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种植牙在修复钱呀缺失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前牙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112枚种植体)患者进行了3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其中107枚种植体均稳固于牙槽骨内,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组织完全结合,种植体稳定,粘膜色泽正常。其中3枚种植体为术后1周种植区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种植体松动取出;2枚种植体为修复后2年,因咬合创伤,拍X线片骨吸收明显而松动被拔出。结论保证了种植体骨内段与周围组织的结合,种植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咬合力又加速了周围骨质的生长,因此术后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 标签: 人工种植牙 前牙缺失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骨膜髂骨植骨修复Pilon骨折缺损关节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Ruecli-Allgower分类III型的Pilon骨折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植入骨折端充当胫骨下胫距关节面,再行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5个月,maznl评分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带骨膜髂骨骨块植骨充当关节面,修复Pilon骨折关节面缺损近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拔除术后运用膜技术即刻种植牙修复牙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临床收录的28例40颗牙科患者实施牙拔除手术,术后即刻以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随访2年和3年效果,分析运用膜引导技术修复牙缺失效果。对比结果28例40颗病牙在实施牙拔除术后即刻运用膜引导技术,随访两年后效果,骨缺损部位修复形成,且冠修复承载两年后无松动现象,2年后,除出现3例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平均吸收高度在1.25mm,3年后牙周骨修复基本达标,牙缺修复效果明显。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压牙拔除手术后即刻种植新牙,不但可以在修复疗程中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可以达到与延期种植相同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即刻 种植牙 膜引导 修复牙 可行性
  • 简介:摘要新的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对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浅述,主要对护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 护理 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道德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医院事业的兴衰,医院道德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医院道德的一个不断完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医院道德建设的任务、目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等医院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认为加强医院道德建设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法制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的结合是医院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医院道德教育与修养,实现医院道德建设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是医院道德建设的根本手段,医院道德建设应综合利用多种途径与手段,从而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实现其基本任务和目的,促进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繁荣与进步。

  • 标签: 医院道德建设 任务 目的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儿科护理工作者从个人的道德完美转变到注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新需要的社会公德素质上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能力、技艺相适应,这是国际性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儿科护士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

  • 标签: 儿科护士 护理道德
  • 作者: 李冬梅张静杜艳玲林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道德是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而职业道德则是整个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指护士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这一特定范围内所要求的特殊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士职业中的具体表现。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每个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护士队伍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当前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就必须抓好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目的:比较牙列缺失应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两种不同方式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修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牙齿美观性、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牙齿美观性评分、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缺失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咀嚼与语言功能有效改善,提高牙齿美观度,疗效显著,可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重度磨耗伴牙缺失患者,通过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患者,经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15例、咀嚼有力15例、感觉舒适13例。均无根尖病变、扣痛及松动等现象。修复满意度达到100%。结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患者,咬合重建进行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修复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失 咬合重建 烤瓷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齿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种植牙技术和常规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游离端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观察组16例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对照组16例应用常规活动义齿修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和10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患牙咬合效率、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修复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种植牙技术比常规方法疗效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游离端缺失修复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前牙缺失散于间隙修复患者中应用正畸与修复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口腔前牙缺失散在间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义齿修复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与修复技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9%(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9/4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0%(1/49)明显低于对照组12.2%(6/4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正畸联合修复技术治疗口腔前牙缺失散在间隙患者疗效更好且修复后并发症少。

  • 标签: 正畸 修复技术 口腔前牙缺失散在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临床378例患者植入牙种植体,术后6个月内通过义齿修复、观察骨结合状况及患者的跟踪回访,对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种植成功率高达100%、满意度高,不论功能、外观、舒适度等均得到患者的肯定。结论种植牙作为临床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之一,以其优点多,成功率高的特点,应用广泛。

  • 标签: 种植牙修复 牙列缺失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下颌第三磨牙移动到原第一、第二磨牙的正常位置,并把第三磨牙的前倾阻生纠正,以补偿缺失的下颌第一磨牙。方法将第二以及第三磨牙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向前移动到缺失的第一及第二磨牙处,最后解除第三磨牙对第二磨牙的阻生。结果本次选取的1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矫治,均成功前移第二和第三磨牙,使之代偿到原第一磨牙,并解决了第三磨牙对邻牙的阻生。结论利用第二磨牙以及使用率不高的第三磨牙,对缺失下颌第一磨牙患者的矫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第三磨牙 代偿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50例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50件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都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的新方法。

  • 标签: 单侧游离端缺失 活动义齿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右侧脐动脉缺失与不合并畸形单脐动脉(singleumbilicalartery,SUA)SUA的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39例产前诊断胎儿,经超声诊断为SUA者149例,其中不合并畸形91例被纳入分析,测量胎儿头围、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径、肱骨长径并估测超声孕周,测量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Ratioofpeaksystolicoverenddiastolicpeak,S/D)。所有病例是否为SUA及其所伴发的畸形类别均以产后结果为准,对比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S/D、RI值在左、右侧脐动脉缺失组间差异性及其测值异常在不伴随胎儿畸形SUA病例中的情况。结果91例不伴随畸形的SUA胎儿孕中、晚期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0.6并且脐动脉S/D>4.0者6例,5例剖宫产予以证实合并宫内窘迫,其中3例宫内发育迟缓,1例胎死宫内。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S/D及RI值异常在左、右侧缺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合并畸形的SUA胎儿应密切随访其生长发育指标、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

  • 标签: 超声显像 产前诊断 单脐动脉 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妊娠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的原因及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产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孕妇共2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2例孕妇中,19例有合并症或并发症,3例无合并症或并发症。19例患者中,子痫前期13例,其中合并胎儿生长受限5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例,肾源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3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单纯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者1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双胎妊娠2例,其中1例合并一胎儿生长受限,1例死胎。胎儿畸形3例,分别为尿道下裂、房间隔缺损及染色体异常,其中胎儿房间隔缺损孕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和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结论在妊娠期间,以子痫前期为主的妊娠并发症是造成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主要原因,在无明确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前提下,出现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应先查清病症的原因。

  • 标签: 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 胎儿 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