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在固定伴之间的传播比率和流行病学状况。方法1999年5月1日至2000年5月31日期间夫妻(性伴)双方均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测Ct和Uu。结果固定伴之间Ct和Uu感染的不一致率分别是59.22%和38.92%,患者的年龄与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不一致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固定伴之间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男性感染Ct/女性感染Uu、男性合并感染Ct和Uu/女性只感染Uu、男性感染Ct/女性未检出这两种病原体。结论尽管一方感染了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即使有性接触,另一方被感染的比率并不高,推测这两种病原体的性传播力并不强。

  • 标签: 固定性伴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究对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髌骨脱位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表法,从2018.5-2021.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髌骨脱位患者中,随机抽样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患者(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髌骨脱位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可加大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力度。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固定性髌骨脱位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1例78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米诺钠2 g静脉滴注、1次/12 h抗感染治疗。首次用药8 h后,患者颈部及四肢出现红褐色、圆形、高出皮肤的皮疹。患者有服用环丙沙星后出现药疹的病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诊断为固定药疹,考虑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继续使用头孢米诺钠并给予抗过敏治疗。7 d后,患者皮疹消退。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疹
  • 简介:麻疹样药疹它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退热止痛药、青霉素等引起.患者发病突然,通常由面部开始,呈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直径2~5毫米,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呈对称分布,重者可泛发.停药5天左右可逐渐消退,并出现糠状脱屑.

  • 标签: 麻疹样药疹 猩红热样红斑 荨麻疹样药疹 固定性药疹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药疹发病机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药物可作为抗原,通过口服,注射和其他途径进入机体内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抗体(IgE或IgG、IgM)或使淋巴细胞致敏,此为药物反应的致敏阶段,当再次用药,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 标签: 药疹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2例重症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皮肤护理、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局部护理。结果42例重症药疹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37例痊愈,3例好转后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通过加强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缩短病程。

  • 标签: 重症 药疹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4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优27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发生术后再次移位,创伤小。较石膏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大多是在高能量暴力等情况下引起的,针对该病症,临床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患者采用此种手术方式后并发症较多,且恢复速度较慢,其治疗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但就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对患者加以治疗,可以使患者骨折愈合,使患者致残及死亡率降低 [1]。

  • 标签: 骨盆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盆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1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为最凶险的类型,本组病例中死亡1例,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对易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临床使用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症药疹 致敏药物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心律失常内服中药煎剂。服药1周后处方中加入穿山甲10g。次日,患者左下肢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停服中药煎剂,局部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不能控制病情。第3天,皮疹蔓延至四肢及躯干,给予氯雷他定(10mg,1次/d)和维生素C(0.3g,3次/d)口服。20d后,患者痊愈。3d后,患者再次服用含穿山甲的中药煎剂,左下肢皮疹复发,停药并对症治疗后痊愈。

  • 标签: 穿山甲 药疹
  • 简介: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重症药疹是指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此型药疹患者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们在1996年~2004年共收治了24例重症药疹,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粘膜反应 中毒症状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患者男,44岁,因发作性右侧腰腹部及右中下腹部疼痛2d.于2002年5月23日收入院.入院后行双肾B超检查示:右肾结石0.2×0.2cm;尿常规化验:RBC(+++),余均(-).给予阿托品注射液1mg,im1次,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同时给予五淋化石丹5丸,tidpo.经治疗,腰腹部疼痛渐好转.于5月26日患者发现其胸部、四肢有数个绿豆大小淡黄色水疱疹,未引起注意.次日,水疱疹增多.胸部、四肢、面、颈部散在绿豆大小水疱,表面干燥,无破溃,相互不融合,瘙痒.考虑为五淋化石丹所致过敏反应,即停服.继续给予青霉素钠静滴治疗,并予口服氯苯那敏4mg、赛庚啶4mg、维生素C0.1g,tid等抗过敏药物治疗.皮疹逐渐消退,于3d后完全消退.5月31日小便中排出1绿豆大小结石,腰腹部疼痛消失,双肾B超正常,痊愈出院.

  • 标签: 五淋化石丹 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肾结石 纯中药制剂
  • 简介:毛毛身体一直很好,当日因为感冒服用抗感冒药,次日起来全身出现许多红色斑疹,并伴有皮肤瘙痒、发热。医生告诉妈妈,这是药疹,属于一种药物过敏反应。妈妈感到很奇怪:一周前毛毛还服用过该类药物.上次都没有什么反应,怎么这次就过敏了?

  • 标签: 药物 防治 过敏反应 感冒药 妈妈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38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31.6%)、卡马西平(13.2%)为常见,其中别嘌呤醇致药疹的潜伏期较长;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迅速控制;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表现 预后
  • 简介:小梁平常很少生病。一天吃晚饭时,感到浑身没力,头晕发烧,嗓子疼痛,就去了校卫生所。校医按上呼吸道感染给她打了针,开了些感冒药。晚上吃药后,她就早早睡下,心想第二天肯定没事了。殊不知,翌晨身上就出了些红疹子,而且愈来愈多,痒得厉害,到中午全身通红,个别地方皮肤都起疱了。这时小梁吓坏了,同学们立即把她送到医院,皮肤科医生检查后说这是服用药物后引起的“药疹”。真是旧病没去又添新病。不过,经过1周治疗,小梁的身体很快康复了。

  • 标签: 药疹 皮肤科医生 上呼吸道感染 小梁 卫生所 感冒药