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一五致病治则的论述,探讨了历代医家对该治则的认识与发挥,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提出临证应用之时务必清楚“清”、“”之比例,才能辨证准确,用药精良,效如桴鼓。同时也例举了笔者应用该治则的临床体会。

  • 标签: 《内经》 《伤寒论》 火郁发之 治则 临床经验
  • 简介:",语出《内经》,后贤哲,多所发明。""为病理,喻闭塞之意;""乃治则,含透散旨。""是言火热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仲景开"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东垣独重脾胃,内伤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怫生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性,发火。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标签: 《内经》 火郁发之 天人相应
  • 简介:”源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在论述了风、寒、暑、湿、燥、6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五理论.而“”讲的是对于的治疗原则,原指外邪侵袭人体,阻遏气机,火热不得发泄而成,用之法进行治疗.王冰注曰:“发为汗,令其疏散也.”所引发的疾病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也有论述:“……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疡疿,呕逆,瘛疭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侬,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也,其气四.”后世医家对“”也有不同见解.笔者试就近10年来临床对“”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火郁发之 邪热郁结 气机阻滞 升散透达 开郁宣降 因势利导
  • 简介:摘要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祖国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从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本文从“未病先防”的角度谈一谈“”法的应用。

  • 标签: 火郁发之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 简介: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治疗多依据"热者寒"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张文风教授治疗长期高热患者时,在辨证审因的同时注重因人、因时制宜,主张临证时不应"见热清热",要诊断出引起发热的根本病机,从而辨证论治。长期高热患者1例,主症高热持续不退,究其病机为肝气不舒、气,故运用""之法,收效甚佳。

  • 标签: 持续高热 火郁发之 瘿病 经验介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年7月15日晚间黄金时段,江苏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播放的一档法制节目,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目光。节目讲述了2010年7月27日凌晨1时许,因一个名叫王惊天的男子在宾馆客房内为电动车锂电池充电引发大火,致住宿的两名南京大学天文系大三女生失去年轻生命一案,以及该案进入司法程序后,围绕王惊天的行为是否构成失火罪的罪与非罪之争。

  • 标签: 法制节目 南京电视台 2010年 黄金时段 南京大学 司法程序
  • 简介: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不会用火的,吃生食,喝生水。有一个叫燧人纸的人,他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们可以用火把食物煮熟了吃,

  • 标签: 小学 语文教学 汉字 “火”
  • 简介:一、暗时序进入九月。刚落完一阵细雨的夜空,不知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潮湿的痕迹才稍稍淡去;只剩那轮皎洁的明月,仍像被水浸湿般不断晕散出淡蓝色的冷冷光雾。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中,最原始的一种便是象形。我们的祖先利用形状相近的图形来描摹事物,因此象形文字大多是独体字,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虽然汉语中的象形字数量不多,但它们是构成其他汉字的基础,多么像能够把整个原野烧起来的“星星之火”!

  • 标签: 星星 象形文字 汉字
  • 简介:摘要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本病在临床中常见,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近五年来,本人通过对180例肝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按摩点穴法治疗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良好,疗效持久,总有效率达87%。

  • 标签: 点穴法 肝郁化火型 慢性咽炎
  • 简介: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大肆劫掠,烧毁当时的皇家花园、园林的瑰宝——圆明园。这是中国的历史痛,也是中国人的记忆痛。现在,让我们掀开这段滴血的历史,重温那段火事,以铭记国耻,引以为戒。

  • 标签: 英法联军 圆明园 火灾 清朝
  • 简介: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我在台大念书,念的是外文系,但不少必修科都是由外系老师担任。其中有殷海光先生的逻辑学和台静农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台先生其时是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必修科例必人丁旺盏,百多人挤在一个课室,授课老师除非口才了得而又善用身体语言制造魅力引起注意,否则五十分钟的课转眼就在同学交头接耳间浑浑噩噩地过去。

  • 标签: 台静农 中国文学史 身体语言 潜质 国民党 殷海光
  • 简介:孩子不生气,没烦恼,是因为他们总是存吃糖吧。其实,已经长大的我们,不妨也随身携带一颗巧克力糖,这样,你就会抵抗很多的不开心。

  • 标签: 婚姻 家庭生活 爱情 感情生活
  • 简介:1981年,“文革”后落实政策,那是我住进木樨地24号楼前不久,中央办公厅代主任兼中央党校副校长冯文彬特地登门拜访。他刚一进门就向我抱拳拱手,说:“老涂啊,50年前我错了,你有意见对我说,不要怪毛主席。”50年前,指的是1931年,当时我刚到江西苏区加入

  • 标签: 毛主席 江西苏区 无线电通讯 落实政策 中央党校 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