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干病变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经冠脉照影主干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绞痛发作ST段变化分析,评价心电图诊断的价值。结果32例患者有9例心肌梗死出现典型的心电图演变,有22例患者ST段压低,有18例患者胸痛时ST抬高,不过抬高程度低于aVR导联。aVR导联的抬高大于V1导联,有3例患者在胸痛发作过程中心电图未发生改变,经冠脉造影发现患者存在多支冠脉的病变。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18例存在广泛ST段压低,导联数Ⅰ、Ⅱ、V4~V6大于5个,急性广泛前壁的心肌梗死出现3例,表现出V1~V7导联的ST段抬高,而后壁心肌梗死为3例,表现出V1~V3导联的ST段抬高并不明显,在V4~V9导联ST段有抬高。结论主干病变会导致心肌缺血,所以应用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改变表现在广泛导联、ST段的压低或aVR导联ST段的抬高。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心电图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心前区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加用肝素静滴症状很难缓解,心电图表现ST-T改变严重,且累及导联较广泛.结论: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病情严重,一旦确诊,应视血管病变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行PTCA+支架术.

  • 标签: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治疗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主干分叉病变因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血运重建策略一直是临床上争论的焦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材料和工艺的改进、腔内影像学的发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供的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干分叉病变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高我国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和介入心脏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撰写了该指南。该指南包括前言、主干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及危险评分系统、主干分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策略、术后随访及长期管理。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规范我国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分叉 介入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应用Dk-Culotte技术治疗主干分叉病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主干分叉病变且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在OCT指导下行DK-Culotte术式,观察术前及术后主支、边支的病变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直径狭窄率,血管管腔内斑块性质。结果 应用OCT检测指导支架植入前主支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49±1.10mm,最小管腔面积2.36±5.21mm ,病变长度32.90±16.73mm。边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74±1.39mm,最小管腔面积1.56±0.48mm ,病变长度23.20±9.32mm。支架植入后主支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3.28±0.61mm,最小管腔处面积5.65±1.52mm , 边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2.71±0.46mm,最小管腔处面积4.96±1.55mm 。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支架重叠处贴壁距离23.76±9.04μm,主支单层贴壁距离6.99±4.03μm,分支单层贴壁距离8.86±6.26μm。术后随访12个月均未发生MACE事件。结论 OCT指导下行DK-Culotte术式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时发现贴壁不良处进行有效补救措施,简化手术操作及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左主干 分叉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DK-Culott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活动后胸痛15a,于2006年4月18日入院,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不良嗜好,家族无特殊病史,心电图正常,心脏B超:LYEF67%,室内经48mm。术前血管造影情况:左右冠脉同时造影,LM开口100%完全闭塞,RCA血管壁欠光滑,RCA提供侧支至LCX、LAD。

  • 标签: 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左主干 慢性 糖尿病史 血管造影
  • 简介:主干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因其技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而持续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的热点。特别是主干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大多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死亡,是临床最危重的疾病之一,24小时内的死亡率最高约为80%。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作为一种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理论上可以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在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中,急诊PCI优势更为明显。因患者病情凶险,多数死于院外,故临床病例相对罕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主干闭塞 临床分析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源性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 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主干闭塞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急诊常规心电图表现,总结急性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心电图特点。结果急诊常规心电图检查距发病时间为(2.10±1.23)h,平均心率为(94.0±16.62)次/分(70—120次/分)。15例患者中,1例院前急救时发生心室颤动,经电转复治疗成功;3例患者发生室性早搏;无束支传导阻滞发生。心电图检查13例患者(86.67%)存在aVL导联和V1-6导联ST段抬高,表现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患者表现为aVR导联以外广泛导联ST段压低。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86.67%)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抬高幅度为(0.151±0.103)mV(0.05—0.30mV)。结论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心电图可床旁进行即时检查,有助于此类患者的及时检出,从而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左主干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表现
  • 简介:摘要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需要采用多学科团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策略,选择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策略,需要从解剖学、生理学、疾病自然史、就诊医院和团队的能力、手术的临床风险和患者的意愿来综合评估。需要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并重视介入治疗的各个技术环节和不同患者的特殊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 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疗中的核心技术。冠状动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供应了大部分的左心室心肌,是冠状动脉网络的关键节段,却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限制了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价值。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有创断层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其在主干病变中的诊疗价值已得到多数研究的认可。

  • 标签: 左主干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短期预后体表心电图的预测价值。方法41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冠脉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做全导心电图,讲心电图结果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为两组。结果因冠脉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患者在30天的随访期中,有24例死亡,17例存活。死亡组中体表心电图aVR和aVL导联ST段均较存活组抬高(54%vs18%,P〈0.05),左前分支阻滞(83%vs41%,P〈0.05)和右束支阻滞(54%vs18%,P〈0.05)更常见,但V5导联ST段压低(17%vs59%,P〈0.05)则少见。结论对因冠脉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其短期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主干病变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降低主干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主干病变组113例(LM组),前降支病变组99例(LAD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作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干病变的金标准。采用美国GEMAC-50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以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两种改变作为诊断主干病变的标准。结果:LM和LAD组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是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1,95%CI=1.22~12.63,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作状态下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的发生率分别为9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干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高度提示主干病变。

  • 标签: 心电图 左主干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ST段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保护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1月—2011年-1月28例在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无保护主干病变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患者6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心衰等并发症,经严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积极有效处理,2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 无保护主干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胸痛2h,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05/73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四肢湿冷,右侧面颊部可见皮肤破损,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慕缥蘩┐螅穆?10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余未见异常体征。

  • 标签: 冠状动脉左主干 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闭塞 抢救 皮肤破损 肺呼吸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BT)用来治疗非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我院介入治疗的60例非主干分叉病变病人。通过随机方式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史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具备可比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每例研究对象均患真性分叉病变,两者病人的主支均接受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分支导丝保护技术(JWT),观察组则采用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参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状况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参数、术后半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术中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介入法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方面,JBT操作更为简单,且病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推行于临床领域。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血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