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尖端涡流空化(TVC)是螺旋桨领域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因为TVC在螺旋桨辐射噪声和空化侵蚀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带有小翼的船用螺旋桨,它受到翼型小翼的启发。新设计的螺旋桨叶片尖端朝向压力侧倾斜,分析了压力系数,TVC,轴向速度场和螺旋度。数值结果表明,新设计的螺旋桨小翼几乎不影响螺旋桨的效率。随着前角的增加,推力系数逐渐减小。当前角小时,小翼有利于产生较少的空化行为。然而,随着前角进一步增大,小翼螺旋桨的空化行为也增加,甚至大于传统的螺旋桨。因此,可以推断出小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TVC特性。

  • 标签:
  • 简介:民用螺旋桨飞机气动除冰系统是飞机保持气动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飞机安全飞行意义重大,出现故障会对飞机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气动除冰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排除故障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 标签: 飞机 除冰系统 故障。
  • 作者: 李堂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CT对于实质脏器损伤、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结合CT诊断结果和手术、DSA随访结果进行对比,6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实质脏器损伤阳性54例,占比90%。空腔脏器损伤阳性19例,占比3%。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性94.44%、特异性80.00%。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诊断结果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胸腹部创伤;多层螺旋CT;诊断意义
  • 作者: 邵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宜兴市周铁镇卫生院,江苏 宜兴214261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宜兴市周铁镇卫生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等比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X线平片检查)与研究组(40例,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χ²=7.262,P=0.007。结论:与普通X线平片摄影检查相比,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彩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X线平片摄影;肋骨骨折;诊断;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3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包括不明原因贫血4例、持续性腹痛5例、腹部包块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其他4例。入选患者于术后对瘤体进行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入选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测,观察入选患者CT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其中主要发病部位为小肠、结肠和十二指肠,占比分别为56.67%(17/30)、36.67%(11/30)和6.66%(2/30);病理分型为免疫表型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占比分别为80%(24/30)和20%(6/30)。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疾病分型为肠壁增厚型占比40%(12/30),影像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厚度为1.5~4.1 cm,同时部分患者伴随肠壁狭窄;动脉瘤样扩张型占比为33.33%(10/30),影像显示患者实质病变部位肠壁有较为明显的扩张;息肉肿块型占比为10.00%(3/30),影像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有较为明显的息肉肿块,且影像显示为较有规则的分叶状;肠系膜浸润型占比为6.67%(2/30),影像学结果显示病变部位肠系膜有明显增厚且其组织脂肪之间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对疾病的早期确诊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HP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HP-VacA)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胃癌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良性胃部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HP-CagA、HP-Vac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有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喜好烫食、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降低、合并脂肪肝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吸烟、情绪抑郁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82.93%(73/88)比62.50%(50/80)和26.25%(21/80)、30.68%(27/88)比7.50%(6/80)和0](P<0.05)。HP-CagA、HP-VacA与胃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CagA、HP-VacA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HP-CagA、HP-Vac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加强对HP-CagA、HP-VacA阳性的HP感染患者的治疗,对切断胃癌早期发生环节、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胃肿瘤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HP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HP-VacA)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胃癌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良性胃部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HP-CagA、HP-Vac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有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喜好烫食、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降低、合并脂肪肝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吸烟、情绪抑郁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82.93%(73/88)比62.50%(50/80)和26.25%(21/80)、30.68%(27/88)比7.50%(6/80)和0](P<0.05)。HP-CagA、HP-VacA与胃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CagA、HP-VacA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HP-CagA、HP-Vac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加强对HP-CagA、HP-VacA阳性的HP感染患者的治疗,对切断胃癌早期发生环节、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胃肿瘤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 预后
  • 简介: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进入循环系统进行血行播散导致的多系统损害,但目前其全身播散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梅毒螺旋体黏附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骨架系统破坏、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等多方面探讨梅毒螺旋体血行播散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参数,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沧州市人民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检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110例正常成人踝关节MSC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18~60岁[(38.2±11.0)岁]。左踝59例,右踝51例。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于MSCT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10 mm处分别测量胫腓前间隙(L1)、胫腓后间隙(L2)、胫腓中间隙(L3)、切迹内腓骨深度(L4)、胫腓骨前缘的距离(L5)、胫腓骨后缘的距离(L6)、前胫腓联合角(A1)、腓骨旋转角(A2),根据性别、年龄段及侧别比较测量结果。观察“胫腓联合线”阳性率,并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形态学分型。结果L1~L6、A1、A2在不同年龄段和侧别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L4、L5、A1、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男性L1、L2、L3、L6较女性大(P<0.05或0.01)。男性“胫腓联合线”阳性率为80.4%(45/56),女性为74.1%(40/54);青年为77.2%(44/57),中年为77.4%(41/53);左踝为78.0%(46/59),右踝为76.5%(39/51)(P均>0.05)。下胫腓联合形态学分型为新月形61例(55.5%),梯形14例(12.7%),Ⅰ形3例(2.7%),M形17例(15.5%),V形10例(9.1%),Г形5例(4.5%)。结论在应用L1、L2、L3、L6作为成人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的参考时,需考虑性别因素,但无须考虑年龄及侧别因素,男性较女性下胫腓间隙宽,且腓骨位置更偏前;“胫腓联合线”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不受性别、年龄及侧别的影响,可为下胫腓联合损伤及解剖复位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下胫腓联合的形态存在较多变异,应注意与X线上容易误诊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相鉴别。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 踝损伤 体层摄影术 人体测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怀疑肠结核,行MSCTE检查并最终确诊肠结核的病例22例,对肠结核的MSCTE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本组病例中病变肠壁增厚表现为对称性均匀增厚或不均匀非对称性增厚,增厚肠壁呈均匀性强化、分层样强化、局灶性不均匀强化,以分层样强化多见,局灶性不均匀强化是指中度或明显强化的肠病内见不强化或低强化小灶。部分病例合并腹膜、系膜、网膜、腹腔淋巴结的累及可以辅助诊断。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壁的厚度及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E可以全面评估肠结核的受累肠管及肠外组织、器官的CT改变,与常规检查相比可以获得病变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小肠造影 肠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怀疑肠结核,行MSCTE检查并最终确诊肠结核的病例22例,对肠结核的MSCTE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本组病例中病变肠壁增厚表现为对称性均匀增厚或不均匀非对称性增厚,增厚肠壁呈均匀性强化、分层样强化、局灶性不均匀强化,以分层样强化多见,局灶性不均匀强化是指中度或明显强化的肠病内见不强化或低强化小灶。部分病例合并腹膜、系膜、网膜、腹腔淋巴结的累及可以辅助诊断。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壁的厚度及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E可以全面评估肠结核的受累肠管及肠外组织、器官的CT改变,与常规检查相比可以获得病变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小肠造影 肠结核
  • 简介:摘要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起病急,可危及生命,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对病因进行早期明确及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筛查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多层螺旋CT具有成像速度快、对急性胸痛早期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胸痛三联征检查一次扫描可同时观察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为进一步规范急诊胸痛三联征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技术专家,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经国内专家多次讨论,对胸痛三联征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检查前准备、扫描方案、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控制以及辐射剂量控制等内容达成共识,旨在规范急性胸痛三联征中多层螺旋CT检查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影像诊断和制定临床诊疗策略。

  • 标签: 胸痛三联征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三维重建病例,包括骨关节组32例、血管组38例、其他部位组24例。依据病变性质及部位对对比剂使用和扫描技术具体设计,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 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6.8%、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96.8%、97.9%,病理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100.0%、100.0%,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螺旋CT VRT在患者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无创直观诊断技术,可有效测量和诊断关节半脱位和骨折,在脑室、尿路、胃肠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 三维重建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4例,均行128层MSCT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MRI检查。以CTP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对照分析128层MS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8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CTPA结果示,肺动脉栓塞阳性64例,阴性20例。128层M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度为95.24%(80/84),灵敏度为96.88%(62/64),阴性预测值为90.00%(18/20),高于MRI相应值(P<0.05)。结论128层M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较高。

  • 标签: 肺动脉 栓塞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扩张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的成像率为100.00%(80/80),定位准确率为100.00%(80/80),诊断准确度为92.50%(74/8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75%(75/80)。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评分为(4.59±1.24)分,对胆道解剖结构与胆管壁的显示评分为(4.12±0.64)分。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能较好显示胆道结构,有利于对胆总管扩张病变进行定性、定量及定位分析。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建技术
  • 作者: 杨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65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性28例,恶性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良性、恶性病变结果均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可准确地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情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多层螺旋CT
  • 作者: 许东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抽选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结果诊断,72例急性阑尾炎,18例其他急腹症。经多层螺旋CT诊断,71例急性阑尾炎,19例其他急腹症。手术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多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阑尾炎中,对比穿孔性和非穿孔性,在阑尾腔积液、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腔积气、阑尾强化缺损上,CT影像学特征明显(P<0.05)。在淋巴结肿大、阑尾粪石、阑尾增大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其检出率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急性阑尾炎;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溶素在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液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45例为原发性VC(VC不育组),35例患者不合并VC(非VC不育组)。同时,本研究选取30例健康男性为可育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精液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比例以及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结果VC不育患者精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可育对照组;此外,与非VC不育患者相比较,VC不育患者精颗粒溶素水平更高;精颗粒溶素的表达与精子浓度(r=-0.364,P<0.001)、精子活力(r=-0.397,P<0.001)和精子正常形态(r=-0.441,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不育合并VC患者精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其表达水平与VC等级密切相关。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男(雄)性 精液分析 嗜酸细胞颗粒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脉搏灌注指数在达克罗宁胶对喉镜辅助气管插管中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妇科腹腔镜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为全麻诱导前将8 ml达克罗宁胶剂含于咽喉部,并在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胶2 ml;对照组为将8 ml含漱液含于咽喉部,并在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石蜡油2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口服药物时(T0),全麻诱导前(T1)、全麻诱导后(T2)、喉镜暴露声门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5 min(T5)的SBP、DBP、HR、SpO2、脉搏灌注指数(PI)及拔管时(T6)咽喉疼痛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I在T3、T4明显升高,SBP在T3、T4、T5均显著降低,而DBP在T4时降低;HR在T3时升高,而在T4时明显降低;在T6时咽喉疼痛和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显著降低。与T2比较,对照组在T3、T4时PI值均明显降低,SBP、DBP显著升高,且HR在T3时降低,T4升高;与T2比较,观察组PI值在T3、T4、T5时间无明显变化,SBP、DBP在T4时升高明显,而HR无明显变化。与T4比较,两组T5时SBP、HR均明显降低,PI值仅对照组显著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的反应,而辅用达克罗宁胶有利于维护围术期循环稳定性,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喉镜检查 插管法,气管内 脉搏灌注指数 达克罗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SCT)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慈溪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临床结果与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显示均为单发癌,其中贲门胃底13例(16.25%)、胃体21例(26.25%)、胃窦部46例(57.50%);累及胃底+胃体21例(26.25%)、累及胃窦+胃体34例(42.50%)、累及胃底+胃体+胃窦共13例(16.25%)。胃癌患者病理结果显示Borrmann Ⅰ型12例(15.00%)、Ⅱ型28例(35.00%)、Ⅲ型27例(33.75%)、Ⅳ型13例(16.25%)。术前MSCT Borrmann Ⅰ型准确率为83.33%、Ⅱ型准确率为78.57%、Ⅲ型准确率为77.78%、Ⅳ型准确率为84.62%,总准确率为80.00%;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术前Borrmann分型诊断观察者内一致性、观察者间一次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83、0.853,均 P<0.001。结论MSCT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且重复性好。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胃肿瘤 Borrmann分型 病理 诊断 准确率 一致性 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