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小儿诱导以及维持麻醉工作期间,观察七氟烷药物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04月收治的32例住院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住院患儿分组;对照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氯胺酮药物完成;观察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七氟烷药物完成;对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患儿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住院患儿在开展诱导麻醉工作期间,合理选择七氟烷药物完成,对于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优化住院患儿的麻醉效果。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出180例,在手术前对其使用七氟烷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患儿使用七氟烷的有效安全量和患者在使用七氟烷后其SPO2指标、心率值、Bis值及七氟烷的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患儿使用七氟烷有效安全量≤3ml、SPO2≥96.0%、92次/分≤心率≤147次/分、40≤Bis值≤79、20s≤起效时间≤166s、30s≤持续时间≤147s。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安全性高、有效性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麻醉诱导的118例小儿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麻醉诱导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促使患儿和家属积极地配合护理,显著地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小儿麻醉诱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方面和维方面的临床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4月治疗的26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n=133)和观察组(n=133)其中小儿骨科218例,五官科31例,创伤外科17例。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进行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则使用七氟烷进行患者诱导和维持麻醉,通过比较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动脉压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对照组心率每分钟(99.6±8.6)次高于观察组(92.3±6.5)次,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方面,对照组患者儿童同样高于观察组。而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以15.2%(5/33)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的36.4%(12/33)。结论通过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研究比较分析说明,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方面具有较强的临床优势。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奈酸锶对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雷奈酸锶药物干预组。造模6周后,考察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以及血清学指标。结果模型组的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经雷奈酸锶药物干预,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相比,血清IL-8、BALP、TRACP5b明显升高(P<0.05,P<0.01),OCN明显降低(P<0.01),雷奈酸锶干预组可以显著改善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雷奈酸锶可提高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同时改善多项血清指标,对激素性骨质疏松有一定预防作用。

  • 标签: 雷奈酸锶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矿物含量 血清指标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全麻诱导期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实施老年全麻的7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双盲法纳入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n=35)。比较不同药物应用方式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均低于芬太尼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全麻诱导期血糖与去甲肾上腺素数值相对较低,与芬太尼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芬太尼,舒芬太尼在老年全麻诱导期应用的应用,患者血压与心率指标控制效果更加理想,且能够稳定患者的血糖与去甲肾上腺素,麻醉诱导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老年全麻诱导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和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麻醉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pO2差异不明显。结论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可以缩短进行麻醉诱导的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费用,降低其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患儿 全身麻醉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诱导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80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方式诱导排尿,研究组产妇则采取开塞露诱导排尿,两组均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诱导排尿效果、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诱导排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尿潴留患者采取开塞露诱导排尿,相比传统方法诱导排尿效果更良好,而且可以促使产妇更快排尿,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开塞露 诱导排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访视与心理诱导对患者术前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划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与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诱导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护理后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值均正常,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护理中给予术前访视、心理诱导等护理干预方法,对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诱导 术前访视 应激反应
  • 简介:以披碱草×野大麦杂种F1幼穗为外植体,设置不同的激素浓度,获得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并选用长度不同的幼穗为外植体,确定出较为合适的外植体长度。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后,细胞生长缓慢,通过更换培养基使其恢复生长。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以长为2-3cm幼穗为外植体,MS+3mg/L2,4-D为诱导培养基。MS+2,4-D3mg/L+KT0.5mg/L+CH300mg/L与MS+2,4-D4mg/L均可改善经过长期继代生长质量较差的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 标签: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幼穗 愈伤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本文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白藓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0.1%氯化汞和10%次氯酸钠两种灭菌剂的灭菌效果有着明显地差异,白藓地下芽的最佳灭菌剂为0.1%氯化汞,灭菌适宜时间为10min,其灭菌的效果最好,污染率和死亡率均较低。MS培养基中加入NAA、6-BA不同浓度及配比对白藓地下芽启动培养的萌发率影响差异较大,以MS+NAA0.8mg/L+6-BA0.6mg/L培养基为白藓地下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

  • 标签: 白藓 灭菌 不定芽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应用紫杉特尔对头颈肿瘤诱导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头颈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23例,对照组头颈肿瘤诱导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紫杉特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联合应用紫杉特尔对头颈肿瘤诱导化疗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紫杉特尔 化疗 头颈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组织局部低氧,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增加,催化下游纤维化胶原蛋白生成,诱导纤维化发生。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免疫抑制剂,能够调节HIF-1α表达,参与细胞生长调节。

  • 标签: HIF-1&alpha mTOR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小儿麻醉诱导期应用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儿,将其数字随机分为三组,分为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20例),A组取0.01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B组取0.02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C组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滴注,输注后30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A、B、C三组患儿的BIS与丙泊酚EC50及OAA/S评分。结果丙泊酚EC50与BIS呈现出负相关(P>0.05),BIS与OAA/S评分相关系数为正相关(P<0.05)。A组、B组EC50、均低于C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C组的BIS、LOC时间均低于A组、B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将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麻醉有效性好、安全性高,可相应的减少丙泊酚浓度,增加对小儿麻醉的镇静作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 标签: 小儿 麻醉诱导期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镇静作用 影响
  • 简介:采用多因素区组试验方法,以白三叶新品系种子为材料对白三叶新品系无菌苗培养过程中消毒方法、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以培育的无菌苗为材料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外植体对白三叶新品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70%酒精消毒3min+2%NaClO消毒10min,种子消毒效果最佳且对种子毒害作用最小,且在添加1.5%蔗糖的MS培养基上最适合无菌苗培养;白三叶新品系的茎较易脱分化,以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2ug·L~(-1)6-BA+3ug·L~(-1)2,4D,以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0.5ug·L~(-1)6-BA+1ug·L~(-1)2,4D。

  • 标签: 白三叶新品系 无菌苗 愈伤组织
  • 简介:为阐明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烟草抗虫机制,用50μmol/L和150μmol/L的MeJA乙醇水溶液喷洒烟苗,24h和48h后取叶片分别喂食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每隔6h监测取食量及体重变化,同时通过Folin-Ciocalteu比色法检测烟叶总多酚含量变化,并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统计分泌蔗糖酯的腺毛数。结果显示:(1)对于棉铃虫,50μmol/L和150μmol/L的MeJA喷施烟苗24h~48h后,试虫取食量和体重增加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对于甜菜夜蛾,仅150μmol/LMeJA处理烟苗24h后引起试虫取食量和体重增加量明显降低;(2)MeJA诱导烟叶总多酚含量增加,增加量与MeJA浓度呈正相关;(3)MeJA导致烟叶分泌蔗糖酯的腺毛密度降低,腺毛密度与MeJA浓度呈负相关。MeJA诱导烟草抗虫具有一定的持效期且抗虫效果受其浓度影响,而总多酚含量增加和代谢改变或许是烟草产生抗虫性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烟草 抗性 茉莉酸甲酯 持效期 有效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