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探讨应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治疗前列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治疗前列增生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治疗前列增生,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顺利,安全较高,手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少,创伤恢复快,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结论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治疗前列增生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减小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中和术后的出血量少,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双极气化前列切除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前列增生。

  • 标签: 双极气化切除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前列切除(RP)后2014版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病理分级较前列穿刺活检病理分级升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05例前列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66(45~81)岁。中位PSA 17.16(0.89~1 254.00)ng/ml。中位前列体积36.4(4.1~152.1)ml。患者均行前列穿刺活检,中位穿刺针数10(1~15)针;中位穿刺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穿刺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49例(23.9%)、2级52例(25.3%)、3级20例(9.8%)、4级47例(22.9%)、5级37例(18.0%)。患者均行RP治疗。根据RP术后病理ISUP分级是否升高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穿刺病理ISUP分级截断值。结果本研究205例RP术后中位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24例(11.7%)、2级51例(24.9%)、3级56例(27.3%)、4级20例(9.8%)、5级54例(26.3%)。与穿刺病理ISUP分级比较,205例中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73例(35.6%)、一致91例(44.4%)、降低41例(20.0%)。穿刺病理ISUP分级是RP术后ISUP分级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OR=0.496,P<0.001)。穿刺病理ISUP分级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680~0.812)。当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时,RP术后发生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65.2%。101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患者中58例(57.4%)RP病理ISUP分级升高;67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为3~4级患者中仅18例(26.9%)RP病理ISUP分级升高。结论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的前列癌患者RP术后出现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穿刺活检 病理升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机器人辅助根治前列切除(RARP)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单切口RARP治疗的33例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6.7(58~78)岁;中位PSA 20.77(2.89,56.44)ng/ml;Gleason评分平均7.0(6.0~9.0)分,其中≤6、7、≥8分者分别为11、15、7例;前列体积平均48.4(25.0~200.0)ml;体质指数≤25、>25 kg/m2的患者分别为17、16例;既往有手术史16例。临床分期cT2a~2cN0M0期32例,cT3aN0M0期1例。33例手术均由同一名者完成。所有手术均于下腹部行5cm左右单切口,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行RARP。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增加额外单孔通道器械;16例(48.5%)中筋膜内保留双/单侧神经血管束。手术时间平均61.3(38.0~120.0)min;中出血量平均72.2(45.0~220.0)ml;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平均211.7(8.5~15.7)min;切口长度平均5.2(4.6~5.8)cm。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9(7.0~15.0)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0.5~3.0)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8(6.0~14.0)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pT2a~2cN0M0期21例,pT3aN0M0期9例,pT3bN0M0期3例;切缘阳性6例(18.8%);闭孔淋巴结活检均阴性(0/7)。术后6周28例(84.8%)PSA<0.2 ng/ml;术后1个月29例(88.9%)尿控满意(每日使用尿垫量≤1片/d);术后3个月性功能恢复1例(1/11,9.1%)。结论腹膜外改良单切口RARP,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瘤控及尿控效果较好,切口美观,不受特定专用多通道腹腔镜入路装置限制,可操作强;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单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绿激光前列汽化切除(PVRP)和选择绿激光前列汽化(PV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7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22例实施PVRP治疗(纳入PVRP组),105例实施PVP治疗(纳入PV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量(Qmax)、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PVRP组手术时间为(49.35±16.07)min,少于PVP组的(75.58±18.21)min(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VR、IPSS评分、QOL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Qmax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PVRP组患者尿路刺激症发生率为5.74%(7/122),低于PVP组的14.29%(15/105),P<0.05;PVRP组急性尿潴留、膀胱颈口挛缩、尿道狭窄、压力尿失禁、继发出血的发生率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RP、PV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均有理想效果,PVRP安全性相对更高,且手术更为快捷。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 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突入膀胱与腹腔镜根治前列切除后切缘阳性及基底部切缘阳性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根治前列切除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0.4±7.8)岁,其中61例≥70岁,49例<70岁;穿刺前中位PSA 12.23(0.78~110)ng/ml,其中PSA<10、10~20、>20 ng/ml者分别为44、36、30例;穿刺Gleason评分6、7、≥8分者分别为27、35、48例;临床分期T1~2期73例,T3期37例;中位前列体积38.16(11.83~163.36)ml,其中前列体积<30、30~50、>50 ml者分别为31、47、32例。前列突入膀胱长度(IPPL)定义为MRI检查矢状位测量突入膀胱前列组织顶点至膀胱基底部的垂直距离;IPPL术前中位值3(0~27)mm,其中72例<5 mm,38例≥5 mm。所有患者均行腹膜外腹腔镜根治前列切除,记录患者切缘情况及阳性切缘位置等。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切缘阳性和基底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切缘阳性42例(38.1%),其中基底部切缘阳性25例(22.7%)。χ2检验结果显示临床分期(P<0.001)、IPPL(P=0.038)与术后切缘阳性有关,将临床分期、穿刺Gleason评分、IPPL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T3期(P<0.001)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临床分期(P<0.001)、IPPL(P=0.001)与术后基底部切缘阳性有关;将临床分期、穿刺Gleason评分、IPPL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T3期(P<0.001)和IPPL≥5 mm(P =0.009)是基底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根治前列切除前列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3期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分期为T3期和IPPL≥5 mm是术后基底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切缘阳性 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 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前列切除后切缘阳性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前列特异性抗原(PSA)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41例根治前列切除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7.4±6.7)岁,术前中位PSA 9.6(1.4~152.8)ng/ml。其中行开放手术17例,腹腔镜手术124例;42例未行淋巴结清扫,35例行局限性淋巴结清扫,64例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分期:T2期74例,T3期63例,T4期4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1组32例,2组50例,3组31例,4组16例,5组12例。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定义为根治术后连续两次随访PSA>0.2 ng/ml并有上升趋势。本研究中将根治术后随访期间血清PSA≥0.1 ng/ml而未达生化复发定义为PSA进展。分析切缘阳性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SA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41例中位随访52(1~104)个月。其中PSA进展组69例(48.9%),非PSA进展组72例(51.1%)。PSA进展组中,13例(18.8%)未接受治疗,其中8例出现生化复发;4例(5.8%)仅接受单纯放疗,其中2例出现生化复发;52例(75.4%)接受内分泌治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其中5例(9.6%)出现去势抵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HR =1.015,95%CI 1.005~1.025,P =0.004)、ISUP分级分组(HR =1.351,95%CI 1.091~1.673,P =0.006)、手术方式(HR =2.233,95%CI 1.141~4.370,P =0.019)是PSA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RP术后有较高的切缘阳性率。近1/2的切缘阳性患者根治术后存在PSA进展。切缘阳性患者术前PSA、ISUP分级分组、手术方式是PSA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切缘阳性 预后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前列切除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8例根治前列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7.9(40~87)岁,体质指数平均24.56(15.12~35.94) kg/m2。前列特异性抗原(PSA)平均41.07 ng/ml,其中<10ng/ml 48例,10~20ng/ml 98例,>20 ng/ml 412例。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6~10分者分别为123、214、118、89、14例。临床分期≤T2b期90例,T2c期273例,≥T3期195例。558例均行根治前列切除,其中528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5例行腹腔镜手术,5例行开放手术。采用Cox回归分析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558例术后病理分期pT2a期63例,pT2b期32例,pT2c期241例,≥pT3期222例。术后共210例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时间平均33.3(3~127)个月。1、3、5年生化复发率分别为9.67%(54/558)、21.50%(120/558)、31.70%(177/558)。在pT2a和pT2b期患者中,分别有7例(11.11%)和4例(12.50%)出现生化复发。pT2c期患者中145例(60.17%)切缘阳性,术后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pT2c期患者中68例(28.21%)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时间平均36.1(3~127)个月。≥pT3期患者中147例存在切缘阳性、包膜外侵犯,术后予ADT+放疗,其中98例(66.67%)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时间平均30.6(24~98)个月;75例无切缘阳性及包膜外侵犯者,术后予ADT治疗,其中33例(44.00%)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时间平均32.5(21~106)个月。210例生化复发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05%(187/210)、78.09%(164/210);5、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2.57%(187/202)、87.69%(171/195)。210例中死亡46例,其中31例(67.39%)死于前列癌,15例(32.61%)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0岁、初始PSA>20 ng/ml、≥pT3期、穿刺Gleason评分≥7分是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前列切除后,根据患者病理分期和切缘情况应给予相应治疗。年龄≥70岁、初始PSA>20 ng/ml、≥pT3期、穿刺Gleason评分≥7分是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生化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根治前列切除(RP)是局限期前列癌常用的治疗方法。RP后伴有不良病理特征(APF)的患者,选择辅助放疗还是挽救放疗(SRT)尚存在争议。近年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者采取早期挽救放疗(ESRT)与辅助放疗的控瘤效果相当,且可以减少过度治疗。列线图和基因分类器可预测RP后复发风险,有助于个体化选择辅助放疗或ESRT。PSMA PET/CT在生化复发后检测远处转移病灶的敏感性较高,有助于决定是否实施SRT。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不良病理特征 辅助放疗 挽救性放疗
  • 简介:良性前列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前列结石。已有报道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transurethralelectrovaporizationofprostate,TVP)[1]、经尿道前列电切(transurethralresectionofprostate,TURP)[2]治疗BPH合并前列结石取得良好效果,但少有经尿道前列双极等离子切除

  • 标签: 切除术治疗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前列根治切除(RP)对M1c期前列癌(PCa)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M1c期PCa患者行RP和非局部治疗的生存对比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两名评价员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生存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篇回顾研究。包括4771例患者,RP组151例,非局部治疗组4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局部治疗组相比,RP组患者整体病死率降低(HR=0.27,95%CI:0.20~0.36,P<0.01),肿瘤特异性病死率降低(HR=0.32,95%CI: 0.21~0.5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1c期PCa患者采用RP治疗可能改善生存预后,需要更多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技术在机器人根治前列切除(RAR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ARP的34例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8(52~78)岁,平均体质指数25.8(18.0~32.3)kg/m2。术前中位PSA 13.4(2~149)ng/ml,中位前列体积31.7(9.5~159.1)ml。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生化复发风险分级:低风险5例,中风险7例,高风险2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分9例,2分16例,3分9例。术前Gleason评分:≤6分9例,7分15例,≥8分10例。术前病理分期:≤cT2a期13例,cT2b期1例,≥cT2c期20例。根据患者术前高分辨率多参数MRI数据、影像学诊断报告及术前穿刺病理报告重建患者的全息影像。术前对全息影像进行旋转、组合、拆分、隐藏等操作,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神经血管分布,有助于术前手术规划;中通过手动体外配准,者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膀胱内括约肌及处于其后方的膀胱前列肌、神经血管束、膜部尿道、精囊等结构,提高手术精准度。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尿控制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157.5(95~276)min;中位出血量50(20~300)ml,所有患者中均未输血。中位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1~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3.5(2~8)d;中位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20.5 (11~22)d。术后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16例,≥8分8例,8例因行内分泌治疗无法评分。术后病理分期≤T2a期10例,T2b期1例,≥T2c期23例。22例中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右髂窝淋巴结转移;2例切缘阳性。3例出现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术后1、3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47.1%(16/34)和79.4%(27/34);术后3个月8例恢复勃起功能。结论全息影像技术可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利于术后早期尿控恢复,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前列癌精准外科治疗的中保障。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全息影像 机器人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列癌早期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前列根治切除。如何在前列根治切除中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功障碍和促进术后尿失禁恢复,对泌尿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复杂和棘手的问题。本文对前列相关解剖理论新进展和各种针对促进尿控早期恢复和保护性功能的手术新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排尿 性功能障碍,生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前入路根治前列切除(前入路RARP)和机器人辅助膀胱后入路根治前列切除(后入路RARP)的术后结果和尿控恢复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的92例进行RARP的低、中危局限性前列癌患者[前列特异性抗原(PSA)≤20 μg/L,临床TNM分期≤cT2bN0M0,Gleason评分≤7]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施行前入路RARP(前入路组),40例施行膀胱后入路筋膜内RARP(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感染、术后漏尿、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及手术效果(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尿控恢复时间)。结果9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前入路组手术时间(103±23) min,后入路组(130±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中出血(100±54) ml,术后感染率为5.8%(3/52),术后漏尿率为3.8%(2/52);后入路组则分别为(103±64) ml、5.0%(2/40)、2.5%(1/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入路组切缘阳性率为7.7%(4/52),后入路组切缘阳性率为12.5%(5/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尿控恢复率比较,后入路组均优于前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6个月尿控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后入路RARP术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肿瘤控制,术后早期尿控恢复较传统前入路RARP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局限性前列癌的可选式。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后入路 前入路
  • 简介:摘要前列癌是发生于男性前列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近年来前列癌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经呈逐步上升趋势。

  • 标签: 腹腔镜 前列腺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前列增生症的有效方法,随着手术广泛开展,前列手术护理的重要也逐渐突出,术后恢复顺利与否,除与手术操作相关外,与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方法术后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测一次;术后禁食、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留置尿管8~12天;留置切口负压引流管;膀胱冲洗等。体会介绍本院对此类手术及并发症采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恐惧和焦虑,尽快痊愈出院。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 尿道等离子前列切除治疗小体积前列增生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前列增生治疗的 70 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 观察组给予准备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切除 治疗手段,对照组 给予患者经尿道前列切除手术 ,对比两组 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手术治疗的 临床效果。 结果: 经比对,观察组患者给予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切除手术, 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在术后出血量对比中观察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实施质量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几率上对照组 17.1% 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5.7% ,通过两组围期临床指标各项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对 前列增生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切除手术 治疗 的观察组 手术治疗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方式,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减少中出血量,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功率绿激光前列汽化切除治疗前列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前列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前列增生患者行高功率绿激光前列汽化切除,然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症状评分以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永久尿失禁,术后最大尿流率显著提高,前列体积缩小,IPSS评分降低,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功率绿激光前列汽化切除治疗前列增生的效果显著,具有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关键词高功率绿激光;前列汽化切除;前列增生中图分类号R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21-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