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或CABG治疗的无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259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CABG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59例患者,其中PCI组149例,CABG组110例。男性193例(74.5%),年龄为(61.4±9.8)岁。随访时间为10.1(8.3,11.2)年,完成随访234例(90.3%)。据Kaplan-Meier法描述的各事件累积发生率,PCI组和CABG组的全因死亡[37.0%比43.1%,P=0.143]、心肌梗死[34.0%比19.4%,P=0.866]、卒中[6.4%比11.7%,P=0.732)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6%比39.9% ,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等因素后结果仍显示两组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预后与CABG相当。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8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梗死相关血管为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5~75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10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6例患者同时存在V1-V6导联ST段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10例急诊置入支架,另2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4例(40%),存活患者6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1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木。结论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冠心病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50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至本院诊治的经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75%的主干(或合并有主干)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三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以及侧支循环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行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诊断无法鉴别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典型心绞痛者应及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建议。

  • 标签: 冠心病 左主干病变 三支病变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无保护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vs(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vs(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vs(0.2±0.3)mm,P=0.00003;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vs13.9%),P=0.0011]。结论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预测主干闭塞的临床意义应用。方法:将2018年1与到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主干(LM)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检查确诊为前降支病变(LAD)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相关资料。结果:在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不管是急性冠状动脉主干,还是前降支病变者,管脉管腔狭窄均主要为完全闭塞,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的例数较少,观察组、对照组在I、aVL导联ST段改变以及II与IIIaVL导联ST段改变上,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干闭塞引发的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存在一定特征,在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详细的造影分析,以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体表心电图预测 左主干闭塞 临床意义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选取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2018年2月,视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左前将支近段患者30例,视为参照组,均使用心电图诊断,分析改变特点,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研究组与参照组平均心率,前者高于后者,P

  • 标签: 左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点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主干(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在2021年8月前发表的,比较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DES置入治疗LMCA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分别收集纳入研究的基线数据、介入手术资料以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分别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9篇研究,其中3篇RCT、6篇观察性研究,共5 527例LMCA病变患者。6项观察性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3篇RCT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相比,IVUS指导组的MACE(OR=0.55,95%CI 0.47~0.66,P<0.001)、全因死亡(OR=0.56,95%CI 0.43~0.74,P<0.001)、心原性死亡(OR=0.43,95%CI 0.30~0.61,P<0.001)、MI(OR=0.64,95%CI 0.52~0.79,P<0.001)、TLR(OR=0.49,95%CI 0.28~0.86,P=0.013)及TVR(OR=0.77,95%CI 0.60~0.98,P=0.037)发生率更低。结论与血管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可降低LMCA病变DES置入术后的MACE、死亡、MI、TLR及TVR的发生率,建议临床在LMCA的PCI治疗时应用IVUS进行指导。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主干病变的判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2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是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主干病变等冠脉病变率,并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avRSTE组主干病变率、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率、三支病变率明显高于avRNSTE组,心电图avRSTE的STavR>STv1判定主干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4.4%、83.3%、96.2%。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判定主干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avR导联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术 左主干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一组25例冠脉照影结果为主干或三支病变患者,分析其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的发生率,另选一组20例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患者,分析其冠脉照影结果,将两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⑴19例(76%,19/25)的主干或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0.10mv,即aVR导联ST段抬高对主干或三支病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76%;⑵19例(95%,19/20)的aVR导联ST段抬高患者冠脉照影结果有主干或三支病变,即aVR导联ST段抬高对主干或三支病变的符合率为95%,二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心电图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0.10mv对诊断主干或三支病变有很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 标签: aVR导联 ST段 左主干 三支 冠脉照影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无保护主干病变(ULMCA)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疗效,探讨ULMCA患者的最佳血运重建策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76例从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在云南省2家医院经PCI-DES和CABG治疗的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80例,PCI-DES组9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主干病变特点、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以及脑卒中、脑出血等,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结果1.PCI-DES与CABG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基线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住院期间PCI-DES组死亡率为0%,CABG组为1.25%,CABG组住院期间的MACCE事件发生率较PCI组高。3.术后1年PCI-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3.7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明显高于CABG组。术后3年,DES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仍然高于CABG组。结论PCI-DES与CABG治疗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其近、中、远期疗效相似,但PCI-DES组TVR事件发生率高,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ES应用于无保护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肾功不全、脑梗死、临床诊断,造影及支架手术报告,相关化验结果,住院费用、支架数,并进行EUROscore评分,PCI影像资料,并进行SNYTAX评分。结果EUROscore积分大于6分病例双支架组虽然也高于单支架组,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487)。结论随诊第二代DES的使用以及生物支架在临床用,其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更低,期待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带给我们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DES 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无保护主干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CABG与PCI比较治疗无保护主干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个RCT,共1611例患者(CABG组:802例,PCI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CI组相比,CABG组能显著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45,95%CI(0.31,0.66),P〈0.0001],但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OR=1.28,95%CI(0.47,3.48),P=0.63]、病死率[OR=1.36,95%CI(0.80,2.34),P=0.26]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92,95%CI(0.66,1.28),P=0.61]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CABG在降低冠心病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心梗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CABG疗效优于PCI。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总结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非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正>小朋友读过的文章很多很多,你认为哪篇有趣,可以从中选出一篇来写。该怎么写呢?细品全文,把握中心内容。选定一篇文章后,我们要对全文进行逐

  • 标签: 故事梗概 结构层次
  • 简介:该文介绍了辉光放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阴极位降区、阳极位降区和两者间的连接部分。当放电管内径较小时,该连接部分被称为放电正柱区,而放电管内径足够大时,该区域的发光状念发生变化,这时被称为放电主干区。文中还介绍了放电主干在研究辉光放电中的意义。

  • 标签: 电光源 电真空 辉光放电 发光正柱 放电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