药
  • 简介:带下病之病因病机从古至今诸多医家颇多论述,笔者追古溯源,从带脉治,综而论之,以求完备。带下为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色白或无色透明,其性黏而不稠,其量适中,无特殊臭气,津津常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王孟英在《沈氏女科辑要》:"带下,女子生而既有,津津常润,非本病也。"为生理性带下。

  • 标签: 带脉 带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