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缩短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为主题,实施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把握查找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析导致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并对原因进行解析,查找要因并确定根因。通过头脑风暴拟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长短。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的时间由改善前的76 min缩短到改善后的34min,改善幅度为55.26%,目标达成率110.23%。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缩短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发热门诊  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自噬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短发卡RNA(mTOR-shRNA)靶向调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作用。方法2019年3月至7月,从SD大鼠股骨头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trl),甲基强的松龙组(MP)及甲基强的松龙联合mTOR-shRNA腺病毒转染组(MP+shmTOR)。分别对各组自噬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各组自噬相关基因以及PI3K/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甲基强的松龙抑制了VEC中自噬关键基因的表达,但诱导mTOR、PI3K、Akt基因高表达。MP组中PI3K、Akt、mTOR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trl组,MP+shmTOR组介于两组之间;而Beclin1、MAP1 LC3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trl组,MP+shmTOR组介于两组之间(平均灰度值3 837.9比2 996.3比3 005.6,F=428.640,P<0.01);甲基强的松龙经PI3K/Akt/mTOR对VEC的自噬进行抑制,mTOR-shRNA转染可以部分修复甲基强的松龙导致的VEC损伤。Ctrl组中6-keto-PGF1α的含量稳定,在4个检测点含量无改变;MP组6-keto-PGF1α的含量在4个检测点逐渐增加;MP+shmTOR组6-keto-PGF1α的含量在4个检测点均高于Ctrl组,低于MP组(平均吸光光度值104.98比206.83比145.91,F=352.830,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诱导的VEC损伤为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异常,mTOR-shRNA可部分阻断该病理过程从而促进VEC修复。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血管内皮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RNA干扰 自噬
  • 简介:目的应用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typeI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的表达,探讨IGF~1R对乳腺癌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IGF-1R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MDAMB-231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体外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RT—PCR定量结果和迁移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IGF-1RshRNA质粒载体,转染效率为55%~60%。IGF-1R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MDA—MB-231细胞IGF-1R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均〈O.05)。结论IGF-1RshRNA表达质粒可以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IGF-1R的表达,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 乳腺肿瘤 短发夹RNA RNA干扰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采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特异短发夹RNA(shRNA)沉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m-3的表达,探讨Tim-3对辅助性T细胞1(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分离哮喘小鼠PBMCs,用Tim-3特异的shRNA片段沉默哮喘小鼠PBMCs中高表达的Tim-3基因。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Tim-3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Thl和Thl7的比例;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PBMCs中Tim-3mRNA表达明显升高;使用特异Tim-3shRNA沉默哮喘小鼠PBMCs后,沉默组PBMCs中Th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沉默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1明显升高,IL-17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特异Tim-3shRNA有效地沉默了Tim-3的表达,Tim-3表达的改变影响了T细胞的分化。

  • 标签: 哮喘 TIM-3 RNA沉默 T细胞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卡RNA(shRNA)溶瘤腺病毒联合多西他赛(DTX)对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裸鼠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裸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PBS组)、化疗组(DTX组,20 mg/kg)、病毒治疗组(ZD55-SATB1组,1×108 pfu)、病毒联合化疗组(ZD55-SATB1+DTX组,5×107 pfu+10 mg/kg)。绘制肿瘤时间-体积生长曲线。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CD31蛋白的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采用方差分析(One way-ANOVA),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模型。病毒联合化疗组、病毒治疗组、化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瘤终体积分别为(616.23±101.56)、(938.59±102.98) mm3(t=3.860,P<0.05)、(1 206.92±202.17) mm3(t=4.522,P<0.05)和(2 254.05±188.99) mm3(t=13.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病毒联合化疗组、病毒治疗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组织中均可见较多的死细胞,细胞裂解成碎片,细胞核固缩碎裂,其正常的组织结构消失,但联合组的肿瘤细胞坏死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化疗组、病毒治疗组、病毒联合化疗组内Caspase-8、Caspase-3、bcl-2和CD31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11±0.41、1.67±0.21、0.65±0.06、0.78±0.05(t=4.136、10.930、5.523、8.162,P<0.05);2.39±0.33、2.61±0.51、0.56±0.06、0.68±0.04(t=5.594、4.119、3.242、6.010,P<0.05);3.42±0.37、3.61±0.23、0.44±0.02、0.50±0.04,联合组与单用药物或病毒组比较,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移植瘤组织中CD31蛋白的表达量与单用药物或病毒组比较显著降低,说明联合组能有效促进促凋亡蛋白的表达,降低抑凋亡蛋白的表达,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TUNEL结果显示:化疗组、病毒治疗组、病毒联合化疗组的肿瘤组织切片荧光下均可见较多红色信号,提示细胞凋亡,各组凋亡率分别为(26.17±2.97)%(t=9.557,P<0.01)、(35.68±3.46)%(t=3.931,P<0.05)、(44.07±1.30)%,联合组内凋亡细胞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瘤腺病毒和多西他赛均可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且联合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其可能的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凋亡、抑制血管生成。

  • 标签: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溶瘤腺病毒 多西他赛 前列腺癌 移植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卡RNA(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SATB1)联合多西他赛(DTX)在体外对激素敏感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LNcap细胞(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分为5组进行干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组(PBS)、多西他赛化疗药物组(DTX为2 μg/L)、病毒对照组[ZD55-EGFP为10感染复数(MOI)]、病毒治疗组(ZD55-SATB1为10 MOI)、病毒联合化疗药物组(ZD55-SATB1+DTX为5 MOI+1 μg/L)。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ATB1、腺病毒早期区1A基因(E1A)、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与bcl-2的表达。采用t检验。结果Transwell迁移结果显示,ZD55-SATB1联合DTX组干预LNcap细胞24 h后的细胞穿膜数为(28.20±3.19)个,与ZD55-SATB1组[(39.60±4.98)个](t=4.309,P<0.01)、ZD55-EGFP组[(52.60±6.02)个](t=8.001,P<0.01)、DTX组[(65.50±5.12)个](t=13.710,P<0.01)、PBS组为(106.60±5.18)个(t=28.820,P<0.01)比较,病毒与化疗药物治疗组穿膜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联合组穿透Matrigel胶进入小室下层的细胞数为(23.60±3.58)个,与ZD55-SATB1组[(32.40±5.08)个](t=3.088,P<0.05)、ZD55-EGFP组[(39.60±2.70)个](t=7.610,P<0.01)、DTX组[(44.60±4.62)个](t=7.815,P<0.01)、PBS组为(98.20±4.32)个(t=28.820,P<0.01)比较,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NEL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PBS对照组[(5.92±0.90)%],但联合组[(34.48±4.25)%]与ZD55-SATB1组[(28.12±2.50)%](t=2.582,P<0.05)、ZD55-EGFP组[(23.30±3.03)%](t=4.752,P<0.01)、DTX组[(22.35±2.44)%](t=4.956,P<0.01)比较,细胞凋亡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组内SATB1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MMP-2表达下调,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更为显著。E1A基因在联合组内正常表达,说明联合使用DTX不影响腺病毒复制增殖。结论ZD55-SATB1联合DTX在体外可以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果优于单独使用ZD55-SATB1或DTX,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cadherin同时下调Vimentin和MMP-2的表达抑制迁移侵袭能力,抑制了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并通过上调Caspase-8和Caspase-3,下调bcl-2诱导肿瘤凋亡。

  • 标签: 溶瘤腺病毒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teinase 17,ADAM17)-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设计4个针对ADAM17以重组慢病毒为载体的shRNA序列(ADAM17-hsa-297,ADAM17-hsa-1508,ADAM17-hsa-1658,ADAM17-hsa-1864)及1个阴性对照(LV10-NC),应用qPCR的方法筛选抑制率最佳的ADAM17-shRNA,实验分为3个组,即转染组、无意义序列组和对照组,按常规步骤提取RNA,进行逆转录以及扩增。用qPCR方法检测混合培养后ADAM17mRNA基因的表达,用MMT法测定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和转染组24 h的吸光度值分别是0.270±0.040、0.250±0.035和0.185±0.0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45),对照组与无意义序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意义序列组与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和转染组48 h的吸光度值分别是0.500±0.057、0.494±0.086和0.311±0.0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2,P<0.001),转染组与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无意义序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和转染组72 h的吸光度值分别是0.720±0.150、0.713±0.174和0.558±0.0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1,P=0.106)。结论ADAM17-shRNA转染的BMSC可以抑制24 h和48 h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同时72 h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有下降趋势。

  • 标签: 乳腺癌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D3启动子、E1B55KD缺失双调控并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卡RNA(shRNA)的条件增殖腺病毒DD3-ZD55-SATB1对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BALB/c-nu雄性裸鼠(北京维通利华公司)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体积为100 mm3系统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PBS组)、病毒对照组(DD3-ZD55组)、病毒治疗组(DD3-ZD55-SATB1组)。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时间-体积生长曲线。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件比较。结果成功构建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模型。病毒治疗组、病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瘤终体积分别为(844.48±91.04)、(1 098.93±60.45)、(1 679.83±125.56) mm3,治疗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和病毒对照组的肿瘤组织中均可见较多的死细胞,细胞裂解成碎片,细胞核固缩碎裂,其正常的组织结构消失,但治疗组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结果显示,病毒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切片荧光下均可见较多红色信号,提示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3-ZD55-SATB1可以有效抑制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通过Caspase-8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溶瘤腺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D3启动子、E1B55KD缺失双调控并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卡RNA(shRNA)的条件增殖腺病毒DD3-ZD55-SATB1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对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杀伤效果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LNcap细胞来源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将LNcap细胞分为4组进行干预,分别为联合组(DD3-ZD55-SATB1+DTX,5 MOI+1 ng/ml)、病毒治疗组(DD3-ZD55-SATB1,10 MOI)、多西他赛组(DTX,2 ng/ml)、磷酸盐缓液组(PBS)。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ATB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aspase-3与Caspase-8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件比较。结果CCK-8结果,联合组吸光度值为1.95±0.12、DD3-ZD55-SATB1组为2.33±0.03(t=5.43,P<0.01)、DTX组为2.68±0.09(t=8.42,P<0.01),PBS组为3.49±0.04(t=21.71,P<0.01),联合组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Transwell结果:联合组穿透小室膜的细胞数为49.25±6.24、DD3-ZD55-SATB1组为79.25±7.41(t=6.19,P<0.05)、DTX组为80.75±4.57(t=8.15,P<0.05),PBS组为118.75±5.38(t=16.88,P<0.01),联合组小室底膜细胞数较单一治疗组明显减小。Hoechst-33258显示:联合组凋亡率分别为(55.54±5.43)%,DD3-ZD55-SATB1组为(41.23±3.28)%(t=5.29,P<0.01),DTX组为(35.15±2.47)%(t=8.19,P<0.01),PBS组为(9.62±2.69)%(t=17.49,P<0.01),联合组与病毒或化疗药物单一治疗组比较,细胞凋亡更加明显。Western blot结果,以PBS组内的蛋白表达为标准计算为1.00,联合组、DD3-ZD55-SATB1组和DTX组内,SATB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4、0.63±0.05和0.79±0.04,联合组内SATB1表达较单一治疗组下调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10.38,P<0.01)。E-cadherin、Vimentin和MMP-2蛋白在联合组、DD3-ZD55-SATB1组和DTX组内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5±0.14、0.48±0.07、0.45±0.04,1.83±0.12、0.69±0.07、0.65±0.05和1.60±0.06、0.79±0.04、0.76±0.05。与PBS组比较,治疗组内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MMP-2的表达下调,联合组内E-cadherin的上调与Vimentin和MMP-2的下调更为显著,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3.79、5.48,P<0.05;t=7.43、6.99、8.88,P<0.01)。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8±0.14、2.44±0.16,1.84±0.07、1.90±0.05和1.70±0.13、1.67±0.07。各治疗组内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较PBS组明显上调。联合组内Caspase-3和Caspase-8的上调更为显著,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5.75,P<0.01;t=6.26、7.91,P<0.01)。结论DD3-ZD55-SATB1联合DTX在体外可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优于单独使用DD3-ZD55-SATB1或DTX,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和上调Caspase-8和Caspase-3诱导肿瘤凋亡有关。

  • 标签: 前列腺癌 腺病毒 多西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