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12年重症手足不同病原学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012年04月至1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重症手足EV71感染组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易惊、嗜睡、呼吸节律改变、血压高等,易发展至危重症。结论我院2012年重症手足病原以EV71感染为主。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病原学
  • 简介:摘要重症手足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感染诱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心肺衰竭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故应早期进行识别。本文从手足病患儿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可以预测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病情进展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手足(handfootandamouthdiseaseHFM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以期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此,早期诊断,规范有效治疗,减少死亡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对2013年07月01至2013年07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出院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60例HFMD年龄分布于4岁6月以内,平均1岁9月,中位数年龄1岁8月,男女比例3327,地区分布重庆地区37人(61.7%),四川地区22人(36.7%),西藏地区1人(1.6%)。城镇患儿17人(28.3%),农村患儿43人(71.7%)。2)本组HFMD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但在7月份左右有集中趋势。4)多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疼,意识障碍,惊跳和惊厥。5)病原学检测50例病人做了血EV71-IgM抗体检测,39例阳性(78%),其中合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合并EB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PCR检测,,但患儿并无麻疹和EB病毒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考虑麻疹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与EV71-IgM抗体有交叉抗原的可能。9例病人做了脑脊液检查,EV71抗体阳性7例(77.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蛋白多为正常。6)本研究头疼6例(10%),共济失调2例(3.3%),脑膜刺激征5例(8.3%)。7)影像学检查43例做了CT检查,异常4例(9.3%)。7例做了MRI检查,异常5例(71.4%)。MRI优于CT。52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26例(50%)。8.治疗转归46(76.6%)例临床治愈出院,9例(15%)好转要求出院;1例放弃治疗;3例转ICU治疗,1例死亡;4例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结论本研究EV71感染率最高,重症病例多见于EV71感染;血清学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头颅CT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病灶定位,MRI优于CT;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监测病情变化。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的患儿出院后都应该随访至少6月到1年。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小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病患儿37例,在护理措施中对其实施人文关怀,分析患儿恢复情况。结果37例患儿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全部都进入恢复期,无死亡病例。34例患儿临床治愈,无遗留症状。2例患儿脑电图轻度异常,1例脑脊髓炎患儿轻度下肢活动障碍。结论在重症手足病患儿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人文关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重症患儿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来自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手足重症患儿,运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干预治疗,分析其案例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长约为(7.21±2.3)d;发病患儿中以男患儿居多,发病多在夏秋季节,同时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患儿,3-4岁最多。结论手足重症患儿的治疗需要及时干预才能有效的保证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死亡率,同时需要在夏秋季和4岁以下患儿中加强预防。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患儿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的早期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重症手足对其进行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表现,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做好消毒隔离、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结果治愈或好转18例,有效率75﹪,无效转院5例,无效率20.83﹪,死亡1例,死亡率4.17﹪。结论重症手足的救治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强调善于观察、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表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是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识别 护理干预 综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预后良好,轻症在1周内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足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通过精心护理可使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部位 疱疹 传播途径 消毒隔离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手足的主要症状为口腔粘膜、手掌及足底出现水疱样皮疹,少数患者表现为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可迅速发展为肺出血、肺水肿和循环衰竭,重症病例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已明确,EV71可侵犯脑干,引起脑干脑炎,而脑干脑炎是向重症手足进展的重要阶段,病情凶险,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并容易发生肺水肿或肺出血,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导致死亡。因此,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早期干预治疗对重症患儿救治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HFMD)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的早期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依据,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HFMD致NPE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早期8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出现肺出血,1例入院后16h死亡,1例20h死亡;其他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临床治愈1例(16.7%),自动出院4例(66.7%),死亡1例(16.7%)。其他30例常规加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临床治愈27例(90%),自动出院2例(6.7%),死亡1例(3.3%)。结论对有发生NPE高危因素的重症患儿应加强监护、反复肺部听诊、评估,以期早期发现,迅速采取以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EV71 神经源性肺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儿童手足发生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家住迈皋桥街道的手足287例临床病例,76例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例进行收集分析,按照11的关系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根据单因素条件和多因素条件,作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看出,手足临床病例的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区别、家庭经济、日常手部卫生清洁、近期外出就餐情况以及近期与患者是否接触;EV71(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手足的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差别、日常手部卫生清洁和近期是否与患病接触。结论减少手足传播感染的途径和方式就是做好卫生防控,经常进行手部卫生清洁,减少与手足病患者的直接接触。

  • 标签: 手足口病 EV 71 儿童 对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手足病患儿的综合性护理,减少病程,提高了治愈率。方法采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HFMD患儿170例进行常规护理、消毒隔离护理、心理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17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症状较轻的患儿病程4-6天,有并发症的患儿病程6-10天。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手足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患儿 手足口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手足的特征及治疗方法,有效地诊断治疗手足。方法对文中笔者所在医院512例手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手部和足部,临床表现为发热、无力及血压升高。结论为了减少手足的发病率,及并发症,应该对手足的认识加以重视。

  • 标签: 手足口病 治疗 临床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手足是以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的一种传播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加强手足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手足的防控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手足的发展。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 控制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手足病患儿给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重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的基础上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热退、皮疹消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热退、皮疹消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疗效满意。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丙种免疫球蛋白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的临床特点和流行学规律,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有利地开展临床工作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86例手足病例进行临床分类、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A(CoxA)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手足的发病人群以幼儿为主,尤其是散居儿童为主。重型及危重型的病例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其核酸阳性率89.3%。结论手足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的重点;警惕危、重症病例之症状、体征表现,早期完善病原检测、积极干预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点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患者流行学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隔离,早期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甾体类药物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EV71病毒成为最重要的儿童肠道病毒,其疫苗的研制是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手足Ⅰ期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儿科收治的450例手足Ⅰ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观察组按照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实施诊疗,对照组实施传统诊疗。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对手足Ⅰ期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日平均费用、平均西药费、平均检查费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足Ⅰ期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路径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