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株抗真菌活性海洋放线070005的大规模发酵物进行有序分离,制备其分离馏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初步研究。通过萃取、硅胶柱层析,并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从放线070005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并采用质谱、核磁等方法鉴定其中一个化合物,为环(脯酪)cyclo-(Pro-Tyr)二肽。

  • 标签: 海洋放线菌 环二肽 分离馏分
  • 作者: 蒋军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西部科教论坛》 2009年第4期
  • 机构:微生物是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我们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结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枝原体、病毒、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等都属于微生物。许多微生物能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疾病,在历史上多次给人类带来灾祸。下面就真菌和放线菌致病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1例Nocardianinae致放线性足肿。女性,37岁,上胸部红斑、丘脓疱疹、结节、窦道、斑块20余年。初起于右锁骨中部,逐渐累及前胸部及颈下段,偶有轻微疼痛感。检查:颈下部、上胸部有大片红斑块,其上有散在分布的丘脓疱疹、结节、窦道和结痂,之间有条索状隆起。病理检查:见硫磺颗粒。实验室培养:两种生长。经16SrRNA基因全序列测序分析,两株分别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及与NocardianinaeOFN02.72T系统进化关系较近,相似性为98.1%的诺卡。诊断:Nocardianinae致放线性足肿。

  • 标签: 足菌肿 诺卡菌 放线菌
  • 简介:摘要放线病是指放线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表现为慢性,部分表现为亚急性,由于其为口腔黏膜正常群,多通过口腔黏膜突破导致发病,因此多发生在面颊部、颈部,占所有患者中的60%,肺部、腹部、皮下局部均可发病,但相对罕见,其中皮下局部发病报道较少,本例患者表现为腋窝下包块,最终通过抽出分泌物培养、涂片、鉴定为苏黎世放线

  • 标签: 放线菌 腋窝脓肿 苏黎世放线菌
  • 简介:从药用植物大黄藤中分离出内生放线2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病菌和链格孢为受试菌株,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有14株内生放线对1株或1株以上的受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平板抑圈直径大于20mm的菌株有1株(ADG11).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藤内生放线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大黄藤 内生放线菌 抗菌活性
  • 简介: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G5。该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G5进行序列分析,该菌株16SrDNA序列与链霉菌属的13个放线的同源性为99%。用传统细菌学的方法对G5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链霉菌的特征和特性相一致,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

  • 标签: 拮抗作用 放线菌 鉴定 分离 链霉菌
  • 简介: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中化学药品的持续使用导致一系列副作用,人们开始转向生物方法在水产业中的应用研究。海洋放线的主要菌种有链霉菌、小单孢属以及一种最近才发现的新菌种Salinispora。这些菌种作为水产益生菌极具潜力。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 标签: 水产业 放线菌 链霉菌 益生菌 残留物
  • 简介:本文采用分散和差速分离法从湘江江岸的土样中分离得到36株放线,使用琼脂移块法测定了它们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根霉和黑曲霉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共有17个菌株对这些指示有拮抗作用,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基本上都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基本上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然后通过研究菌落形态、菌丝和孢子丝观察、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分析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抗菌谱较广的3—2菌株进行了鉴定,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fradiae的一个菌株。关键词放线,抗菌活性,分离,鉴定

  • 标签: 放线菌 抗菌活性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放线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32例肺放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男19例,女13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8±12)岁;50岁以上20例。26例伴有基础疾病,16例有吸烟史。8例经胸外科手术后确诊:男5例,女3例,年龄41~58岁,平均为(48±8)岁;5例有基础疾病。24例未行胸外科手术,男14例,女10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4±14)岁,19例有基础疾病。32例中咳嗽25例,咳痰21例,发热16例。ESR为2~114 mm/1 h,平均为(28±31) mm/1 h,15例>20 mm/1 h。C反应蛋白为1~116 mg/L,平均为(28±45) mg/L,16例>8 mg/L。胸部CT以局灶实变影(18例)、团块影或结节影(12例)常见。手术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热,非手术的患者中有1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织培养或病理放线检出率最高(7/8),其次为支气管镜下呼吸道标本培养(16/26),而合格痰培养的阳性率为55.6%(10/18)。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口服抗生素治疗,其中14例曾静脉使用过抗生素;27例使用≥2种抗生素,其中25例使用青霉素或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药物。32例中30例治愈或好转。结论本组肺放线病患者以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影像学表现以局灶性肺实变为主;外科手术组织标本培养的放线检出率高;治疗方案以联合应用抗生素为主。本组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选择性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mL萘啶酮酸+1×10^-5g/mL卡那霉素作为抑制剂分离效果最好。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从分离的417株放线中筛选出H32、H75、H223、H227、H238等5株可代谢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离体条件下,5株放线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223和H238菌株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小于10mL/L;H32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EC轴值分别为25.5、28.9和29.9mL/L。5株放线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其中H223菌株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抑圈达30mm以上。盆栽实验结果表明,5株放线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73.45%~82.35%,治疗效果为67.74%~70.80%。

  • 标签: 稀有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放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创面外科医师对皮肤软组织放线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背部皮肤软组织放线病的诊治经过,分别以"放线放线感染、皮肤、软组织"及"actinomycosis,cutaneous,soft tissue"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所检索20篇文献相比,本例皮肤放线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既典型又具自身特点。本例患者入院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皮肤肿物,但皮下感染组织内多个窦道,伴较多土褐色脓液流出较为典型。本例患者入院第9天才培养出放线,但无论是术中肉眼观察、细菌培养还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典型"硫磺颗粒"。本例患者查体、术中所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高度相似,因此最初曾高度怀疑产气荚膜梭感染,但多次细菌培养及涂片均未提示产气荚膜梭感染。治疗主要包括全身状态的调整、手术清创及抗生素的应用。结论原发于皮肤软组织的放线病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即便有相对典型特征,也并无特异性,诊断需综合考虑并鉴别诊断。皮肤软组织放线感染发病率低,不易诊断,需引起创面外科医师的注意,及早对本病作出诊断及治疗。

  • 标签: 放线菌病 软组织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线病是放线引起的以脓肿和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于颜面、胸部、腹部、牙齿,而脊柱和中枢神经系统较少发生。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脊柱放线感染仅百余例,伴发脊髓压迫症状的仅有13例。

  • 标签: 脊柱 放线菌 感染 脊髓压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放线感染较为罕见,放线感染合并上颌骨骨髓炎更鲜有报道。放线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双侧鼻腔反复流血水并鼻塞、头痛1.5年,经鼻内镜、鼻窦CT、增强MRI及分泌物培养(细菌及真菌)等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行鼻内镜下双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上颌窦及上颌骨放线感染,给予长期青霉素治疗。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放线性泪小管炎临床少见,通常是单一泪小管受累,且以上泪小管多见。常表现为慢性炎症,以大量胶粘分泌物及瘙痒为其特征。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我科收治1例反复发作的放线性泪小管炎患者,经全身和局部用青霉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处理方法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炎 治疗方法 护理经验 青霉素 菌性 反复发作
  • 简介:目的:研究两株新种放线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色球孢囊分离鉴定了4个环二肽为环(L-脯氨酸-L-天冬酰氨)(1)、环(L-脯氨酸-L-丝氨酸)(2)、环(L-脯氨酸-L-丙氨酸)(3)、环(L-脯氨酸-L-苏氨酸)(4)。从云南韩国生工分离鉴定了3个环二肽为环(L-脯氨酸-L-丝氨酸)(2)、环(L-脯氨酸-L-苏氨酸)(4)、cyclo-di-Nδ-acetyl-L-ornithyl(5)。结论: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化合物1,5的碳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两种放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标签: 环肽 放线菌 Streptosporangium Kribbella
  • 简介:啤酒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控制中检测厌氧菌时,酵母是主要的干扰。通过在厌氧菌培养基中添加“放线酮”来抑制酵母的生长已被广泛采用,由于“放线酮”的剧毒性使寻找替代品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在UBA和MRS琼脂培养基中添加山梨酸,放线酮进行厌氧菌检测的对照试验,研究了使用山梨酸替代放线酮进行厌氧菌检测的可行性。

  • 标签: 厌氧菌检测 可行性 放线菌酮 山梨酸 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