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新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的出现加剧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株首先在非洲发现,Pango lineage进化分类系统将该变异株划分为B.1.1.529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该变异株确定为"关切病毒株",命名为Omicron变异株。与以前的"关切病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位点多,传播速度快,在感染性和免疫学特性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存在着免疫逃逸和突破现有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风险。在被发现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该变异株已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现过程、流行现状、变异特点、免疫逃逸及防控策略等进行概述。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奥密克戎 免疫逃逸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病毒S基因准种变异特征,探讨HBV-ACLF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治疗前血清样本。提取HBV DNA,巢式PCR法扩增HBV S基因,参照相应基因型标准序列,分析两组患者的HBV S基因的准种异质性差异,包括信息熵(Sn)、平均遗传距离(d*)、同义替换率(dS)、非同义替换率(dN)指标。结果成功扩增HBV S基因的患者共99例,其中HBV-ACLF患者56例,CHB患者43例。HBV S基因准种异质性分析显示,HBV-ACLF组的Sn(核苷酸、氨基酸)、dS、dN分别为(0.716±0.181) nt、(0.598±0.218) AA、8.259±2.607和7.103±3.081,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2.546、8.232和5.297, P均<0.05)。S基因MHR区准种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组的Sn(核苷酸、氨基酸)、d*(核苷酸、氨基酸)、dS、dN分别为(0.756±0.184) nt、(0.613±0.229) AA、(7.137±3.074) nt、(8.280±3.194) AA、9.091±2.720和7.429±2.860,明显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2,、5.020、3.599、5.772、4.093和3.857,P均<0.01)。结论HBV-ACLF患者更易发生S基因变异,尤其是MHR区变异,可能与HBV-ACLF产生相关。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S基因 准种 变异 扩增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B.1.617.2)引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甘肃省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暴露场所、发现方式、感染来源等。采用Excel 2016、SPSS 22、ArcGIS 1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甘肃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46例,疫情波及5个市10个县(区),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本地病例期和本地病例期3个阶段。年龄分布为1~87岁,其中18~59岁占59.59%(87/146)。男女性别比为1∶1.12(69/77);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17.12%,25/146)、离退人员(15.75%,23/146)、学生(13.70%,20/146)、家务及待业人员(12.33%,18/146)为主。3个阶段中,18~59岁年龄段病例比例分别为44.44%、54.41%、70.00%,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24,P<0.001)。3个阶段中,潜伏期有所缩短;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占33.33%(6/18)、19.12%(13/68)、3.33%(2/60),呈下降趋势;社区筛查(25.34%,37/146)和密切接触者(密接)排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密接排查在3个阶段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00%(9/18)、66.18%(45/68)和86.67%(52/60);疫情具有明显的密闭场所聚集性,暴露方式以共同生活(24.66%)、同工/学习(11.64%)、同乘交通工具(9.59%)和共同就餐(9.59%)为主。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通过旅游、同乘交通工具、聚餐、居家接触等进行传播。疫情流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病例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缩短的特点,感染以≥18岁人群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流感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医学问题,流感病毒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抗原性变异频率极高,变异幅度极大,此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所不及。本文将对不同流感病毒变异以及其引发流行的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流感变异防控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乔治亚大学和梅里亚精选大药厂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的《禽流感》杂志中报道称:单剂量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能有效对抗传染性法

  • 标签: 剂量疫苗 对抗法氏囊 有效对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sARRAY技术高通量检测乙肝病毒耐药基因变异性。方法利用MassARRAY技术软件设计iPLEX引物,根据说明书要求完成PCR扩增、SAP反应、引物延伸,并且利用MALDI-TOF-MS采集、分析iPLEX反应获得的相关数据,完成基因变异位点的确定。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3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8例,采集多重耐药血清标本,将MALDI-TOF-MS检测获得的HBV基因变异位点区域完成DNA测序,并且将结果与MALDI-TOF-MS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单药耐药或多重耐药有关的基因位点主要包括rtL180M、rtA181M、rtT184G及rtN236T。根据MassARRAYAssayDesign软件设计的延伸引物,MALDI-TOF-MS同时检测、分析上述位点,结果相符。取PCR反应获得的产物2uL,在1%琼脂糖电泳下可见扩增产物为800bP;利用MALDI-TOF-MS技术高通量同时完成33份标本测定,10份标本出现与DNA测序结果不一致,2份标本MALDI-TOF-MS技术高通量未能检测到,1份存在2个检测位点不同。结论将MALDI-TOF-MS技术高通量检测乙肝病毒耐药性效果理想,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疾病监测提供依据。

  • 标签: MassARRAY技术 高通量 乙肝病毒 耐药基因 变异性
  • 简介:拉米夫定(LAM)为经典核苷类抗病毒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效果显著,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少,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带来的以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YMDD)为代表的病毒变异问题日趋严重,文献报道病毒基因型耐药年发生率约18%,5年累积发生率近70%,常导致治疗失败及部分患者发生严重的肝脏失代偿,因而引起肝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耐药发生后的挽救治疗形成较一致认识。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 护理
  • 简介:【摘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后骨科病房的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新型冠状病毒已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针对医院这一特殊场所,如人员流动量大,患者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易受感染等,必须做好院内疫情防控,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合科室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切断传染源、加强住院患者、陪护、医护人员及环境的管理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 骨科病房 疫情防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P<0.01),OR均大于>3:95%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广州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 广州 临床特征 真实世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预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刺突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刺突蛋白的变异规律。方法从基因库(GenBank)和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数据库下载2019-nCoV的基因序列(截至2020年3月4日)。应用ClustalW、MEGA 7.0、免疫表位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刺突蛋白潜在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位,分析比较刺突蛋白的变异在表位区与非表位区的特点。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刺突蛋白有130个潜在表位,包括25个线性B淋巴细胞表位、18个非线性B淋巴细胞表位、71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限制性T淋巴细胞表位和16个HLA Ⅱ类限制性T淋巴细胞表位。S404-426肽段有较高的抗原性,且在中国的人群覆盖率达73.4%。与1月31日之前的2019-nCoV刺突蛋白相比,其在1月31日之后的变异频率在非表位区(15.4%比21.7%)和表位区(6.2%比8.7%)都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19-nCoV刺突蛋白有多个抗原表位,为2019-nCo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刺突蛋白的变异有增加趋势,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 标签: 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表位 突变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全国12名专家开展问卷调查,确定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预警指标体系及权重。三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Cr)为0.79,协调系数(W)分别为0.375、0.356、0.385(均P<0.05)。最终确立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Omicron变异株预警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权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德尔菲法 疫情预警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北京市现有防控措施下的传播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2年3月7-25日报告的78例具有明确传播链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信息,分别采用Gamma和Weibull分布拟合潜伏期和序列间隔时间,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估计实时再生数(Rt)。结果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潜伏期M(Q1,Q3)为4.0(3.0,6.0)d,序列间隔时间3.0(2.0,5.0)d,序列间隔时间在未完成和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感染者中M(Q1,Q3)分别为2.0(1.0,4.0)d和4.0(2.0,6.0)d(Z=-2.12,P=0.034),儿童和成年人感染者分别为2.0(1.5,3.0)d和4.0(2.0,6.0)d(Z=-2.02,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轮疫情Rt初始值为4.98(95%CI:2.22~9.04)。结论与既往Delta变异株相比,北京市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力较强,应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关注儿童易感人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序列间隔 实时再生数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适用性,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株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模拟样本,发放到全国8 488家实验室,开展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盘包括3支不同浓度的德尔塔变异株样本(7.5×102、1.5×103、6.0×103 拷贝/ml)、1支非变异株弱阳性样本(7.5×102 拷贝/ml)和1支阴性样本。计算实验室检测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株样本的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的符合率,以及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对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株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本次室间质量评价共计收到8 127份回报结果,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占98.77%(8 027/8 127)。样本的总符合率为99.64%(40 490/40 635),阴性符合率为99.73%(8 105/8 127),阳性符合率为99.62%(32 385/32 508)。德尔塔变异株阳性样本符合率随浓度减少相应降低。同浓度(7.5×102 拷贝/ml)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符合率分别为99.41%(8 079/8 127)、99.51%(8 087/8 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的样本总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阳性符合率均>98%,对7.5×102 拷贝/ml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检测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尔塔变异株未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适用性。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具有同等检测能力,但少部分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的检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质量保证,卫生保健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核酸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胸部CT表现、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情况等。结果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其中4例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1例接种第3针加强针,3例仅接种前2针疫苗)胸部CT检查均未见感染灶;实验室检查显示WBC、LYM、EOS和hs-CRP水平均为正常,仅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见病毒性肺炎征象;实验室检查显示WBC、hs-CRP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患者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治疗时间长。5例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更轻,胸部CT表现不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变异株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易发生变异。刺突(spike,S)蛋白是SARS-CoV-2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重要结构,S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病毒传染性、致病性、抗体应答等临床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毒的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提出存疑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和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的分类。本文将对D614G变异株及流行的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和Epsilon(B.1.427/ B.1.429)变异株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突变 基因分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的98例进行身体检查的9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率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最慢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快心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在3-7岁的年龄阶段观察组患儿的间期值标准差(SDANN)中心率变异性指标(HRV)没有发生变化,其他的HRV指标均明显降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的年龄段不同则HRV病毒指标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从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心率变异率 诊断治疗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有专家警告说,致命的禽流感病毒只需再经历两三次变异就能实现人际间传播。这样的病毒会对世界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其威力堪比导致约5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诱发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因SARS-CoV-2自身特异性,容易发生突变,出现的SARS-CoV-2变异株较多,导致新冠疫情反复出现。SARS-CoV-2新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的传染性更强,对新冠疫苗抵抗力也更强。本研究对Omicron变异株最新研究进展做好总结。

  • 标签: 新冠病毒 变异株 奥密克戎 进展
  • 简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很高。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抗HBV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应的HBV耐药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成为制约其抗病毒疗效的首要因素。本研究对109例乙肝患者的核苷类药物耐药性变异进行分析,旨在观察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是否存在变异,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核苷类药物 P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变异 抗病毒疗效 药物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