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214例手足(HFMD)患儿的护理,主要是病情的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防止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1日-30日收治住院的214例手足口中并发脑炎(重症病例),通过加强病情的观察、护理及治疗。结论加强病情的观察,特别是观察血压的变化,是预防发生手足严重并发症神经源性肺水肿关键、有效的指证,从而最大限度降低HFMD病死率、致残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血压 神经源性肺水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10月收治的70例确诊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儿中,年龄<3岁57例(81.4%),均出现皮疹、发热(100%),易惊53例(75.7%),呕吐24例(34.2%),嗜睡14例(20%),肢体震颤20例(28.5%),心率快、血压高43例(61.4%),白细胞>20.0×109/L,2例(2.8%),>12×109/L,12例(17.1%),血糖升高21例(30%),脑脊液白细胞增高65例(92.8%)X胸片示单、双侧肺野见渗出39例(55.7%),肺水肿1例(1.4%),肺出血1例(1.4%)。脑电图异常48例(68.5%)。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回增宽、加深25例(35.7%),2例行头颅MRI检查,1例示延髓、右侧颞叶异常信号,考虑脑软化。1例示侧脑室旁白质异常信号。大便病原学检查EV71型阳性43例(61.4%),CA16阳性9例(12.8%)。其他肠道病毒11例(15.7%),阴性7例(10%)。70例患儿均予甘露醇脱水,43例血压高、心率快患儿均予米力农强心,酚妥拉明降血压治疗,其中24例用酚妥拉明控制血压不满意后改为硝普钠降血压,2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69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结论<3岁、肠道病毒71型感染、持续发热、呕吐、肢体抖动、血压升高是重症手足的危险因素,尽早行腰穿查脑脊液明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积极脱水,控制血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1月—2013年7月毕节市重症手足(HFM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原、高危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58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均有呼吸心率增快、神经精神症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及CRP升高;15例末梢循环不良;75例高血糖。治疗予降颅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激素等对症治疗,临床痊愈出院156例,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者1例,死亡1例。结论毕节市重症HFMD近半数为EV71感染,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损害,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尽早应用甘露醇、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病情进展。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密切观察危重症,及时发现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应早期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改善通气及循环功能。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病患者为重症组,另外取同期的100例轻症手足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的血糖、脑脊液检查、胸片、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组平均年龄小于对症组,重症组预后较差,因此手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手足是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但部分重症手足病患儿病情较重,发展快,容易导致死亡,临床治愈时间较长。本研究收集了138例重症病例临床和实验指标等15个因素,以期找出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重症手足病患儿提供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相关因素分析 肠道病毒71型 预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手足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重症手足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并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重症手足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医院感染控制对策。方法对每例重症手足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15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医院感染病例。结论对重症病例进行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评估,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的生化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对手足病患儿12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将其分为死亡组、重症组与普通组。结果重症组患儿的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组患儿,且随着患儿病情的加剧含量逐渐增加。重症组患儿的去甲肾上腺激素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普通组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重症组的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足病患儿的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与去甲肾上腺激素能够对重症手足病患儿进行早期识别,特别是当患儿的肌钙蛋白与去甲肾上腺激素的水平明显升高时,表示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患儿 手足口病 生化指标 变化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38例重症手足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总结,通过对机械通气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护理方法,减低死亡及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德国产DragerEvita4呼吸机,对38例重症手足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38例采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的患儿,35例痊愈,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35例拔管后病情稳定,无一痰痂形成,及堵管现象,肺部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及时的给予重症手足病人机械通气,可有效的阻断病人病情进展。保证呼吸机各管道密闭通畅,不漏气,不扭曲,不脱落或阻塞,应遵守“有痰必吸,吸必彻底”的原则,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取相应的正确细致规范的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正确细致规范的护理措施,大大的降低了手足患儿的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同时对促进手足病人的恢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体会及患儿转归,为重症手足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的提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与普通手足的患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手足病好发于5~7月之间(占79.1%)。发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46.5%),高血糖(51.6%)以及肢体抖动和无力(58.8%)。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79.1%),呕吐及惊厥(75.6%),精神烦躁及头痛(70.9%)和出现颈项抵抗征(72.1%)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表现。90.7%的患儿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出现于病程前4天。较普通手足重症手足病患儿的典型症状出现早且频率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住院时间较普通患儿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手足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及甘露醇。出现肺水肿前兆时积极进行机械通气。结论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及头痛,呕吐或精神烦躁,肢体抖动和无力,颈抵抗征等神经系统症状是重症手足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的危象表现,及时进行降低颅内压,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患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我院收治的儿童重症手足病患儿100例,通过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本组10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经过我院积极治疗及护理,有92例患儿痊愈出院,有8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经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达到92%。结论重症手足对患儿具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针对、全面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重症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3例重症手足病例的早期临床表现,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并加强护理。结果20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手足病例的重症征象,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可减少重症手足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手足是以EV71病毒及萨奇病毒A16型为主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属自限性疾病。但近年来,急危重症患儿逐渐增多。多省市大面积流行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手足及急危重症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来阐述手足流行及发病的机,根据病因病机提出重症的分期辨治。经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重症手足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并发症的病情及预后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手足口病/中医药疗法 中医学 传染病 五运六气
  • 简介:摘要目的6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进行脱水、对症的同时加强发热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及口腔护理,结果58例康复出院,2例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方法消毒隔离,重视皮肤、口腔、心理等综合护理结论消毒隔离是护理的基础工作,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过程的关键.关键词儿童;手足;重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0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病患儿临床特征,为危重症手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56例危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56例危重症手足嗜睡(100%)、肢体震颤(96%)、心率增快(84%)、持续高热(92%),高血压(56%),呼吸不规则(99%),高血糖(10.7%),危重症出现时间为病程的第2-5日,平均(3.1±1.1天)。白细胞数增高(大于15×109/L),56例均行病毒检测,其中肠道病毒71型48例,其他肠道病毒8例。56例均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51例治愈,要求出院3例,2例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以EV71多见,起病急,变化快,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病征象并积极治疗,可提高患儿治愈率或改善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手足(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该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发生于夏秋季1。临床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和疱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尤其是掌面、肛周等部位,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小儿手足重症征象的患儿早期识别,认真做好监测和护理,在提高HFMD抢救成功率中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4月至10月,我科共收治260例手足病患儿,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患儿72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