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种手足疫苗对手足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8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儿童未接种手足疫苗,实验组儿童接种手足疫苗,对比两组儿童各年龄段发病率,以及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率。结果:经接种后,实验组儿童总安全性方面高于常规组,常规组研究期间症状出现几率为53.33%,实验组为6.67%,(P<0.05);常规组各年龄段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儿童整体发病率较低,常规组总发病率为33.33%,实验组为6.67%(P<0.05)。结论:儿童接种手足疫苗对手足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年龄1~3岁的手足病患儿200例,采用跟踪随访的方式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在完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制患儿临床资料填写表,初步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病菌种类、白细胞指标、空腹血糖以及临床体征等),总结出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结局,根据预后结局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子代入Logistic进行回归性分析,解析出重症手足患儿影响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结果显示,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意识淡漠、昏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长久高热、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患儿体征表现为四肢肢端冰冷、皮肤发花、口唇发绀、皮疹等。预后不良组患儿20例,预后良好组患儿18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0%(20/200)。对比分析相关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昏迷情况、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循环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检验,证明EV71感染、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以及循环障碍是影响重症手足患儿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结论重症手足临床特征复杂多变,多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等;EV71感染、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以及循环障碍是影响患儿结局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出现以上因素的患儿,需严密监控病情发展情况,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后 白细胞 空腹血糖 病菌种类 四肢循环
  • 作者: 梁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 第3期
  • 机构: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 绵阳621000
  • 简介:<正文>手足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幼儿园同年龄组中发病风险更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人们常常会产生疑问,对于成人是否会感染手足缺少明确的答案。本文对手足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成人;手足口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2008年安徽阜阳手足爆发以来,我国手足病疫情一直处于高位流行态势,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轻症患者中药治疗效果满意,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在此综述目前该疾病的诊疗研究进展,总结救治经验,为手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治疗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道病毒感染重症手足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收治的100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病患儿,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成轻症组(n=42)和重症组(n=58),比较两组患儿的白细胞数、血糖水平;心肌酶谱水平(AST、LDH、CK、CKMB);T淋巴细胞水平(CD3+、CD3+CD4+、CD3+CD8+);NK细胞(CD4+/CD8+、CD16+CD56)、B淋巴细胞(CD19+);炎性因子水平(IL-6、IL-10、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结果(IgA、IgG、IgM、C3、C4)。结果:重症组患儿的白细胞数、血糖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儿的AST、LDH、CK、CKMB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儿的CD3+、CD3+CD4+、CD3+CD8+少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儿的CD4+/CD8+、CD16+CD56和轻症组相比(P>0.05),重症组患儿的CD1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的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的IgA、IgG、IgM、C3、C4均高于轻症组患儿(P<0.05)。结论:肠道病毒感染重症手足病患儿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会发生紊乱,机体白细胞、血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会明显提升,且炎症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显著提升。

  • 标签: 肠道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病情程度 病理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工作中遇到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中特殊病例逐年增多,如手足合并水痘,水痘患儿在水痘恢复期再次出现水痘症状等病例均有出现。本文探讨手足合并水痘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4例手足合并水痘感染患儿。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女性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5岁、5岁3月, 1例男性患儿年龄为5岁,年龄组为3-6岁或职业划分为幼托儿童,据流行学史、皮疹形态、分布、全身情况的不同及临床特点予以临床诊断。4例患儿均有发热,最高体温均未超过37.9℃,手足和水痘均为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患儿未发现有并发症,均予以对症治疗处理,回家隔离观察治疗,患儿病情逐渐痊愈。结论:4例患儿均未接种相关疫苗,均为低热、皮疹不重,微痒,血常规、血糖、CRP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有其他并发症,其中1例因口腔疱疹及溃疡较多影响进食外,其余3例未诉明显不适,4例患儿病情未见加重或病程延长等情况出现。

  • 标签: 手足口病 水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