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年9月收治1隐匿性放线病并异物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患儿,女,6岁9个月,因地中海贫血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胸部CT平扫检查时发现右下片絮影,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予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气管镜下冷冻取出肉芽送检明确放线感染,且在肉芽内部发现包裹数枚骨碎片。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0.5年后气管镜下表现及胸部CT情况均好转。放线病为少见肺部感染性疾病,且儿童较成人更少见,常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儿童气道异物常见,为儿童感染提供了基础,在临床发现放线感染时,需要多思考感染原因,以防误诊误治。

  • 标签: 肺放线菌病 异物 儿童
  • 简介:放线病是放线引起以脓肿和肉芽肿形成为特征慢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于颜面、胸部、腹部、牙齿,而脊柱和中枢神经系统较少发生。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脊柱放线感染仅百余,伴发脊髓压迫症状仅有13

  • 标签: 脊柱 放线菌 感染 脊髓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放线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32放线病患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男19,女13,年龄16~76岁,平均为(58±12)岁;50岁以上20。26伴有基础疾病,16有吸烟史。8经胸外科手术后确诊:男5,女3,年龄41~58岁,平均为(48±8)岁;5有基础疾病。24未行胸外科手术,男14,女10,年龄16~76岁,平均为(54±14)岁,19有基础疾病。32中咳嗽25,咳痰21,发热16。ESR为2~114 mm/1 h,平均为(28±31) mm/1 h,15>20 mm/1 h。C反应蛋白为1~116 mg/L,平均为(28±45) mg/L,16>8 mg/L。胸部CT以局灶实变影(18)、团块影或结节影(12)常见。手术患者中只有1患者发热,非手术患者中有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织培养或病理放线检出率最高(7/8),其次为支气管镜下呼吸道标本培养(16/26),而合格痰培养阳性率为55.6%(10/18)。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口服抗生素治疗,其中14曾静脉使用过抗生素;27使用≥2种抗生素,其中25使用青霉素或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药物。32中30治愈或好转。结论本组放线病患以有基础病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影像学表现以局灶性实变为主;外科手术组织标本培养放线检出率高;治疗方案以联合应用抗生素为主。本组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放线认识,强调及早获取组织病理学证据(如支气管镜下活检)对放线诊断意义。方法报道1支气管镜下盲检诊断放线病。以"放线病"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结果共检索到196篇文献,筛选其中具有比较完整临床资料国内个案54,加上本文报道1,共55。男39(70.9%)、女16(29.1%),男女比例约为2.4∶1,年龄范围为20~77岁,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等,多累及单肺叶,影像学无特异表现,初诊误诊率高达74.5%,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明确诊断。大剂量青霉素冲击治疗为目前首选方案。55患者治愈率为75.6%,较既往报道有所下降。结论放线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误诊率极高,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证据,早期确诊有利于患者恢复。二十一世纪治愈率下降可能与机体耐药相关。

  • 标签: 放线菌病 支气管镜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放线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12月收治1放线病患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放线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以“pulmonary”或“thoracic”和“actinomycosis”和“pediatric”或“children”或“child”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1月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12岁6月龄,因“咳嗽伴胸痛20 d余”收入院,病初3 d有发热,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性病变,不除外空洞形成”,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且1次灌洗液示结核杆菌DNA阳性,但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阴性。入院后患儿有咳嗽伴胸痛,体温正常,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送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检测出放线属(检出序列数222),格雷文尼放线(检出序列数185)。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2周,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周,随访至2020年4月患儿无临床症状,且胸部影像学提示病变已明显吸收好转。共检索到符合条件外文文献8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道62放线病患儿,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7月龄。该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壁肿物(8)、咳嗽(23)、疼痛(胸部、背部、肩部、腋窝)(24)、发热(25)、体重下降(26)等。结论儿童放线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儿童 宏基因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1Nocardianinae致放线性足肿。女性,37岁,上胸部红斑、丘脓疱疹、结节、窦道、斑块20余年。初起于右锁骨中部,逐渐累及前胸部及颈下段,偶有轻微疼痛感。检查:颈下部、上胸部有大片红斑块,其上有散在分布丘脓疱疹、结节、窦道和结痂,之间有条索状隆起。病理检查:见硫磺颗粒。实验室培养:两种生长。经16SrRNA基因全序列测序分析,两株分别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及与NocardianinaeOFN02.72T系统进化关系较近,相似性为98.1%诺卡。诊断:Nocardianinae致放线性足肿。

  • 标签: 足菌肿 诺卡菌 放线菌
  • 简介:摘要放线病是指放线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表现为慢性,部分表现为亚急性,由于其为口腔黏膜正常群,多通过口腔黏膜突破导致发病,因此多发生在面颊部、颈部,占所有患者60%,肺部、腹部、皮下局部均可发病,但相对罕见,其中皮下局部发病报道较少,本例患者表现为腋窝下包块,最终通过抽出分泌物培养、涂片、鉴定为苏黎世放线

  • 标签: 放线菌 腋窝脓肿 苏黎世放线菌
  • 简介:1发病情况三门峡市某肉羊养殖户饲养大小羊只150余只,其中有2只从外地引进配种公羊,体质量约90妇,有能繁母羊70余只,舍饲。2014年3月开始,陆续有5只羊发病。初期病羊下颌处出现肿胀,然后蔓延到颈部,肿块初期较硬,后逐渐变软,触之有波动感,无热无痛。有的肿胀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之后自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大量脓汁。病程持续3个月,后期,一只母羊因采食障碍而死亡。

  • 标签: 肉羊 放线菌病 诊治 发病情况 三门峡市 养殖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放线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3盆腔放线病患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盆腔放线病患中有2有久置宫内节育器病史;3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表现为腹痛、发热或泌尿系统症状;其中2患者伴有消瘦,术前盆腔CT检查均显示盆腔包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误诊为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另1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及阴道排出异物,形成膀胱-子宫瘘。3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均盆腔粘连严重,1行子宫全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1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右侧卵巢肿物剥除+膀胱瘘口修补术,1因盆腔粘连严重仅行左侧附件切除及盆腔病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见到典型放线团形成“硫磺颗粒”确诊。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随访1~2年,3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盆腔放线病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到放线即可确诊,抗生素是首选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联合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放线病越来越多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病。为防止放线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放线感染较为罕见,放线感染合并上颌骨骨髓炎更鲜有报道放线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1患者,双侧鼻腔反复流血水并鼻塞、头痛1.5年,经鼻内镜、鼻窦CT、增强MRI及分泌物培养(细菌及真菌)等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行鼻内镜下双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上颌窦及上颌骨放线感染,给予长期青霉素治疗。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广实施设施养羊,通过母畜扩群,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了一批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小区,但是存栏量偏低,因此按照“引进与自繁相结合、纯繁与改良相结合”原则,加大了良种羊引进和调剂。1发病情况某日,1只小尾寒羊食欲不振,咀嚼缓慢,触摸下颌处有一鸡蛋大小硬块,用土霉素、食母生进行治疗,再未采取其他防范措施,见肿块明显增大,至拳头一样,不游离。后发病羊只逐渐增多并波及全群。

  • 标签: 小尾寒羊 放线菌病 诊治 规模养殖 养殖小区 发病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线属于原核生物,呈菌丝状生长,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因其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现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通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随着人们对微生物应用重视,放线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中。本文主要以土壤中放线为主,在学习了“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知识基础上,探讨了土壤中放线分离与应用。

  • 标签: 土壤 放线菌 分离 应用
  • 简介:摘要:放线杆菌病为牛羊类较为常见慢性传染病,也感染绵羊及山羊等动物,主要病症为羊头部、皮下及皮下淋巴结出现脓疡性肿胀结缔组织。该病多呈现散发性,极少出现大面积爆发流行,牛与羊可交叉传染,应在对该病预防上加以重视。该文分析了该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积极探索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羊放线菌病 临床特征 诊断要点 预防措施
  • 简介:放线是一类(G+C)含量高革兰氏阳性细菌,以丰富次级代谢产物出名,在医药、农林业等方面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简要概述了放线资源分布、分类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生物学功能,讨论了目前放线开发领域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放线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资源分布 分类方法 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